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帝王之试,书生之刃
作品:《一箭一功,我用匈奴人头铺路》 王战的话音落下,太和殿内,原本因为一统北国而略显浮躁的空气,瞬间凝固。
攻蜀!
这两个字,像两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北地刚刚平定,大军疲敝,府库空虚,正是休养生息之时。
此刻再启战端,而且是征伐那以天险著称的西蜀,在满朝文武看来,无异于穷兵黩武。
尤其是陆逊最后那番话,更是让殿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倒吸冷气之声。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毫无军功的白面书生,竟敢夸下海口,要不带一兵一卒,仅凭一张嘴一张图,便去说服蜀中重臣,献上整个西川?
这不是痴人说梦,什么是痴人说梦?
“陛下,万万不可!”
武将队列中,李逵第一个按捺不住,他那洪钟般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里显得格外刺耳。
他一步跨出,蒲扇般的大手,指着依旧躬身而立的陆逊,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鄙夷。
“这小白脸懂个屁的打仗!俺老李的斧子都还没喝够血,正想去蜀中砍几个脑袋,给陛下筑个新京观。他倒好,跑去跟人耍嘴皮子?等他磨叽完了,俺们的刀都生锈了!”
他转向王战,一脸的急切和委屈:“陛下,您可不能听这书呆子胡咧咧。那刘璋就是个缩头乌龟,蜀道再难,还能有俺老李的斧子硬?”
“给俺三万兵马,俺从那鸟不拉屎的栈道上,给他杀出一条血路来,不出三月,保证把刘璋的脑袋给您提来当夜壶!”
李逵这番粗鄙却又充满血性的虎狼之词,让不少武将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在他们看来,战争就是用刀剑说话,用实力碾压。
派个说客去,简直是对他们这些沙场宿将的侮辱。
陈平看着这一幕,眉头紧锁,却罕见地没有出声。
他也被陆逊的惊人之语,震得不轻。
这步棋走得太险太奇,完全超出了他这位首辅的理解范畴。
他只能将目光投向龙椅,等待着那位真正的棋手,做出最终的决断。
王战没有理会暴跳如雷的李逵,他的目光,始终落在陆逊的身上,那眼神平静无波,却仿佛能洞穿人心。
“陆逊。”
“学生在。”陆逊的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丝毫的紧张。
“你可知,你若失败,会是什么下场?”王战淡淡地问道。
“学生知道。”陆逊抬起头,迎上王战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
“此去蜀中若不能说服张松、法正,献图归降,学生之头颅,便留在成都,以谢陛下知遇之恩。”
“好一个以谢知遇之恩。”王战的嘴角,终于挑起一丝弧度,那不是笑意,而是一种欣赏。
“朕再问你,张松此人,眼高于顶,性情倨傲,你凭什么认为,他会见你一个无名之辈?”
陆逊不假思索地答道:“回陛下,正因为他眼高于顶,才不甘久居人下。正因为他性情倨傲,才容不得刘璋那般庸主,在他面前指手画脚。学生此去,见的不是益州别驾张松,而是怀才不遇,欲寻明主的张永年。”
“说得好。”王战点了点头,又问:“若张松不为所动,甚至将你擒下,献于刘璋,你又当如何?”
“学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学生相信,张松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在看到陛下的天威,看到大武一统北国的煌煌大势之后,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更何况……”
陆逊顿了顿,声音里透出一股强大的自信:“学生带去的,不只是一张地图,更是蜀中数百万生民的未来,是蜀中所有怀才不遇之士的未来。这份礼物他拒绝不了。”
“哈哈哈!”王战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他走下龙椅,一步一步,来到陆逊的面前。
他没有去扶他,只是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年轻人。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朕今日才知,书生之舌,可抵十万雄兵。书生之胆,不输沙场猛将。”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殿下所有神情各异的文武百官。
“朕准了。”
两个字,如同惊雷,在殿内炸响。
李逵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拳头。
张郃和赵云,也是相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惊异。
他们没想到,陛下竟真的会同意如此冒险,甚至可以说是荒唐的计划。
“朕不但准你所请,还要给你一份,谁也无法拒绝的助力。”王战重新走回沙盘前,拿起那枚代表着龙骧军的龙首棋子,重重地按在了汉中与蜀地的交界处阳平关。
“赵云。”
“臣在。”
“朕命你,即刻率龙骧军主力,进驻汉中。不必攻城,只需兵临阳平关下,日日操练,给朕把战鼓敲得震天响!”王战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朕要让刘璋,寝食难安。要让整个蜀中,都感受到,我大武的兵锋,随时可以踏碎他们的安乐窝。”
他又拿起一枚代表着北府军的狼头棋子,放在了荆州与益州交界的白帝城附近。
“张郃。”
“臣在。”
“朕命你,率北府军一部,沿江而上,屯兵白帝城。给朕封锁瞿塘峡,断绝蜀中一切水路!”
两路大军,一南一北,如同一双巨大的铁钳,遥遥锁住了益州的咽喉。
王战做完这一切,才回头看向陆逊,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
“陆逊,朕已经为你,把戏台搭好了。朕的大军,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悬在刘璋头顶,最锋利的剑。”
“朕给你最锋利的刀,但能不能刺进敌人的心脏,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去吧,带上玄镜司的缇骑,带上朕的亲笔信,也带上朕的期望。”
“朕在临安,等你的好消息。”
陆逊深深地将头叩在了冰冷的地面上,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出使,这是帝王给予他的,一场关乎国运的终极考验。
胜则一步登天,名垂青史。
败则身死异乡,万劫不复。
“学生,必不负陛下所托!”
……
朝会散去,百官们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了太和殿。
李逵依旧愤愤不平,他追上赵云,瓮声瓮气地抱怨道:“赵将军,你说陛下这是咋想的?放着咱们这么多能打的不用,偏信一个油头粉面的小白脸。这要是让他成了,以后还有咱们武将的活路吗?”
赵云的脸上,也带着一丝凝重,但他看得比李逵更远。
“李将军,或许我们都小看了这位陆参谋。”赵云的目光,投向远处陆逊那略显单薄,却走得异常坚定的背影:“也小看了陛下的雄心。”
“陛下的战争,早已不局限于战场之上的冲杀。攻心为上,伐谋为先。他要的,不仅仅是蜀中的土地,更是蜀中的人心。”
赵云叹了口气:“我们是陛下的斧,负责砍倒大树。而陆逊,是陛下的刀,负责精准地,剥开最坚硬的果壳。斧有斧的用处,刀有刀的妙用。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即可。”
李逵挠了挠头似懂非懂。
“管他什么刀啊斧的,反正俺就知道,谁要是敢耽误俺筑京观,俺就一斧子劈了他!”
另一边,陈平追上了正准备出宫的陆逊。
“陆校尉,留步。”
“陈首辅。”陆逊连忙行礼。
陈平看着眼前这个一夜之间,便从一介白身,擢升为少校的年轻人,心中百感交集。
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递了过去。
“此去蜀道艰险,人心叵测,万事小心。”陈平的声音,压得很低。
“这里面是玄镜司在蜀中经营多年的一些暗桩和关系,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陆逊接过锦囊,入手温热。
他知道这位首辅大人,虽然在朝堂上没有明言支持,但却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他铺路。
“多谢首辅大人。”
“不必谢我。”陈平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你我皆是为陛下办事。只是,你走的是一条常人不敢想,也不敢走的路。老夫,佩服你的胆识。”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声音轻得只有两人能听见。
“记住,在蜀中你代表的是陛下的意志。陛下的意志便是天威。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阻挡,若有阻碍……”
陈平的眼中,闪过一丝与他儒雅外表,截然不同的狠厉。
“当断则断。”
陆逊心中一凛,再次躬身一拜。
“学生,明白了。”
他知道,自己的手中握着的不仅是地图和信件。
更是一把由陛下亲自授予的,可以先斩后奏的无形之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