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战后析隐患,孔明献三策定乾坤
作品:《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翌日清晨,雾气如昨日般笼罩在津乡城外大地,而微弱的晨光却怎么也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血腥与焦糊气味。
而昨日的战场上即便是经过一夜的收拾,也未能收拾干净,不时有还未来得及收拾的地方此刻还传来一两声重伤者的呻吟声。
而津乡城因为没有经历过攻伐,是以,刘琦便在城内过了一夜。
城内之前一官员府邸内,早起是随从快速将四周的油灯点亮着。
刘琦麾下一众文武却早已在大厅内等候着了,跳动的烛光映照着几人彻夜未眠却异常严肃的面容。
少顷。
刘琦揉着揉眉心,努力驱散疲惫。
刘琦刚跨进大厅,见烛火下几人都坐得端正,连眼角的红血丝都没藏住。
刘琦先是愣了愣,随即脸上立刻露出一丝歉然,道:“诸位先生,诸位将军!怎的来得这般早?”
“昨夜收拾战场、安顿营寨,俱是劳顿至极,为何不多歇息片刻?倒让我心中甚是过意不去。”
说着刘琦的目光尤其关切地看向在场年纪最长的黄忠,“汉升,您老昨日苦战,最是耗费心力,切莫太过劳累。”
刘琦深知自己根基浅薄,全赖这几位文武辅佐方能立足。
且刘琦性格本就偏于仁厚,又经磨难,深知体恤下属、礼贤下士的重要性,故而言辞间极为真诚,并非虚情假意的客套。
黄忠闻言心中甚是感动,连忙起身抱拳回礼,声若洪钟,中气却依旧十足:“主公放心!末将这把老骨头还硬朗得很!”
“昨日区区小战,活动下筋骨罢了,歇息一宿足矣!”
黄忠虽如此说,但眼角的深纹和甲胄上未及完全擦拭掉的血迹,仍昭示着昨日的恶战并非那般轻松。
魏延则是朗声一笑,透着武人的豪迈与直接:“主公,仗打完了,正是精神亢奋的时候,哪里睡得踏实?”
“如今属下恨不得立刻提兵再寻那孙策战过一场!”魏延身形魁梧,昨日血战留下的几处轻微创伤似乎更添其彪悍之气。
立于门侧的陈武也微微躬身,沉声道:“护卫主公,职责所在,不敢言累。”
陈武话不多,但目光锐利,时刻扫视着周围,尽显护卫首领的谨慎本色。
诸葛亮与徐庶相视一笑。徐庶开口道:“主公不必挂怀,大战方歇,百事待举,降卒需安置,我与孔明心中皆有思量,但也需与主公早些商议出个章程,方能安心。”
诸葛亮轻摇羽扇,接过话头,语气从容却将话题引向正轨:“主公体恤之心,我等感念。”
“然元直所言极是,眼下确有紧要之事,需主公定夺。”
诸葛亮目光扫过厅内众人,最后落在刘琦身上,“譬如,那数千江东降卒,当如何处置?此事关乎我军稳定与发展,还需主公宜早作决断。”
刘琦见众人皆无倦色,心系大事,心中感慨,也不再客套,神色一正,走到主位坐下:“既如此,便有劳诸位了。”
“元直,孔明,关于降卒,二位先生可有良策?且细细道来。”说完刘琦看向徐庶
昨日刘琦否决了徐庶乘胜追击孙策光复江夏的决意后,便让徐庶将昨日的详细战果整理出来。
而此时徐庶正将一卷竹简呈上,语气虽带着胜利后的余韵,却更显沉稳:“主公,昨日战果已初步清点。”
“我军斩首千余级,俘获江东兵卒三千七百余人,缴获完好战船二十艘,各类军械足可装备两营之众。”
“此战,实乃我军前所未有之大捷!”
徐庶话音未落,厅内顿时响起一片振奋的喝彩声。
魏延猛地一拍案几,豁然起身,声如洪钟:“好!痛快!此战杀得江东鼠辈闻风丧胆,看那孙伯符还敢小觑我荆州无人否!”
魏延此时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兴奋与自豪,仿佛昨日血战的疲惫一扫而空。
就连一向沉稳的黄忠,此刻也抚须含笑,眼中精光闪烁,连连点头:“确是大捷!缴获如此之丰,足以让我军实力大增!”
就连按刀立于门侧的陈武,紧抿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按着刀柄的手似乎也放松了些许,显然也为这辉煌的战果感到振奋。
一时间,厅内原本严肃的气氛被这股胜利的喜悦冲淡了不少,众人士气高昂。
刘琦等众人喝彩过后,才压了压手让众人安静下来,因为接下来如何安置这些降卒才是最为关键的,安置得好,则刘琦军可以吸纳其中精壮军力更上一层楼,若是没安置妥当,则是刘琦在自己军中亲手埋下一枚定时炸弹。
是以,刘琦如今格外需要能妥善安置江东降卒的方法。
徐庶见众人安静下来后,便继续说道:“属下以为,当趁此大胜之威,将此三千余降卒尽数吸纳,编入我军!”
“其中精壮骁勇者,可补入各营战兵,即刻形成战力;其余者,亦可充为辅兵、民夫,负责转运粮草、修筑营垒。”
“如此,我军兵力可迅速膨胀,弥补损耗,甚至远超战前!”
徐庶这提议听起来极具诱惑。
刘琦闻言,下意识地点头,兵力始终是他最大的短板,若能一口吞下这数千降卒,实力无疑将跃上一个台阶。
然而,刘琦目光扫过帐内,见一旁静坐的诸葛亮羽扇轻摇,眉宇间却似有凝思之色,并未如同往常般立刻赞同徐庶之议。
刘琦心下微动,问道:“孔明先生,你以为元直此策如何?”
诸葛亮缓缓起身,眼中带着一丝血丝,显是昨夜未曾安寝。
面对刘琦的询问,诸葛亮摇了摇羽扇沉声道:“主公,元直之策,乃强军常法,若能成功,自是好事,然则……”
诸葛亮话锋一转,羽扇指向帐外降卒营地方向,“然昨夜所闻,令亮心中难安,亮曾往降卒营区暗行走访,所见所闻,令亮深感忧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原来昨夜诸葛亮深知,降卒处理不当,便是埋下祸根。
诸葛亮不同于寻常将领只观其表,而是深夜亲至营区边缘,隐于暗处,仔细观察那些降卒收营后的神情姿态,偷听他们卸下防备后的私语,从细微处洞察其真实心态。
“先生究竟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刘琦见他说得凝重,不由追问道。
“对呀,对呀!”
不单是刘琦,就连魏延等武将也被勾起心中好奇心,在他们看来,徐庶的建言就很好了,将降卒分出数等,分出精壮老弱以此让他们很方便的就可以吸纳到自己部曲中。
徐庶也是如此,只不过徐庶并没有出言询问,而是一副静待诸葛亮下文的样子。
见厅内众人看向自己,诸葛亮也不再卖关子了。
诸葛亮缓缓起身,手中的羽扇不知何时已停止摇动,轻轻点在掌心。
诸葛亮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凝在刘琦脸上,眼神锐利而沉静,仿佛能洞穿人心。
“亮昨夜所见.....”诸葛亮声音虽然不高,却字字清晰,语气中带着一种亲历其境的沉重。
“许多降卒虽垂首束手,然眼中非是顺服,而是屈辱与怨愤。”
诸葛亮稍作停顿,仿佛在回忆昨夜所见的不安景象,眉头微蹙。
“细细察之,从降卒们零星的言语中可知,彼等并非心服口服来降,实乃力竭被擒,刀架颈上之不得已!”
“亮更听闻,在夜深人静时,营中多有士卒窃窃私语,”
“或思念江东故里的父母妻儿,语带哽咽,低声哭泣;或暗自咒骂我军,赌咒发誓若得脱困,必报此仇!”诸葛亮语气沉凝,仿佛重现昨夜所见。
说完诸葛亮目光扫过魏延、黄忠等将领,让他们感受到那潜藏的敌意,“甚至有人私下低语,期盼孙伯符能尽快重整大军,杀回来解救他们……”
言至此处,诸葛亮抬起头,目光如电,直视刘琦,羽扇“啪”地一声轻敲在案几上,语气陡然变得无比严峻:
“主公,诸位试想一番,若将此等心怀异志、思归念切之人,不加甄别,全然编入我行伍之中,”
诸葛亮摊开双手,做出一个容纳而后爆发的姿势,“平日耗费粮饷尚在其次,一旦两军对垒,战况焦灼甚或我军稍显劣势,”
诸葛亮眼神骤然一厉,“这些深埋的隐患必将瞬间爆发,阵前倒戈、从内崩坏,绝非亮危言耸听!”
“届时,恐非壮大我军,反是自取祸患之道!望主公明察。”
诸葛亮这一席话,如同冷水泼面,让帐中刚刚因大胜而有些发热的头脑瞬间清醒。
刘琦脸色一肃,背后竟惊出一层细汗。
徐庶亦是恍然,面露惭色,拱手道:“若非孔明先生洞察入微,庶几误主公大事!”
说完徐庶露出自愧不如的表情,向诸葛亮拱手道:“还请先生示下周全之策。”
诸葛亮颔首,羽扇轻摇,显然已成竹在胸:“亮愚见,降卒需分三类,区别处置,方能去芜存菁,化害为利。”
“其一,对其将领,如徐盛等,皆乃江东豪杰,素有勇名威望,对此等人,迫降无益,反损其志。”
“主公不如暂且先将这些人单独关押,予以礼遇,供给酒食,勿要折辱,待日后局势稳定,我等可徐徐劝降,即便其始终不降,亦可作为与江东交涉的重要筹码,价值远胜杀之或普通囚徒。”
“其二,于数千普通士卒中,遣精细可靠之人,逐一筛选访谈,择其年富力强、体格健壮,且神色较为平和、抵触情绪不显者,方可打散编制,掺入我军各营预备队中。”
“随后需主公派心腹军吏严加看管与操练,许以‘立功者同赏’,以观后效,此部分人,方是能真正转化为我军战力者。”
“其三,亦是关键所在!”
诸葛亮羽扇微顿,目光扫过刘琦与徐庶,声音愈发清晰。
“对于那些明显老弱、带有伤患,以及访谈中情绪激动、思乡情切、直言不愿再为我军效力者,万不可强留军中,徒耗粮饷、埋藏隐患。”
诸葛亮此处思路,显然借鉴了曹操的屯田制,但也结合荆州实际情况进行了变通。
诸葛亮深知乱世中人口和粮食的重要性,既要消除不稳定因素,又要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资源。
“亮闻曹孟德在中原,行屯田之策,以俘获之众及流民开垦荒地,军粮由是丰足。”
“而我荆州地广,尤以南郡、江夏一带,历经战乱,颇多无主荒地,即便是一些世家豪强,其名下亦有边角贫瘠之地无力垦殖。”
“主公何不将此第三类降卒,由我军出面组织起来,择此等荒地或租赁贫地,设立军屯?”
“主公可供给他们基本口粮、种子、农具,约定所产粮草,扣除成本后,收成按比例分成。如此,既妥善安置了这批人,免其归乡助敌或啸聚山林为乱,又能将不安定因素转化为劳力,为主公生生不息地产出粮秣,强固根基!”
“此乃化枷锁为臂助,岂不胜过白白放归或强行羁縻?”
刘琦听完这层层递进、思虑周详的三策,豁然开朗,心中阴霾尽去,忍不住击节赞叹:
“妙!妙啊!先生洞若观火,思虑深远,真乃国士之才!此策既安内又实基,琦拜服!”
“元直,就依孔明先生之计!立刻着手,将江东降卒细致筛选,筹建屯田事宜,万不可出纰漏!”
“主公放心,属下必竭尽全力,将此事办妥!”徐庶心悦诚服,领命而去,心中对诸葛亮更是钦佩。
待降卒事宜议定,诸葛亮神情却未放松,反而更加肃然,他将羽扇轻轻放在案上,看向刘琦:“主公,降卒之事,虽需谨慎,终是疥癣之疾。”
“眼下有一事,关乎我军存亡根基,关乎主公能否在这荆州真正立足,已是刻不容缓!”
刘琦心神一凛:“先生所指何事?”
“江陵!”诸葛亮轻指荆州地图上位于荆州之中的江陵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