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饿狼末路,蜀道新章
作品:《一箭一功,我用匈奴人头铺路》 西边的草原,风声鹤唳。
杨秋的大营,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士兵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声谈笑,也不再擦拭兵器,他们只是沉默地坐着,目光呆滞地望着东方,仿佛那边有什么择人而噬的洪荒猛兽。
李逵的铁斧,像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他们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悍卒,他们不怕死,但他们怕那种毫无意义,如同牲口般被屠宰的死法。
金狼王庭的下场,让他们彻底明白了,自己在这场游戏中,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他们不是狼,他们只是狗。
是主人用来清理羊圈的狗,而当羊圈快要被清理干净的时候,屠夫的刀,也已经悄然举起。
杨秋已经三天没有走出自己的王帐了。
他整日整夜地枯坐着,面前摆着一壶已经冷透的马奶酒。
他想不明白,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
向东是李逵的屠刀,向西是茫茫的荒漠,往南是戒备森严的关隘。
他们就像一群被逼到了悬崖边的野兽,无路可走。
就在他陷入绝望之际,王战的密诏,如同一道来自九幽的符咒,送到了他的面前。
当他看完那份密诏,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最后一点血色也褪尽了。
“哈哈哈!”
杨秋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笑声凄厉而疯狂,充满了无尽的悲凉。
他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帐外的亲卫听到动静,冲了进来,看到自家将军这副癫狂的模样,都吓得不敢出声。
“都滚出去!”杨秋猛地将手中的密诏,拍在桌上对着亲卫们怒吼。
亲卫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
帐内只剩下杨秋一人。
他看着那份密诏,看着上面那句准你带着六万西凉旧部,活着回到关内,眼神变幻不定。
回家。
多么奢侈多么遥远的一个词。
他回头,仿佛能穿透帐幕,看到外面那六万名,跟着他从西凉一路走到这里的袍泽。
他们也想回家。
他们做梦都想回到那片熟悉的黄土地。
可是,回家的代价是什么?
是让他亲手,将这一个月来投靠他的信任他的那数万草原部众,以及草原上最后那些无辜的牧民,全都骗到阴山脚下送进李逵的屠宰场。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部落首领,向他下跪时,那充满希冀的眼神。
浮现出那些牧民的孩子,围绕着他的战马,好奇张望的稚嫩脸庞。
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人都将成为京观上的一块石头。
他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
他拿起那份密诏,想要将它撕碎,可那句活着回到关内却像魔咒一样,在他的脑海中盘旋。
他不想死。
他的兄弟们,也不想死。
良久,他缓缓地站起身,那挺拔的背脊,在这一刻仿佛被什么无形的东西,压得佝偻了下去。
他走出王帐,刺眼的阳光,让他有些睁不开眼。
他看着大营里,那些神情各异的士兵。
有跟随他多年的西凉旧部,也有刚刚收编的,带着草原气息的新兵。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让自己声音听起来尽量平静。
“传我将令。”
“陛下有旨,念我镇北军,征战辛苦,功勋卓著。特准我等,班师回朝!”
整个大营,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尤其是那些西凉旧部,他们扔掉手中的东西,互相拥抱,喜极而泣。
“回家了,我们能回家了!”
“终于不用死在这鬼地方了!”
杨秋看着他们那一张张欣喜若狂的脸,心中却像被刀割一样。
他的目光,转向那些同样在欢呼,却又带着一丝茫然的草原新兵。
一名新收编的部落首领,策马来到他面前,兴奋地问道:“将军,我们也能跟着您,去关内吗?去看看那传说中的中原江南?”
杨秋看着他那张淳朴而充满向往的脸,喉咙里仿佛堵了一块石头。
他艰难地点了点头。
“当然。”他的声音,沙哑得不像自己的。
“陛下有旨,要亲自检阅我们镇北军的所有勇士。我们先去东边的阴山脚下,接受陛下的检阅,然后一起回家。”
“太好了!”那名首领兴奋得满脸通红。
他立刻跑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麾下的族人。
很快,整个草原,都为这个消息而沸腾了。
那些原本还在四处躲藏的小部落,听说那位仁慈的南朝皇帝,要接纳他们,让他们去关内过好日子,纷纷从藏身之处走出,争先恐后地加入了杨秋的队伍。
短短十几天,一支由超过二十万人组成的,庞大而驳杂的队伍,在草原上集结起来。
他们扶老携幼,赶着牛羊脸上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浩浩荡荡向着东方的阴山,那座他们命运的终点进发。
杨秋骑在队伍的最前方。他再也没有回头看过一眼。
他怕自己一回头,就会看到那二十万双,充满信任和希望的眼睛。
他怕自己会忍不住,拔刀自刎。
他只能麻木地驱使着胯下的战马,一步一步地,将这群温顺的羔羊,带向那个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血腥的屠宰场。
……
蜀中,成都。
与草原上那悲怆的气氛截然不同,这里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陆逊的均田新法,在经过最初的阵痛之后,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推行到益省的每一个角落。
无数的无地农民,第一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跪在田埂上,对着成都的方向,泣不成声,高呼总督大人万岁。
那些被收回了土地的世家,虽然心有不甘,但在见识了陆逊那雷霆般的手段之后,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更何况,陆逊并非要将他们赶尽杀绝。
他将从世家府库里抄没来的部分金银,以低息贷款的形式,发放给这些失去了土地的世家,鼓励他们转型经商。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不容私人染指。但商业却是无主之地。”陆逊在总督府的招商大会上,对着那些神情复杂的世家代表们,侃侃而谈。
“陛下已经下旨,将重开丝绸之路。益省的蜀锦、井盐、茶叶,都将通过新修的驰道,源源不断地,销往西域,销往天下。这其中的利润,比你们守着那几亩薄田,要大得多。”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王侯将相,还是士族门阀。从今天起,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武的商人。谁能为帝国赚来更多的钱,谁能为朝廷缴纳更多的税,谁就是益省新的贵族。”
陆逊的话,为这些走投无路的世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不当地主似乎也饿不死,甚至可能活得更好。
一种全新的秩序,在陆逊这位年轻总督的规划下,正在蜀中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建立。
这日,陆逊处理完公务,独自一人登上了成都的城楼。
他凭栏远望,看着城外那一片片被重新规划得整整齐齐的田野,看着官道上那来来往往,充满了活力的商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他做到了。
他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这座天府之国。
他又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彻底改变了这里延续了数百年的格局。
但他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属于他自己的荣耀。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刚刚收到的,来自临安的密报。
密报上只有寥寥数语,是陛下对他近期工作的批示。
“伯言之才,可安一州。然蜀道已平,天下未定。朕之志,在星辰大海。望君砥砺前行,勿以一城一地之得失为念。”
陆逊看着那熟悉的,苍劲有力的字迹,久久无语。
他知道,陛下在提醒他,不要沉溺于眼前的功绩。
蜀中只是一个开始。
他收起密报,目光望向遥远的东方,那座矗立着帝国心脏的城市。
他仿佛能看到,那位年轻的帝王,正站在巨大的沙盘前,俯瞰着整个天下。
草原的血即将流尽,蜀中的棋已经盘活。
那么,陛下的下一颗棋子,又将落在何方?
是荆襄?还是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