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忠侯临危受命,帝京
作品:《一箭一功,我用匈奴人头铺路》 临安城乱了。
彻彻底底地乱了。
当那三千名身披重甲,煞气冲天的北境铁骑,如同一群从地狱冲出的魔神,出现在临安城外时,整座城市的防御体系,在瞬间便宣告崩溃。
驻守在城门的京营士兵,大多是些纨绔子弟和关系户,平日里欺压百姓尚可,何曾见过如此恐怖的军队?
只一个照面,那看似坚固的城门,便被数十名龙骧军合力撞开。
城门的守军,更是被赵云一骑当先,一杆银枪舞得如同蛟龙出海,杀得丢盔弃甲,血流成河。
“敌袭,北寇入城了!”
恐慌的尖叫声,如同瘟疫一般,在临安城的大街小巷疯狂蔓延。
百姓们惊恐地关闭门窗,躲在屋子里瑟瑟发抖。
街道上,无数的达官贵人,抛弃了华丽的马车,狼狈奔逃,与小贩、走卒撞作一团,场面混乱到了极点。
赵云对这些四散奔逃的平民与官吏,没有丝毫兴趣。
他的目标从始至终只有一个。
皇宫!
他率领着三千铁骑,无视了所有的骚乱,沿着临安城最宽阔的朱雀大街,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向着那座金碧辉煌的宫城,径直冲去。
挡在他们面前的,是闻讯赶来,试图阻拦的京城禁军。
然而,这些所谓的天子亲军,在龙骧军这台高效的杀戮机器面前,脆弱得如同纸糊。
龙骧军甚至没有减速。
他们以标准的楔形冲锋阵型,狠狠地撞入了禁军的阵列之中。
长槊突刺,战刀挥砍。
每一次攻击,都精准而致命。
禁军的阵型,几乎在接触的瞬间,就被彻底凿穿、撕碎。
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从城门到皇宫正门,短短数里地的距离,留下的是超过五千具禁军的尸体,和一条由鲜血铺就的道路。
当赵云那匹神骏的白马,马蹄踏上皇宫前那片洁白的汉白玉广场时。
整个皇宫,已经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支军队的凶悍与强大,吓破了胆。
太和殿内。
大夏皇帝瘫软在龙椅之上,面色惨白如纸,浑身抖得如同筛糠。
他的身下,一片湿热,竟是当场吓得尿了裤子。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他嘴里反复念叨着,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与不信。
长江天堑呢?
忠勇侯赵括的大军呢?
为什么北境的军队,会从天而降,直接出现在他的皇宫门口?
殿下,满朝文武,同样一个个面如土色,噤若寒蝉。
不久之前,他们还在朝堂之上,意气风发地商讨着如何平定北境叛逆,如何瓜分王战倒台后的利益。
而现在,人家的屠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陛下,快,快跑吧!”
老宰相裴正,颤巍巍地跪倒在地,声音里带着哭腔。
“从玄武门走,或许还来得及!”
“跑?”皇帝惨笑一声:“往哪跑?这天下,还有朕的容身之处吗?”
他知道,当敌人的铁骑踏入皇宫的这一刻,他这个皇帝的威严,就已经被彻底碾碎,荡然无存。
就算今天能侥幸逃脱,他也将成为一个天大的笑话,一个被叛军杀进皇宫,狼狈出逃的丧家之犬。
“轰!”
太和殿那厚重的殿门,被人从外面一脚踹开。
阳光照射进来,将一道挺拔的身影,拉得极长。
赵云手持着滴血的长枪,一步一步,走入这座象征着大夏最高权力的大殿。
他的身后,是数百名眼神冰冷的龙骧军将士。
他们的目光,如同在审视一群待宰的猪羊,扫过殿内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王公大臣。
所有接触到他们目光的人,都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不敢与之对视。
赵云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龙椅之上,那个身穿龙袍,却丑态百出的男人身上。
他没有下跪,没有行礼。
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你就是大夏皇帝?”赵云的声音,清冷而淡漠。
“大胆!”一名御史,似乎还想维持自己最后的尊严,壮着胆子呵斥道:“见了陛下,为何不跪!”
“噗嗤!”
赵云甚至没有看他一眼。
他身旁的一名龙骧军士兵,随手一刀挥出。
那名御史的头颅,冲天而起,滚落在地,眼睛还大睁着,充满了不甘与错愕。
鲜血,染红了太和殿光洁的金砖。
这一下,再也无人敢出声。
皇帝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
“朕……朕是……”他颤抖着声音回答。
“很好。”
赵云点了点头,他从怀中,取出了一面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旗帜。
他猛地一抖。
一面黑底金龙,书写着一个巨大战字的旗帜,迎风展开。
那是武安国的龙旗!
“我主,武安皇帝陛下,托我给你带一样东西。”
赵云说着,手臂一振,手中的长枪,如同离弦之箭,呼啸而出。
“咻!”
长枪带着无可匹敌的力道,精准地钉在了龙椅旁边的盘龙金柱之上,枪尾兀自嗡嗡作响,震得整个大殿都在回响。
而那面武安国的龙旗,则被长枪的力道,狠狠地钉穿,展开覆盖了半根柱子。
黑色的龙旗,与金色的龙柱,形成了一种极具冲击力,又充满了讽刺意味的画面。
做完这一切,赵云转身就走,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你们想干什么?”皇帝看着那面旗帜,仿佛看到了自己被绞死的绳索,尖声叫道。
赵云停下脚步,回头,脸上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干什么?”
“我主说他很快就会亲自南下。”
“这面旗只是提前替他占个位置。”
“让你也让满朝文武,习惯习惯,这太和殿上,该挂谁的旗,该坐谁的人。”
说完,他不再停留,带着麾下将士,大笑着,扬长而去。
只留下满朝文武,和那瘫软在龙椅上的皇帝,对着那面黑色的龙旗,面如死灰。
羞辱。
这是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一万倍的羞辱!
王战,甚至不屑于占领这座都城,不屑于取这个皇帝的性命。
他只是派人来,当着天下人的面,狠狠地扇了整个大夏朝廷一个耳光。
然后,再把自己的旗帜,插在你的脸上。
告诉你,这个天下他要了!
赵云率领的三千铁骑,来得快,去得也快。
他们在临安城中,如入无人之境,转了一圈,将大夏皇宫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
留下了一面旗帜后,便在无数道惊恐、愤怒、屈辱的目光中,再次从城门呼啸而出,返回了海边的船队,扬帆远去。
他们没有带走一针一线,没有掳掠一个平民。
但他们带走的,是大夏王朝,最后剩下的一点颜面和国运。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而此刻,正在长江北岸,整合兵马,准备渡江北伐的忠勇侯赵括,也收到了这份来自京城的,八百里加急的战报。
帅帐之内,赵括看着手中的密信,那张素来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骇然之色。
他年过六十,一生戎马,与南疆蛮族、东海倭寇、草原匈奴,都交过手。
他自诩见识过天下所有用兵之法。
但他做梦也想不到,战争,还可以这么打!
绕开重兵把守的长江防线,以海军千里奔袭,直捣黄龙,兵临城下,却又全身而退!
这是何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又是何等恐怖的执行力!
“王战。”
赵括缓缓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忌惮,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兴奋。
他将战报,放在烛火上,缓缓点燃。
看着那份代表着大夏奇耻大辱的信纸,化为灰烬。
“传我将令。”
赵括的声音,变得无比沙哑,却又无比坚定。
“大军,即刻开拔。”
“渡江!”
他知道,他不能再等了。
京城受此大辱,他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若再无动作,便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他也知道,他即将面对的,是一个他从未遇到过的,如魔神般可怕的对手。
这一战,赌上的不仅仅是大夏的国运。
还有他赵家,三代忠勇,满门忠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的荣耀。
“王战,老夫,来会你了。”
老人抬起头,望向北方,那双浑浊却又锐利的老眼中,燃起了生命中最后,也是最璀璨的战火。
长江之上,战云密布。
一场决定两个王朝命运,也决定这个时代走向的终极对决,即将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