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县令是奔着荷花和莲花来的
作品:《古代狩猎,养活绝美姐妹花!》 李奎山这次来就是当个说客的,许诺只要苏家姐妹愿意给县尊大人当小妾。
青石村便可免除那笔要命的“安靖费”。
而为私……李奎山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那个不成器的弟弟李高明,已经失踪快一个月了。
最后一次有人见他,就是往青石村这边来了。
李奎山此来,也是想顺藤摸瓜,探查一下弟弟的下落。
“头儿,前面就是青石村地界了。”
李奎山睁开眼目光投向窗外。
只一眼,他就不禁瞳孔一缩。
记忆中那个破败的村落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戒备森严的营寨!
村口立起了高高的木制哨塔,手持长矛的精壮汉子警惕地来回巡视。
村子外围,甚至挖出了半人多深的壕沟,尖锐的木桩密密麻麻,寒光闪闪。
更让人心惊的是,村外的空地上,上百号人正排着队列。
在张山的喝骂声中练习,竟有几分军营的肃杀之气。
“这……这还是个村子吗?”
李奎山没有说话。
当了半辈子捕头,见过的悍匪也不少,但从未见过哪个村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组织起如此规模和气势的武装力量!
难怪猛虎寨会栽得这么彻底!
骡车在村口被拦了下来。
“站住!什么人?”
哨塔上的汉子大声喝问。
李奎山走下车,亮出了自己腰间的捕头令牌,沉声道。
“清凉县捕头李奎山,有要事求见村中主事之人。”
很快,张山和马钢一同走出来。
毕竟夏楚名义上还是个逃犯,还活着的事儿不宜张扬。
看到李奎山的一瞬间,夏楚心中便是一凛。
“原来是李捕头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李某此来,是奉县尊大人之命,有一桩天大的好事,想与贵村商议。”
议事堂内,分宾主落座。
荷花与莲花姐妹俩端上茶水。
李奎山的目光在姐妹二人身上一扫而过,心中暗赞。
果然是人间绝色,难怪刘大人那个老色鬼会动心。
呷了口茶,开门见山。
“想必贵村也已收到县衙的公文。这‘安靖费’,事关全县安危,本是人人都需缴纳的。但县尊大人体恤贵村剿匪有功,又听闻夏家两个新妇丧偶,贤良淑德,心中甚是喜爱……”
“……县尊大人说了,只要荷花、莲花两位姑娘愿意入府,侍奉左右,他老人家一高兴,这青石村的‘安靖费’,就一笔勾销了!不知夏小哥儿,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整个议事堂的空气瞬间降至冰点。
马钢猛地拍案而起,怒目圆睁。
“你他娘的说什么?!拿俺们村的姐妹去换免税?亏你们想得出来!”
荷花和莲花的脸蛋瞬间涨得通红,既是羞,也是怒。
莲花性格泼辣,当即就想上前理论,被张山一把拉住。
张山抬手示意马钢稍安勿躁,看着李奎山,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
“李捕头,我敬你是官,才请你喝这杯茶。县尊大人是喜欢我夏兄弟的孀妇,还是喜欢拿村民的血汗钱去填他自己的亏空,你我心知肚明。”
“我青石村的粮食,是自己种的,不是天上掉的;我青石村的姐妹,是我们的家人,不是可以拿来交易的货物!”
“这税,我们不认!这人,我们更不会交!请回吧!”
李奎山的脸色沉了下来。
预料到会受阻,但没想到对方拒绝得如此干脆,连一丝回旋的余地都不留。
就在这时,目光无意中扫过站在马钢身后的一个汉子。
那汉子腰间系着一根皮带,皮带上挂着一个物件,在光线下闪过一丝银光。
死死地盯住了那个东西,那是一个造型独特的狼头银扣!
是他去年亲手送给自己弟弟李高明的生辰礼物,独一无二!
身上的官威和煞气,在这一刻轰然爆发!
“那是什么?!你腰间的那个银扣,从何而来?!”
“这……这是……是从山贼尸体上扒下来的战利品……”
战利品……
李奎山的大脑嗡的一声,他什么都明白了。
他的弟弟,李高明,死了!
就死在了这个村子手里!
尸体还被当成山贼一样,扒了个精光!
“我再问一件事……我的弟弟,李高明,前些日子曾来过此地……你们,可见过他?”
“李捕头说笑了。我们剿的是猛虎寨的山贼,杀的也是恶贯满盈的匪寇,至于令弟……我们从未见过。”
“好……好一个从未见过!”
李奎山怒极反笑,他深深地看了张山一眼。、
又扫过堂内众人。
今天在这里,他什么也做不了。
“青石村!你们好样的!”李奎山收敛起所有情绪,声音却嘶哑而阴沉,“县尊大人的话,我已经带到。至于我弟弟的下落……我李奎山,自己会查清楚的!”
说完,他拂袖而去,再也没有回头。
看着李奎山远去的背影,议事堂内一片死寂。
……
李奎山回到清凉县,冲进县衙后堂。
“大人!大人!出大事了!”
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青石板上,砰砰作响。
县令刘大人正搂着新纳的小妾,听着曲儿,被这一下惊得手里的酒杯都差点掉了。
“混账东西!没规矩!”
“什么事这么火急火燎的?天塌下来了?”
李奎山抬起头,满脸都是泪水。
“大人!青石村……青石村反了!他们不仅公然抗税,还……还勾结山贼,残害官府的人!”
“我弟弟……我弟弟李高明,就是去村里催缴‘安靖费’,想替大人分忧,结果……结果就再也没回来!”
“我今天去,话还没说两句,就被他们轰了出来!我还看到……看到一个村民,腰上挂着我弟弟的狼头银扣!那是贼人扒下来的!我弟弟他……他凶多吉少了啊,大人!”
他这番话,七分真,三分假,把自己弟弟的死扣在了“执行公务”的帽子上。
把青石村直接打成了勾结山匪、谋害朝廷命官家属的乱党。
“安靖费”收不上来,本就憋着一肚子火。
这笔钱可是孝敬上面,还有填补自己亏空的关键。
李奎山给了他一个完美的借口。
根本不在乎李高明是死是活,是好是坏。
县令在乎的是自己的面子和钱袋子。
“岂有此理!一群泥腿子,也敢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