第26章 此子,真乃我大明之福星也!

作品:《我在大明开超市

    徐达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家这位兄弟,一沾上新奇玩意儿,就把正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他刚想提醒,李元其却已歉意地拱了拱手。


    “国公爷,实在不巧。今日小店刚开张新生意,正要盘点账目,清点货物,实在抽不开身。”


    李元其言辞恳切,却是不卑不亢。


    他深知,与这些大人物打交道,一味地顺从,反而会失了分寸。


    “盘账?”常遇春的浓眉拧成了疙瘩,环顾四周,这小破店一眼就能望到头,有什么好盘的?


    他正要发作,眼角余光却瞥见一个毛茸茸的影子,从柜台后一跃而上,竟是稳稳当当地蹲在了李元其刚刚空出的座位上。


    那是一只穿着红布小褂的猴子,双眼滴溜溜地转,充满了灵性。


    正是李元其养的宠物,猴子。


    “嘿!这悟空又开始闹腾了!”常遇春瞪眼。


    徐达也是忍俊不禁。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两位身经百战的国公爷,下巴差点掉在地上。


    只见那猴子伸出毛茸茸的爪子,竟学着刚才李元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在桌上的牌堆里扒拉了一下,然后冲着常遇春叫唤了两声,仿佛在催促他快点开始。


    “噗——”


    铺子里仅剩的几个客人,连同小一小二,全都笑喷了。


    “这……这猴儿成精了?”


    “它这是要跟国公爷打牌啊!”


    常遇春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被一只猴子挑衅,这辈子还是头一遭!


    他气得吹胡子瞪眼,大手一挥。


    “去去去!小畜生,捣什么乱!”


    可那猴子非但不怕,反而龇着牙,拍了拍桌子,一副你不敢吗的嚣张模样。


    徐达在一旁看得乐不可支,他拍了拍常遇春的肩膀,眼中满是促狭。


    “遇春,我看……你就跟它玩玩?输给一只猴子,说出去也不丢人嘛!”


    “谁说俺会输!”常遇春被激起了好胜心,一屁股坐下,重重地将木牌往桌上一拍,“来就来!俺老常今天还就不信这个邪了!”


    李元其见状,也只能由他们去了。他索性让小一小二把牌桌搬到了铺子门口的屋檐下,这样既不影响他整理店内,也不会耽误这两位爷的雅兴。


    于是,秦淮河畔,南市街头,上演了千古奇闻。


    大明朝的郑国公常遇春,魏国公徐达,与一只穿着红褂的猴子,三方对坐,聚精会神地打起了无事牌。


    猴子不会说话,全靠尖锐的吱吱声和爪子的比划来出牌,偏偏每一张都出得有板有眼,进退有据。


    常遇春急得满头大汗,嘴里嚷嚷着“这不对!你这猴子肯定偷看了俺的牌!”,一边手忙脚乱地应付。


    徐达则稳坐钓鱼台,偶尔被猴子的神来之笔逗得哈哈大笑。


    “吱吱吱!”猴子尖啸一声,将两张牌往桌上一甩,竟是凑成了一对最大的点数。


    “俺的娘嘞!”常遇春把手里的牌往桌上一摔,一脸的生无可恋,“又输了!”


    这滑稽的一幕,很快便引来了里三层外三层的看客。


    “快来看啊!国公爷跟猴子打牌!”


    “天呐,那猴子好像还赢了!”


    人群的议论声、哄笑声,混着常遇春的咆哮和猴子的尖叫,让这条街热闹得如同过年一般。


    酣畅淋漓地杀了几局,直到月上中天,常遇春才红光满面地站起身,虽输多赢少,却觉得比打了一场大胜仗还痛快。


    他一抹额头的汗,这才猛地一拍大腿,像是想起了什么天大的事。


    “坏了!差点把东家的事给忘了!”


    他一把拉过李元其,压低了嗓门,神情却无比郑重。


    “元其小子,前几日俺在宫里,跟东家提了一嘴你这锅子,把他老人家给馋得不行。只是最近比较繁忙,一直没空亲自过来。你赶紧的,把上次咱们吃的那锅底,给俺备上一份,俺这就得送过去!”


    李元其心头一凛。


    宫里?东家?


    能让郑国公常遇春如此上心,亲自跑腿的贵人,除了紫禁城里那位,还能有谁?


    他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了然。


    “国公爷稍待。”


    他转身入内,没有丝毫怠慢。


    片刻之后,他提着一个食盒走了出来。


    常遇春接过来,却发现比想象中要沉得多。


    “不止是锅底。”李元其解释道,“锅子之妙,在于汤底,更在于蘸料。我已将秘制蘸料分装小碟,一并放在盒中。另外……”


    他指了指食盒里一个崭新的酒精炉套装。


    “此物,一并带上。只需将那白色的燃料块放入炉心点燃,便可让汤水一直滚沸,风味不失。”


    最关键的是,那滚烫的汤底,李元其是用一个保温桶装着的。


    这才是他真正想让那位东家看到的东西。


    紫禁城,奉天殿偏殿内,灯火通明。


    朱元璋批阅着最后一份奏折,只觉得头昏脑涨,腹中空空。


    就在这时,常遇春兴冲冲地提着食盒走了进来。


    “东家!好东西来了!”


    当食盒打开,那股熟悉的、霸道的辛香味瞬间弥漫开来。


    朱元璋精神一振,目光落在了那个造型奇特的金属圆桶上。


    常遇春献宝似的将保温桶里的汤底倒入铜锅,架在酒精炉上点燃。


    朱元璋伸出手,好奇地摸了摸那金属圆桶的外壁,入手竟是一片冰凉,没有丝毫温度。


    他龙目圆睁,脸上写满了震惊。


    “遇春,这汤,方才倒出时还热气蒸腾,为何盛它的这物件,却丝毫不烫手?此物……竟是何等神器?”


    常遇春得意地挺起胸膛,卖弄学问一般,将从李元其那里听来的说辞复述了一遍。


    “东家,此物名为保温桶!无论数九寒天,还是炎炎夏日,滚水置入其中,数个时辰依旧滚烫;冰块放入,半日不化!乃是神仙手段!”


    一旁的徐达适时上前一步,躬身禀报。


    “陛下,此物臣已见识过。臣已擅作主张,从李元其处采购了一批,正着手优先配给北伐边军。有了此物,我大明将士们,便能在冰天雪地里,随时喝上一口热水,抵御严寒,保存战力!”


    “好!”


    朱元璋闻言,一掌重重拍在御案上!


    他先前的关注点,还在那新奇的吃食上,此刻,他才真正意识到李元其带来的东西,其价值早已超越了口腹之欲!


    精盐、白糖、香皂……乃至这保温桶!


    桩桩件件,皆是利国利民之物!


    朱元璋心中百感交集,他端起碗,喝了一口滚烫的肉汤,暖意从胃里直达四肢百骸。


    他望着窗外深沉的夜色,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无限的感慨与一丝挥之不去的惋惜。


    “此子,真乃我大明之福星也!”


    “只可惜……这般经天纬地之才,却偏偏不愿入朝为官,只愿做一市井商贾……”


    “可惜,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