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清凉县的剿匪安靖费

作品:《古代狩猎,养活绝美姐妹花!

    “拿着它,回去开垦荒地,组织人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更强,我们才能真正地自己保护自己!”


    这哪里是个杀伐果断的少年英雄?


    这分明是个心怀天下、有着大智慧的领袖!


    王家村长紧紧握着手里的锄头,那冰冷的铁器此刻却烫得他手心发热。


    重重地一点头,对着夏楚深深一躬。


    “王村长。猛虎寨是没了,但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猛虎寨冒出来?官府靠得住吗?”


    夏楚问得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是啊,官府?要是指望得上,他们也不至于被山贼欺负这么多年。


    夏楚扫视一圈,继续说。


    “一家一户的力量,太小了。风一吹就倒。但如果我们拧成一股绳呢?”


    “我提议,我们周边的村子,结成一个联防。一家有难,八方支援!互通有无,共享情报!今天我青石村有麻烦,各位拉兄弟一把;明天王家村要是碰上事,我夏楚,带着所有弟兄第一个到!”


    “咱们自己保护自己!大家觉得怎么样?”


    这番话,说得几个村长热血沸腾,当场就有人拍了桌子。


    “干了!夏小哥儿说得对!与其指望那些当官的,不如靠自己!”


    “没错!我们早就受够了!我李家庄加入!”


    ……


    计划的第一步,顺利得超乎想象。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猛虎寨的覆灭,让青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安全区”。


    大量的流民拖家带口,从四面八方涌来。


    短短半个月,青石村的人口从一百多,暴增到了三百多。


    吃饭的嘴多了,粮食消耗的速度快得吓人。


    马钢找到夏楚,愁眉苦脸。


    “首领,粮仓里的粮食……最多再撑一个月了。”


    夏楚眉头紧锁。


    立刻组织新来的流民和村民一起,在村外开垦荒地。


    但问题又来了,地是开出来了,可天上不下雨,地里干得裂开了缝。


    老王铁匠带着学徒,没日没夜地敲打,还真让他捣鼓出了一台简易的水车。


    可村边那条小河,是季节河,现在这光景,河床都快见底了。


    水车杵在那儿,跟个摆设一样。


    “秋收前要是再没粮,咱们都得喝西北风去!”


    村民们的担忧,像乌云一样笼罩在青石村上空。


    ……


    与青石村这边的众志成城截然相反,清凉县的县衙后堂,却是一片愁云惨雾。


    脑满肠肥的县令刘大人,将一杯上好的龙井茶“啪”地一声摔在地上。


    “废物!败事有余的废物!老子在猛虎寨投入了那么多!说被灭了就被灭了?还把老子的财路给断了!真是岂有此理!”


    “大人息怒。这猛虎寨这一被灭,每季度孝敬您的那二百两‘山货钱’,的确是打了水漂。如今县里的各项开销只增不减,这亏空……”


    “本官的亏空,谁来补?难道要本官自己掏腰包不成?!”


    冯师爷眼珠一转,脸上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凑上前去,压低了声音说道。


    “大人,下官倒有一计。”


    “大人您想,猛虎寨没了,最高兴的是谁?自然是那些乡野村夫。他们往年要被山贼劫掠,如今这笔开销省下了,手里定然宽裕了不少。”


    “你的意思是……”


    “正是!剿匪乃是朝廷大事,如今匪患被平,咱们县里总不能毫无表示吧?这维护地方安靖,防止匪患再起,总是需要银钱的。咱们可以效仿朝廷旧例,加征一笔‘剿匪安靖费’!”


    “此计一出,名正言顺!一来,是为民除害后的必要之举,谁也说不出个不字;二来,正好可以把吴猛那边的亏空给补上,甚至还能多捞一笔!此乃一举两得之妙计啊,大人!”


    刘县令听完,脸上的怒气一扫而空。


    猛拍大腿,放声大笑起来。


    “妙!妙啊!冯师爷,你真是本官的子房!就这么办!”


    站起身,意气风发地一挥手。


    “立刻给下面各乡各村发文!就说本官体恤民情,为保地方长治久安,特设‘安靖费’,按人头缴纳!告诉他们,谁要是敢拖欠不交,就是心中有鬼,同情乱匪!本官第一个就要办他个通匪之罪!”


    笑声在华丽的后堂中回荡。


    足以让刚刚看到曙光的村民们再次陷入绝望的公文。


    即将从这县衙之中,飞向四乡八里。


    ……


    公文下发到清凉县各村庄的当天夜里,青石村的议事堂,灯火通明。


    周边五个村子的村长。


    代表全都到齐了,一个个面色凝重。


    “这官府比山贼还黑心!”


    “交了赋税,我们村里的人就得饿死!”


    “这可怎么办啊!”


    夏采看着乱成一团的众人,猛地一拍桌子!


    “吵什么!”


    整个议事堂瞬间安静下来。


    夏楚站起身,目光如刀。


    “路,只有两条。”


    “一条,是乖乖交税,然后等着秋收前断粮,活活饿死。”


    “另一条……官府不给我们活路,我们就自己找活路!”


    “夏小哥儿,这……这是要造反啊?”


    “王村长,你告诉我,是活活饿死算逑,还是跟他们拼一把,博条活路算逑?”


    一句话,问得王村长哑口无言。


    是啊,横竖都是死,为什么不拼一把?


    “我干了!夏小哥儿当盟主!我们都听你的!”


    “对!推举夏小哥儿当盟主!”


    “共抗外敌!共享粮食!”


    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联村同盟”正式成立。


    各村把仅剩的粮食凑到一起,由夏楚统一调配。


    总算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


    在县衙的加税公文如雪片般飞向各村的同时,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骡车。


    正不紧不慢地行驶在通往青石村方向的土路上。


    车内,清凉县总捕头李奎山闭目养神。


    身边只跟了两个最心腹的便衣差役,此行,他有两个目的,一为公,二为私。


    为公,自然是替县尊刘大人来办那件腌臜事。


    刘大人从开始就把苏家的那对姐妹花,安排嫁给夏楚那个废物。


    本来是让自己弟弟的赌坊弟弟,带着姓夏的小子去玩…


    用点合法的手段把那对姐妹弄到手。谁承想那个姓夏的小子突然改邪归正了!


    还了债不说,自己家弟弟李高明还不知所踪了。


    恰逢要加税,刘大人便想出了一个“恩威并施”的毒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