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将出东海,一旗惊帝

作品:《一箭一功,我用匈奴人头铺路

    就在王战于北境筑京观,祭国魂的同时。


    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正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驶离了位于东海之滨的一处秘密港口。


    这支舰队,由上千艘大小不一的海船组成。


    领头的,是十几艘体型巨大,如同海上堡垒般的五牙大舰,这些都是从江南水师和东海船帮缴获、整合而来的战利品。


    其后,是数百艘吃水极深,显然装满了物资和兵员的福船与沙船。


    船队之上旗帜并未完全展开,只在主桅杆的顶端,悬挂着一盏散发着幽幽光芒的马灯,作为彼此识别的信号。


    海风呼啸,卷起千重浪。


    龙骧军副将赵云,一袭白袍,静立于旗舰的船头。


    他身形挺拔如松,面容俊朗,一双星眸,在夜色中,比天上的星辰,更加明亮。


    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阵阵轰鸣,冰冷的水汽扑面而来,将他的衣袍和长发尽数打湿。


    他却纹丝不动,仿佛一尊与这艘巨舰,与这片大海,融为了一体的雕塑。


    他的身后,三千名龙骧军的精锐骑士,正静静地坐在甲板上。


    战马被安置在底层的船舱里,喂食了特殊的草料,保持着安静。


    骑士们则在擦拭着自己的兵器,检查着自己的甲胄,整个过程,安静而肃杀。


    他们是王战麾下最锋利的尖刀,无论是在草原上奔袭,还是在江南纵横,他们都未尝一败。


    但此刻,他们的脸上,却都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凝重。


    甚至是茫然。


    大海。


    对于这些在北方内陆长大的骑士而言,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充满了未知与恐惧的领域。


    脚下是摇晃的甲板,耳边是呼啸的风浪,放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这种将命运交托给一片木板的感觉,让他们这些习惯了脚踏实地,掌控一切的精锐战士,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适。


    “赵将军,起风了。”


    一名负责航行的老船长,走到赵云身边,脸上带着忧色。


    “看这天象,怕是要有风暴。”


    赵云抬起头,看了一眼天空中被乌云遮蔽的月亮。


    他能感受到,风,确实越来越大了。


    “能避开吗?”赵云的声音,沉稳而平静,听不出丝毫波澜。


    这种镇定,让那名老船长的心,也安稳了不少。


    “难。”老船长摇了摇头:“我们已经进入了外海,无处停靠,只能硬抗。将军,是否要传令船队,收拢阵型,降下主帆,以策万全?”


    “不必。”赵云的回答,出乎了老船长的意料。


    “陛下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十天。”


    “十天之内,我们必须抵达临安外海。”


    “传我命令,所有船只,非但不能降帆,反而要升起满帆,借助风势,全速前进!”


    “什么?”老船长失声叫道:“将军,这太冒险了,风暴之中全速航行,稍有不慎,便是船毁人亡的下场!”


    “军令如山。”


    赵云没有解释,只是淡淡地吐出了四个字。


    他的目光,穿透了无尽的黑暗,仿佛看到了王战在临行前,亲自为他送行时的场景。


    “子龙。”


    王战拍着他的肩膀,眼神前所未有的严肃。


    “此去临安,非为攻城,非为掠地,只为一件事。”


    “告诉京城那位皇帝,告诉那位即将南下的忠勇侯赵括,也告诉全天下的人。”


    “长江,拦不住我武安国的铁骑。”


    “朕的兵锋,可以出现在大夏的任何一个角落。”


    “此战,要快,要狠,要出其不意。”


    “朕要你,像一把烧红的刀,狠狠地捅进大夏的心脏,让他们痛,让他们怕,让他们乱!”


    “哪怕这三千弟兄,全部折损在江南,只要能将我武安的战旗,插上大夏皇宫的屋顶,那便是大功一件!”


    王战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烙印在赵云的脑海里。


    他知道自己此行的意义。


    他们是棋子。


    是王战在与赵括这盘惊天大棋上,率先落下的一枚,足以颠覆整个棋局的奇子!


    风险?


    从他们踏上战船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执行命令。”


    赵云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


    老船长看着赵云那双不容置喙的眼睛,心中一凛,不敢再多言,立刻领命而去。


    很快,命令传遍了整个舰队。


    在一片惊疑不定的目光中,上千艘海船,非但没有降帆,反而升起了所有的副帆。


    “疯了,他们都疯了!”


    无数被收编的水手和船工,在心中哀嚎。


    而那三千龙骧军将士,在短暂的骚动后,却迅速恢复了平静。


    他们选择无条件地相信他们的将军。


    就像他们无条件地相信他们的陛下一样。


    “轰隆!”


    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鸣。


    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风暴,来了。


    海面上,卷起了十几丈高的巨浪,如同一个个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疯狂地拍打着这支渺小的船队。


    一艘艘吨位较小的沙船,在巨浪的冲击下,如同玩具一般,被高高抛起,又重重砸下。


    船体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稳住!所有人,抓住身边能抓到的东西!”


    赵云的暴喝声,压过了雷鸣与风浪。


    他自己,则像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船头,任凭狂风暴雨,巨浪滔天,身形没有一丝一毫的晃动。


    他的镇定,成为了所有船员和士兵的主心骨。


    然而,天威难测。


    一个巨浪扑来,一艘位于船队边缘的福船,来不及转向,被拦腰击中。


    只听咔嚓一声巨响,船身从中折断。


    船上的数百名士兵和船员,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一声,便被卷入了漆黑冰冷的海水之中,瞬间消失无踪。


    目睹这一幕的所有人,心脏都揪紧了。


    赵云的拳头,也瞬间攥紧。


    但他依旧没有下令减速。


    他知道这是战争。


    战争就必然会有牺牲。


    与在战场上被敌人杀死相比,死于天威,同样是身为战士的一种归宿。


    这场风暴,持续了整整一夜。


    当天光再次亮起时,海面已经恢复了平静。


    但那支庞大的舰队,却已然减员了近五分之一。


    超过两百艘船,和船上近万名将士、船员,永远地留在了昨夜那片狂暴的大海里。


    活下来的人,一个个脸色惨白,浑身湿透,眼中充满了后怕。


    赵云看着海面上漂浮的船只残骸,沉默了片刻。


    他转过身,面向所有劫后余生的将士。


    “昨夜牺牲的弟兄,他们的名字,会和所有阵亡的烈士一样,刻在五原城的英灵碑上。”


    “他们的家人,会由武安国,奉养终身。”


    “而我们,将带着他们的意志,继续前进。”


    他拔出腰间的佩剑“青釭”,剑锋直指南方。


    “我们的目标,临安!”


    “我们的任务,将我武安的龙旗,插上大夏的皇宫!”


    “出发!”


    劫后余生的舰队,带着一股更加决绝的悲壮与杀意,再次扬帆起航。


    ……


    七日后。


    大夏,京城临安。


    这座作为大夏心脏的都城,丝毫没有感受到来自北方的战争阴云。


    长江天堑,以及即将率领大军北上的忠勇侯赵括,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城内依旧是一片繁荣奢靡的景象。


    秦淮河上,画舫穿梭,歌舞升平。


    达官贵人们,依旧在为安王倒台后空出的权力真空,而勾心斗角,争斗不休。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一支来自北境的幽灵舰队,已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临安城外的杭州湾。


    当那上千艘挂着黑色龙旗的战船,如同从海市蜃楼中驶出,遮蔽了整个海面时。


    负责守卫港口的江南水师残部,彻底陷入了呆滞。


    “那是什么?”


    “是北境的旗帜!”


    “武安国的军队,他们怎么会从海上来!”


    凄厉的警报声,终于姗姗来迟。


    但一切,都晚了。


    赵云率领的三千龙骧骑,早已分批换乘小船,在一处无人防守的滩涂,完成了登陆。


    “目标,皇宫!”


    赵云一马当先,白袍银甲,长枪如龙。


    三千铁骑,紧随其后,如同一道白色的闪电,撕裂了江南的锦绣繁华,朝着那座象征着大夏最高权力的宫殿,发起了最致命的冲锋。


    马蹄声,终于惊醒了这座沉睡在温柔乡里的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