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国运铸神器,朕即是天意

作品:《一箭一功,我用匈奴人头铺路

    王战要御驾亲征,亲率大军南下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了刚刚平静下来的北境湖面,激起了万丈波澜。


    但这一次没有担忧,没有疑虑。


    无论是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还是田间地头的黎民百姓,所有人的反应,出奇地一致。


    支持!


    狂热的支持!


    在他们心中,他们的武安大帝,是战无不胜的化身,是天命所归的君主。


    大夏的皇帝昏庸无道,大夏的朝廷腐朽不堪,只有他们的陛下,才能扫清寰宇,重定乾坤。


    “陛下要南征,我等岂能安坐家中!”


    “没错,我儿在虎卫军,老子也不能落后,算我一个,当个辅兵也行!”


    “我把家里刚打的粮食,捐一半出来当军粮!”


    武安国境内,无数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那些刚刚分到田地,过上好日子的农民,将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新米,一袋袋地送到官府。


    那些刚刚在工坊里拿到第一笔工钱的工匠,不眠不休地赶制着兵器、甲胄。


    那些刚刚从江南迁来的士子,写下了一篇篇慷慨激昂的檄文,历数大夏皇帝的罪状,阐述武安国南征的正义性。


    整个北境,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国运的力量,彻底拧成了一股绳。


    这种万众一心的凝聚力,远比任何坚固的城墙,锋利的兵器,都要可怕。


    王宫,议事殿。


    王战站在巨大的沙盘前,静静地听着张维的汇报。


    “陛下,如今国库充盈,粮草堆积如山,新兵源源不断,民心可用,士气高涨,南征之势,已不可挡!”


    张维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


    他从未想过,一个新生的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爆发出这般恐怖的战争潜力。


    “这都是陛下的天威所致!”


    “不。”王战摇了摇头,他的目光,扫过沙盘上,那些代表着村庄、城镇、工坊的微缩模型。


    “这不是朕的天威。”


    “这是民心。”


    “当百姓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时候,他们爆发出的力量,足以摧毁一切。”


    “朕给他们土地,给他们温饱,给他们尊严,他们,便还朕一个天下。”


    王战的声音很平静,却蕴含着一种洞穿历史的深刻哲理。


    他建立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封建王朝。


    他正在用超越这个时代的理念,去构建一个拥有着恐怖凝聚力和动员能力的战争机器。


    “南征之事,不急于一时。”


    王战话锋一转,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陛下,为何?如今我军士气如虹,正是一鼓作气,饮马长江,问鼎中原的最好时机啊!”李逵急切地说道。


    “问鼎中原?”


    王战笑了,他走到李逵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逵,你要记住,我们不是流寇,不是乱匪。我们是一个国家。”


    “打天下靠的是铁骑。”


    “但治天下靠的却是规矩。”


    他转过身,面向所有将领和大臣。


    “南征之前,朕还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祭天!”


    王战的声音,变得庄严肃穆。


    “但这一次,不祭苍天,不祭大地。”


    “朕要祭的是国运!”


    他伸出手,周平立刻会意,将一个用黄布包裹的巨大玉玺,呈了上来。


    正是那块用匈奴王庭的羊脂白玉雕刻而成的,代表着武安国至高权力的传国玉玺。


    王战缓缓揭开黄布。


    所有人都看到,那原本只有神龙俯瞰北境图案的玉玺底部,不知何时,已经多出了四个古朴厚重的篆字。


    “受命于天?”张维下意识地念了出来,随即大惊失舍:“不,不是天,是……”


    “受命于民,既寿永昌!”


    王战替他说出了那四个字。


    “民,即天意!”


    “朕要筑九十九丈高台,以国运为火,以民心为薪,将这方玉玺,祭炼成我武安国的镇国神器!”


    “此后凡持此印者,即为武安之主,凡见此印者,如见万民!”


    “此印在则国运在!”


    王战的话,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


    他们终于明白了王战要做什么。


    他要将虚无缥缈的民心和国”,彻底具象化,与这方玉玺,与他自己,彻底绑定!


    他这是在告诉所有人,也告诉他自己。


    他王战,就是北境民意的化身!


    他王战,就是这片土地的天命所在!


    “第二件事。”


    王战的目光,转向了城北的方向,那座已经初具规模的新长城。


    “朕要兑现,最后的誓言。”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冰冷。


    “传朕旨意,所有参与修筑长城的匈奴王奴,在长城完工之日,全部坑杀于长城脚下!”


    “用他们最后的血,来浸染我们的边墙!”


    “用他们数十万的亡魂,来警告草原上所有心怀不轨的部族!”


    “告诉他们,犯我大夏者,犯我武安者,亡族灭种,永世不得超生!”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连李逵这种杀人如麻的悍将,都感到一阵寒意。


    十几万人!


    就这么全部坑杀!


    这是何等恐怖的手段,何等冷酷的决心!


    “陛下,如此是否太过?”张维嘴唇动了动,想说太过残忍,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因为他想起了数百年来,惨死在匈奴铁蹄下的,那数百万北境冤魂。


    与那血海深仇相比,任何报复,似乎都显得理所应当。


    “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王战看着众人:“朕不是滥杀的屠夫。”


    “但朕更不是忘记仇恨的圣人。”


    “朕要让所有北境的子民,都亲眼看到这一幕。”


    “朕要让他们知道,血债必须血偿!”


    “朕要让他们明白,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这就是我武安国立国的第一条铁律!”


    王战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喙。


    他不仅是在杀人,更是在用一场最血腥的献祭,来塑造这个新生国家的精神内核——强硬,复仇,以及永不妥协!


    “至于第三件事。”


    王战的目光,重新落回了沙盘之上,他的手指,轻轻划过奔腾的长江。


    “赵括的大军,集结需要时间。”


    “京城的财富,运往前线,也需要时间。”


    “朕不想给他这个时间。”


    他看向周平。


    “朕的礼物,准备得怎么样了?”


    周平躬身一礼,嘴角露出一丝森然的笑意。


    “回陛下,一切准备就绪。”


    “我们收编了江南所有的水匪,整合了东海最大的船帮,打造了上千艘海船。”


    “只待陛下一声令下,这支舰队,便可绕过长江防线,从东海,直插大夏腹心临安杭州!”


    王战笑了。


    “很好。”


    他抬起头,看向南方,眼中是睥睨天下的霸气。


    “赵括以为,战场会在长江。”


    “那朕,就把战火,烧到他的京城老家去!”


    “传令龙骧军副将赵云,率三千龙骧骑,登船出海!”


    “告诉他,朕不要他攻城不要他掠地。”


    “朕只要他,把朕的战旗插上大夏皇宫的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