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沙羡城破黄祖祭天,安陆黄氏惊!
作品:《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时间回到数日前,孙策在阵斩黄祖后,黄祖部曲军心溃散,哪还是孙策军的对手,不到半个时辰后便在孙策军的猛攻下或逃或降。
此战孙策先后以多次佯败,骄黄祖之心,让其率兵出城追击,以至于让孙策轻易设伏成功,趁着黄祖军心大乱之时,突入黄祖旗舰,阵斩黄祖。
可谓是,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经此一战,江夏军事力量大半被摧毁,孙策可一路直抵江夏郡治沙羡城下。
于是,孙策军收拾完战场后,便沿着长江前进,目标直指‘沙羡’
孙策军还没抵达沙羡城下,黄祖战败的消息却先抵达沙羡,城中顿时大乱,不少胆小弱懦者,无不言降孙策。
一副孙策军还没有兵临城下,就隐约有溃散之相。
好在刘表治荆州十年,施恩布泽十年,特别是江夏这种荆州东大门重地,更是频频赏赐,是以,沙羡城内守军,多半愿意为刘表效死。
很快,沙羡城内守军便将城内凡言降者全部斩首,以杀止住投降之风,随后推举出一名校尉,为临时指挥。
等孙策军来到沙羡城下时,见其城墙上守军虽然有些慌乱,但并未像沿途其他城池般开门献降。
于是孙策也不多废话,直接让人高举黄祖的首级,当城墙上的守军看到后瞬间乱了阵脚。
主将惨死,这消息如同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守军校尉好不容易鼓舞起来的军心即刻崩溃,士兵们丢盔弃甲,逃亡者不计其数。
周瑜见此,立马建言趁此良机,发动总攻。
很快战场上杀声震天,孙策军如汹涌潮水,快速涌上沙羡城头,一举攻克沙羡,宣告这场激烈战役的阶段性胜利。
半日后,沙羡城墙之上,孙策与周瑜并肩而立。
孙策身姿挺拔,眼神中既有得胜攻取荆州门户的喜悦,又有阵斩黄祖为父报仇的快意
周瑜一袭儒袍,虽面带倦色,却难掩睿智光芒。
二人俯瞰着城中满目疮痍,地面上散落着各式各样的兵器,以及横七八竖的尸体,血流漂橹。
一队队孙策军士兵正在清理战场,收缴兵器,清点战利品。
偶尔有零星的抵抗厮杀声从城中某处传来,随即又被镇压下去。
“终于拿下沙羡了。”孙策长出一口气,眼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沉重的疲惫。
周瑜轻轻点头,目光却依然凝重:“沙羡虽下,然江夏大部分地方还未定,伯符可不能懈怠呀!
孙策点了点头没有并没有回应,只是远眺西方,那里是荆州腹地的方向。
次日清晨,沙羡城内虽经一夜清理,但战争痕迹依旧明显。
街角的暗红色血渍未能完全洗净,石缝中卡着的箭簇尚未拔除,被烧毁的房屋余烟袅袅。
郡守府内,孙策召集众将听取战报。
军需官恭敬地禀报:“此战我军伤亡千余人,歼敌三千,俘虏万人,俘虏多为黄祖部曲。”
“而在城内府库内缴获粮草十万石,铠甲兵器无数,战船百余艘。现已完全控制沙羡城及周边三十里内区域。”
孙策微微颔首,对这个战果似乎还算满意。
军需官话音刚落,性情豪爽的黄盖便率先洪声笑道:“好!打得好!此番不仅拿下沙羡,更斩了黄祖那老匹夫,真是大快人心!缴获也颇丰,足够我军用度一阵了!”
黄盖抚着虬髯,脸上尽是畅快之色。
韩当同样面露欣喜,但他却比黄盖更沉稳些。
韩当接着话头,目光转向一旁静立的周瑜,由衷赞道:“此战能如此顺利,公瑾当居首功!”
“若非公瑾妙计,先以偏师屡次佯败,弃些辎重,骄那黄祖之心,再以大将旗号诱其倾巢而出,深入险地,我等焉能在芦苇荡设下埋伏,一举将其主力尽歼?”
“公瑾谋略,真乃神鬼莫测!”
就连一向沉默寡言、如同磐石般的周泰,也点了点头,粗声道:
“公瑾先生,厉害!”
周泰虽然统率的宿卫虎士在此次伏击战中担当了突击重任,但周泰本人却依旧对周瑜的调度佩服不已。
众将的赞扬让周瑜微微欠身,脸上依旧保持着谦和的笑容,羽扇轻摇道:“诸位将军谬赞了!”
“此战之功,全赖主公神勇,将士用命,瑜不过略尽绵薄之力,出些浅见罢了。”
“若非韩将军的先登死士冒死冲击敌舰,黄将军督率部众死战不退,周司马的虎士锐不可当,瑜纵有百计,亦难奏效。”
周瑜巧妙地将功劳归于孙策和众将,既展现了自己的谦逊,又照顾了同僚的情绪,令堂上气氛更为融洽。
孙策看着麾下文武和睦、士气高昂的场景,眼中也不禁流露出欣慰与豪情。
孙策沉吟片刻,忽然道:“公瑾,安排祭奠我父之事吧。”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点头应下。
次日,周瑜迅速在城外建造了一个临时祭坛。
临时搭建的祭坛上,香烟缭绕。
孙策手持黄祖首级,一步步走上祭坛。
孙策思绪间不由得回忆起了初平三年(192年),那时孙坚奉袁术之命率军征荆州刘表,却在岘山遭遇黄祖设伏,毫无防备,冲在前头的孙坚就这样死在乱箭之中。
也是那年仅十七岁的孙策,却不得不接过父亲未竟的事业,扛起家族重担。
这期间孙策不知道经历多少屈辱和困难,全靠着心中那点仇恨支撑着。
“父亲你看到了吗,孩儿今日为您报仇了!”
孙策心中默念着,将黄祖首级恭敬地置于祭坛中央。
祭坛上摆放着三牲、酒醴等祭品,最显眼的莫过于黄祖那狰狞的首级。
而身后的千余将士皆甲胄在身,肃穆跪拜。
随军巫师主持仪式,吟唱着古老的祭文。
礼毕。
孙策上前一步,面向江东方向,声音沉痛而激昂:“父亲大人在天之灵可见?今日孩儿已取仇敌黄祖之首级,以祭奠您在天之灵!”
孙策顿了顿,继续道:“如今孩儿已据有江东六郡,今日又得江夏重镇。必当继承父志,开拓疆土,成就霸业!请父亲保佑孩儿与江东将士!”
说罢,孙策跪地,将一杯酒洒在地上。
全军齐声呼应:“愿随主公成就霸业!愿孙将军在天之灵安息!”
孙策的祭奠仪式很快便结束了,但其祭父的消息却很快传遍江夏各地,引起巨大震动。
江夏各大世家闻讯惊怒交加。
“孙策小儿竟如此残暴!”
“黄祖技不如人,军争身死,但也不该如此侮辱!”
各家世家豪强,既痛骂孙策残暴,又对孙策深感忌惮,担忧孙策军下一步就会杀到自己门上。
然而,一些长期被黄家压制的小世家和地方豪强却看到了机会。
风险就是机遇,孙策到来造成的江夏动荡,又何尝不是他们这些小世家豪强上位的机会呢?
于是有几家胆大的,便早早下场押注。
秘密派出使者,暗中接触孙策军,表示愿意归顺。
但更多的则是对孙策冷眼旁观,既不派使者恭迎,也不高举反抗之旗,一副,只要你不来我这,我就当不知道,当然如果孙策派军来了,他们便开门迎降。
等消息传到安陆黄氏宗族时,全族上下一片悲愤恐慌。
“孙策小儿!”
“竟用元阳首级祭旗!欺我黄家无人呼!”
身为黄家族老的黄承彦愤然拍案,眼中含泪。
黄承彦是黄家族老,也是闻名荆州的学者,女儿就是嫁给诸葛亮的黄月英。
而堂下黄家族人却议论纷纷,对孙策斩首黄祖后,竟然还用来祭祖,纷纷感到莫大的屈辱,愤恨地议论着孙策,此时如果言语能化作刀剑,恐怕孙策早已化作肉酱了。
“孙策会不会觉得仅杀黄族长一人不够?”
“他若来安陆,我黄氏全族危矣!”
此话一出,满堂黄氏族人议论声顿时为之一肃,脸上的愤恨之色顿时全无,恐惧之色蛄蛹而出。
纷纷的看向上首的几名族老,七嘴八舌地问道‘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看着堂内连敌人都还没到来就自乱了阵脚的族人,黄承彦恨铁不成钢怒喝道:
“慌什么?慌什么!!!”
黄承彦的沉声喝问,瞬间镇住了众人,让众多黄氏族人,纷纷闭上嘴巴。
“诸位,孙策骁勇善战,然而杀羡却离我安陆数百里,孙策一时间还到不了城下。”
在黄承彦的提醒下,堂内的众多黄氏族人才反应过来。
是啊,那孙策贼子离咱们安陆还远着呢!
于是不少黄氏族人,对自己刚才慌张的样子羞愧不已。
而这时的黄承彦,却跟身旁的其余几名族老商议好了应对之策。
于是黄承彦当即下令:“即刻动用族中所有私藏甲兵,征召所有家兵佃户,加固城防,筹集守城物资!黄氏全族,准备死战!”
就在黄家紧急备战之时,沙羡郡守府内,孙策果然提出了进一步复仇的计划。
“黄祖一人之血,难洗父之仇。”
孙策目光冷峻,“公瑾,我欲进军安陆,彻底铲除黄氏宗族,以黄家全族之血,慰我父在天之灵!”
周瑜闻言立即劝谏:“伯符不可!安陆非战略要地,且涢水水浅难行大船,不利我水军发挥。”
“且黄家必会拼死抵抗,强攻代价巨大。”
说着周瑜走到荆州地图前,继续分析:
“当前我军最为紧要的是趁刘表未及反应,速派精锐千里突袭江陵。”
“我一旦夺取江陵,便可割裂荆州,造成荆州动荡。”
“而荆南四郡素来便是刘表统治薄弱之处,只要我们能隔断长江一段时间,荆南四郡野心之辈,定会效仿昔日张羡之事,反叛刘表。”
“届时我等便可逐个击破,逐步攻取荆南四郡成就霸业指日可待!”
“伯父复仇之事可暂缓,反正安陆也不会长腿跑掉。”
周瑜话音刚落,孙坚旧将黄盖便勃然作色:“公瑾此言差矣!老主公之仇深似海,岂是杀一黄祖便能了结?斩草须除根,方能告慰老主公在天之灵!”
韩当也附和道:“正是!安陆虽然不会跑,但黄家人会跑,若此时不除,日后再难寻到次机会了。”
“且为老主复仇亦是鼓舞士气、彰显主公孝道之举!”
周瑜力争:“诸位将军!复仇固然重要,然霸业更为紧要!若因小失大,错失夺取江陵的良机,岂不辜负老主公期望?”
于是双方在郡守府内激烈争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周瑜强调战略大局,孙坚旧部们则强调血亲复仇与军中情绪。
孙策坐在主位上,面色凝重,内心极度挣扎。
为人子,孙策自然是恨不能立刻血洗安陆,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然而心中的枭雄之心,让孙策又深知周瑜战略的正确性,渴望趁机夺取江陵,震动荆州。
良久,孙策抬手制止了双方的争论。
“我意已决。”孙策沉声道:
“黄盖、韩当,命你二人率三千兵马,溯涢水北上,攻打安陆,为我父复仇。”
接着孙策又看向周瑜:“公瑾,你率三千兵马留守沙羡,总督后方,巩固占领城池,看管俘虏,防备襄阳方向反扑,并负责整合原江夏降卒。”
最后,孙策站起身,目光坚定:“我自率六千主力及三千水师,西进突袭江陵!”
周瑜闻言色变:“伯符不可!分兵乃兵家大忌!如此我军力量分散,若遇强敌,恐难以呼应啊!”
孙策抬手阻止周瑜继续说下去,眼中有着复杂难言的情绪:“公瑾,我知你担忧,然父仇不共戴天,军中老将情绪也需顾及,我意已决,不必再劝。”
作为仅数年时间便攻取江东,孙策的军事才能不容置疑,他何尝不知分兵风险?
只是孙坚旧将在军中影响力巨大,他们打着为孙坚报仇的旗号,作为孙坚之子。
孙策若强行阻拦,将来如何面对母亲吴夫人及弟妹亲友?如何在江东立足?
定下军略后次日清晨,孙策军一分为三,各自开拔。
孙策率主力战舰西向,直指江陵。
黄盖、韩当率偏师乘大小船只从夏口进入涢水,北上安陆。
周瑜则站在沙羡城头,目光忧虑地望向远去的队伍,特别是西进的孙策,心中笼罩着不祥的预感。
长江水上,千帆竞渡,却各奔东西。
这场为父复仇的征战,刚刚拉开序幕,就已然埋下了不确定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