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校阅惊现魏延!转头粮草竟告罄?

作品:《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嗯?魏延?”


    “你说他是魏延魏文长?”


    闻言刘琦心里“咚”的一下,差点没控制住脸上表情。


    难道是后世蜀汉的汉中都督!


    说出那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豪言的魏文长?


    “啊,是的,这曲军确实是魏文长。”


    王朗有些奇怪刘琦的反应,但还是如实回道。


    魏延!果然是他!刘琦心头狂喜。


    于是刘琦强压心头激动,对王朗道:“把他叫过来。”


    “诺!”


    不一会,得刘琦招呼的魏延便快步来到刘琦跟前,抱拳行礼。


    “军候魏延,见过长公子!”


    魏延语气不卑不亢,眼神里透着股桀骜,不愧是日后敢口出豪言的魏长文。


    于是刘琦,便当场问了魏延几个问题,在确认这魏延就是历史上蜀汉的汉中都督,不是重名后。


    刘琦当场就好一番夸赞,说魏延治军有方,乃军中楷模,接着下令:“赏!黄金五十两,绸缎二十匹!望文长勤勉用事,日后必有重用!”


    刘琦这话一出,莫说魏延本人愣住了,就连旁边那王朗和周围军士都惊呆了。


    五十两黄金!这赏赐厚得吓人!至少王朗从军十余载到手财物还不及这一半。


    想到这,王朗心中五味杂陈,嫉妒、羡慕一一闪过。


    这魏文长真是走狗屎运了!


    魏延脸上闪过惊愕、疑惑,最终化为激动,他猛地单膝跪地,抱拳过顶,声音都有些发颤:“属下……谢公子厚赏!日后但凡公子有差遣,文长必当效死!”


    周围的士兵见魏延只是因为练兵有方便受赏,也跟着欢呼起来,看向刘琦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亲近。


    诸葛亮在一旁捋着胡须,笑着对徐庶低声道:“主公这一手,既得了猛将,又收了军心,好手段。”


    军心,就在这一赏一谢间,悄然收拢了几分。


    徐庶点头赞同:“观这魏延统兵确实是有一手,日后若好好培养,必成大器。只是……”


    徐庶看了眼缩在角落的赵虎,“蔡瑁这次吃了亏,怕是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得尽快做好去江夏的准备。”


    刘琦自然也明白这个理。


    于是刘琦走到校场前点将台上,对着五千士兵朗声道:“诸位都是襄阳精锐,本公子知道你们想建功立业!如今孙策占我江夏,杀我荆州子弟,咱们这就去江夏,把江东贼寇赶出去,夺回失地!有功者,本公子必重赏!”


    有赏魏延在前,士卒自然是相信刘琦能言出必行。


    “赶跑孙策!夺回江夏!”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汉水都似在晃动。


    而这时,那蜷缩在角落的赵虎,见刘琦这事已了,于是赶紧挤过来,赔笑地催促:“公子,如今兵也点了,赏也赏了,是否该即刻发兵江夏了?军情紧急,耽搁不得啊!”


    这么急?赶着投胎么?


    刘琦心里划过一丝怪异,但一时也想不出所以然,便随口应道:“无需多言,本公子自有计较。”


    校阅完兵马,刘琦返回营中自己的大帐内,刘琦初时还因顺利接收兵马并意外得了魏延而有些松懈,于是便与同行的王朗以及徐庶商议着准备次日开拔。


    但还没过半日诸葛亮却眉头紧锁,揭开刘琦大帐的门帘,面色凝重地向刘琦道:“主公,难怪方才赵虎会催促我们快些拔营,原来是在这里动了手脚。”


    诸葛亮说着,就将一本账册递给刘琦。


    原来诸葛亮他这半日,是去查点营内粮草库存了。


    “什么!营中存粮,仅够十日之用。”


    刘琦看完账册,拍案而起惊怒道。


    好毒辣的算计!原来坑埋在这里!


    “蔡瑁蒯越,你们是想让我饿死在半路上啊!”


    有道是,兵马未行粮草先行,若无粮草,即便是再精锐的士卒也顷刻便散。


    只要刘琦没察觉到蔡瑁这一手,等到半路才发现粮草不足,蔡瑁只需在粮草供给上卡一卡,慢些给刘琦,届时士卒恐怕会逃散大半,到时候别说驱逐孙策,咱们刘琦都得栽在半路上!”


    而这时,徐庶却拿着账册质问起王朗。


    “说!营内粮草不足,你作为主官为何不知,为何不报?”


    “这........”王朗一时间支支吾吾的。


    见此,刘琦便将这王朗视为,蔡瑁心腹,故意不告知,刘琦顿时怒道:“来人啊,将这厮给我拿了!”


    帐外的亲兵,闻声立马走了进来就准备将王朗拿下。


    “公子,不是我知情不报啊,实乃是粮草等后勤供给一向是由蔡都督心腹管理,属下是真不知道啊!”


    见王朗说的确实是不似作假。


    “果真如此?”


    “属下若有半点虚言,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见这王朗连毒誓都发出来了,刘琦也只能半信半疑。


    于是刘琦只能先将这事给放下,毕竟如今是大军开拔在即,当以粮草为重。


    事不宜迟,刘琦立刻让徐庶替自己管理襄阳营,而自己则带着诸葛亮,重返襄阳城,来到掌管粮草调度的蒯越府邸外。


    蒯越见到刘琦后,也并未惊讶。


    因为蔡瑁这一手虽然毒辣,但却难以奏效,只要不是愚蠢之人,接手军营后第一时间就会核对账册。


    不过此计属于随手为之,成之更好,不成也无妨,所以蒯越也没有因为刘琦赶来而感到失落。


    在刘琦道明缘由后,蒯越当即双手一摊,:“长公子明鉴,非是下官不肯调拨,实在是襄阳府库空虚,一时凑不出三月之粮啊。不如公子先行发兵,下官在此加紧筹措,不日便派人送至军前,绝不会误了公子大事!”


    你M的,骗鬼呢!


    刘琦心里大骂,脸上却还得绷着:“蒯太守,襄阳乃荆州根本,若此地粮库都空了,岂非天大笑话?今日若无粮,我这兵,怕是动不了。”


    蒯越又是双手一摊,开始哭穷,反正府库内就是没钱没粮。


    这时,眼看陷入僵局,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开口:


    “蒯太守,现今孙策据夏口,虎视荆襄。若因粮草不继,致使公子大军溃于半途,孙策趁势西进,直取江陵,将我荆州拦腰斩断……届时战火燎原,百姓流离,蒯蔡大族纵有粮万斛,可能安枕否?孰轻孰重,太守焉能不知?”


    诸葛亮这番话,点的是荆州安危,戳的却是蒯越这些本土大族的命门。


    蒯越脸色变了几变,阴晴不定,沉默良久,“孔明言之有理,倒是我们落入下乘了!”


    诸葛亮的大姐便是嫁给了蒯祺,蒯祺蒯氏族人,是蒯越子侄。


    所以诸葛亮与蒯越也算的上是亲戚关系。


    “三日后,首批粮草必送至公子军营!”


    蒯越思考片刻后,向刘琦说道。


    有了蒯越的松口,粮草之事总算有了着落。


    回到大营,刘琦心下稍安,随即立刻升帐议事。


    帐中,灯火通明,刘琦、诸葛亮、徐庶三人对坐,要是没有出现粮草隐瞒之事,帐内议事的就要加上一个王朗。


    但如今刘琦已经不信任他了,虽然先前刘琦已经算是揭过此事,但心中已然下定主意,等到合适时机便将这王朗给调换了。


    “粮草虽已敲定,然我军对江夏敌情,仍是一抹黑。”刘琦蹙眉,“孙策究竟布防如何,意图何在,我等全然不知。”


    刘琦说完,徐庶率先开口,指尖蘸水,在案几上粗略划出江河之势:“主公,当务之急,是派出精干斥候。庶以为,可分三路:一路深入江夏,详查江东军布防虚实;一路沿江西进,探查孙策是否有图谋江陵之意;最后一路,可摸清其粮道补给线所在!”


    “元直所言极是。”


    诸葛亮颔首赞同,随后补充道,“斥候务必挑选精悍机警,乔装改扮,或作流民,或扮行商,隐匿行踪,方能探得实情。”


    “好!”刘琦拍板,立即唤来陈武。


    “陈武,你即刻从军中,尤其是魏延那部中,挑选机敏胆大、熟悉水性的精锐之士,组三支斥候队!明日一早,便分批出发!”


    “诺!”陈武拱手,大步出帐安排。


    而就在刘琦紧锣密鼓布置之时,天下大势亦在暗流涌动。


    建安五年春,汝南之地。


    刘备领着千余人马,从河北袁绍那离开,前往汝南与龚都、刘辟等黄巾残部汇合,试图袭扰曹操背后。


    然奈何兵微将寡,粮秣匮乏,只能小打小闹,袭扰些粮道,成不了大气候。


    而在前方的官渡战场,曹操与袁绍这两头巨兽仍死死咬合在一起,陷入痛苦的僵持中。


    双方虽都已筋疲力尽,却谁也不敢先松一口气,所有的目光和注意力都倾注在那一片焦土之上,根本无暇南顾荆襄的这点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