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朱元璋的“小门道”

作品:《洪武御史:老朱,这锅不能这么背

    江宁县丞周虎被押进天牢的消息,第二天一早就传遍了南京城。


    都察院的办公房里,气氛跟之前截然不同。


    之前那些嘲讽沈清的御史,这会儿见了他,要么点头哈腰,要么凑上来套近乎,连走路都绕着他的案几走,生怕不小心得罪了这位“能抓贪官的红人”。


    “沈御史,您这举报箱也太神了!才几天就抓了个县丞,还是勾结盗匪的!”


    “是啊是啊,您这脑子咋这么灵光?咋想到用这法子的?”


    “以后咱们查案,是不是也能靠这箱子多找点线索?”


    沈清一边整理手里的举报信,一边敷衍着点头。


    他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是墙头草,现在捧着他,要是哪天他栽了跟头,第一个踩他的肯定也是这些人。


    正忙着,办公房门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是锦衣卫的人。


    为首的锦衣卫校尉走进来,径直走到沈清面前,拱手道:“沈御史,陛下有旨,宣您即刻进宫见驾。”


    这话一出,办公房瞬间安静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沈清,有惊讶,有羡慕,还有点嫉妒——陛下亲自召见,这可是天大的殊荣!


    张度站在人群后面,手里的折扇停在半空,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原本还想着,沈清就算抓了个县丞,也掀不起多大风浪,没想到竟能让陛下亲自召见,这可比他当年熬了三年才换来的第一次面圣风光多了!


    “知道了,我这就去。”沈清放下手里的信,跟着锦衣卫往外走。


    路上,沈清心里也有点打鼓。


    朱元璋突然召见他,是因为江宁县丞的案子?还是因为举报箱的事?这位爷心思深沉,可别是想找他麻烦吧?


    刚进奉天殿,沈清就感觉到一股熟悉的肃杀之气。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一本奏折,见他进来,抬了抬眼皮:“来了?跪下吧。”


    沈清赶紧跪下,膝盖磕在冰凉的金砖上,疼得他龇牙咧嘴,却不敢吱声。


    “江宁县丞勾结盗匪的案子,是你查的?”


    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股威严。


    “回陛下,是。”沈清低着头,如实回答。


    “那‘风闻言事箱’,也是你弄的?”


    朱元璋又问,手指在奏折上轻轻敲着。


    “是臣一时兴起,想着能帮着多查些案子,没想到真能收到举报信。”


    沈清赶紧把姿态放低,不敢居功。


    朱元璋没说话,沉默了半晌,突然问道:“你这箱子,真能抓到贪官?”


    沈清心里一松,看来陛下是想了解举报箱的事,不是来找麻烦的。


    他抬起头,看着朱元璋,语气诚恳地说:“陛下,臣不敢说这箱子能抓到所有贪官,但确实能帮着抓不少。”


    “哦?”朱元璋挑眉,“说说看,怎么个帮法?”


    “回陛下,”沈清组织了一下语言,“老百姓最清楚地方官的好坏。哪个官贪了钱,哪个官包庇恶霸,他们都看在眼里。可之前没人敢说,怕说了之后被报复,家破人亡。”


    “臣弄这个举报箱,就是想让老百姓敢说话。匿名举报,没人知道是谁写的,他们就不怕报复了;而且臣还贴了告示,举报属实有奖,诬告者反坐,这样既能让老百姓放心,又能防止有人乱告状。”


    沈清顿了顿,又补充道:“就像江宁县丞的案子,要是没人敢举报,臣就算查一辈子,也查不到他跟盗匪勾结的事。可老百姓把细节都写在信里,臣照着信去查,一抓一个准,既省了时间,又不会冤枉好人。”


    朱元璋听着,手指慢慢停下了敲击,眼神里多了几分思索。


    他盯着沈清看了半晌,突然笑了:“你这小子,倒有点小门道。”


    这话一出,沈清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看来陛下是认可他的举报箱了!


    旁边的太监见朱元璋高兴,赶紧凑上来笑道:“陛下,沈御史这法子确实好,既省事又管用,可比咱们派御史下去查案快多了!”


    朱元璋没搭理太监,看着沈清,又问道:“现在这箱子,就只在都察院门口有一个?”


    “回陛下,是。”沈清点头。


    “太少了。”朱元璋摇了摇头,突然拍了拍龙椅扶手,“传朕的旨意,应天府下辖的所有州县,每个县衙门口都得挂一个‘风闻言事箱’,跟都察院这个一样,带暗锁,只许当地御史或知县打开。”


    “另外,再下一道圣旨,通告天下:凡百姓举报贪官污吏、恶霸劣绅者,皆可匿名投信,举报属实者,赏白银五两;诬告者,与被诬告者同罪,从严处置!”


    沈清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陛下英明!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更敢说话了,天下的贪官也少了藏身之地!”


    “你倒会说好听的。”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语气却没那么严厉了,“别以为这样就完了。要是哪个州县的官敢动这箱子,或者把举报信压着不办,朕定斩不饶!”


    “臣遵旨!臣一定盯着这事,绝不让贪官污吏钻空子!”沈清赶紧磕头谢恩。


    朱元璋摆了摆手:“行了,起来吧。你刚查完案子,也累了,回去歇着吧。以后这举报箱的事,就交给你多盯着点。”


    “谢陛下!臣告退!”沈清慢慢从地上站起来,退着走出了奉天殿。


    刚出殿门,沈清就忍不住松了口气,后背的官袍都被冷汗浸透了。


    跟朱元璋说话,可比查贪官还累,稍微说错一个字,都可能掉脑袋!


    可一想到陛下要在应天府所有州县推广举报箱,沈清又忍不住高兴。


    这样一来,他的“风闻言事箱”就能帮着更多老百姓,抓更多贪官了!


    回到都察院,沈清刚进办公房,就被一群同僚围了起来。


    “沈御史!陛下召见您,是有什么好事?”


    “是不是要给您升官啊?”


    “您快说说,陛下跟您说了啥?”


    沈清笑着把陛下要推广举报箱的事说了一遍。同僚们听完,一个个都惊呆了。


    “我的天!陛下要在所有州县都挂这箱子?这也太重视了!”


    “沈御史,您这可是立了大功啊!以后咱们都察院的名声,肯定越来越响!”


    “以后查案可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跟无头苍蝇似的瞎找线索了!”


    张度站在人群后面,脸色难看极了。


    他原本还想着,沈清就算再风光,也只是个佥都御史,没想到竟能让陛下这么重视,还把推广举报箱的事交给了他。


    照这样下去,沈清迟早要爬到他头上去!


    沈清没理会张度的脸色,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怎么把推广举报箱的事做好。


    他赶紧找来了几个靠谱的吏员,吩咐道:“你们赶紧去木匠铺,让李掌柜多做些‘风闻言事箱’,按之前的尺寸来,越多越好。另外,再写些告示,贴到应天府各个州县去,把陛下的旨意说清楚。”


    “遵旨!”吏员们赶紧领命而去。


    沈清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随着举报箱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贪官会被揪出来,这洪武朝的天,也会越来越清明。


    可他没注意到,在他忙着安排推广事宜的时候,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小吏,悄悄溜出了都察院,往胡惟庸的丞相府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