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闺房初见,缫机相托

作品:《回到清朝做买办

    洋泾镇,刘家客栈。


    天刚亮。


    阳光爬过院墙,泼在青石板上,暖得发蒙。


    墙角的腊梅树,枝桠间挤着一堆花苞,唯独一朵红开得扎眼,孤零零地颤。


    小院东头,卧房的窗敞着。


    窗后露着女孩的侧脸。


    乌黑的头发束成髻,露出光洁的额头。鼻梁挺翘,嘴唇微张,正用吴音唱评弹——调子软绵,绕得人耳朵痒。


    手里的琵琶却生涩,弦音时断时续,跟她的嗓子对不上。


    她穿件绣着缠枝纹的袄子,领口的珍珠盘扣蹭着下颌,衬得人温温婉婉。


    大门没插栓。


    陈林拎着两包点心,脚步踩过门槛,径直进了院。


    刘丽华唱得入神,没听见动静。


    倒是屋里的苗苗,鼻子尖,闻到了味儿。


    “好香!”


    小丫头转头往窗外瞅,一双大眼睛“唰”地亮起来,像下凡的星星。


    “阿哥!我阿哥来了!”


    话音没落地,小短腿已经迈过门槛,往陈林跟前跑。


    刘丽华这才住了声。


    脸颊泛着红,像被太阳晒过的桃子,连耳垂都热了。


    陈林单手抄起苗苗,往怀里一抱。


    最近他顿顿有肉,还天天练拳,胳膊上的劲比从前更足,抱着苗苗一点不费劲儿。


    “唱得不错,丽华。”他看着刘丽华,笑了,“没想到你不光会做衣服,评弹也会,连功夫都有——真是个全能的。”


    刘丽华听见他这么夸,反倒不害羞了。


    她下巴微微一抬,眼尾扫过陈林,带着点挑衅:“那自然,我可是刘丽华。”


    顿了顿,又往前凑了半步,声音软下来:“你怎么有空来?好些天没见着你了。”


    陈林从怀里摸出个布包,递过去。


    布包沉甸甸的,里面是一圈银元,滚得沙沙响。


    “呐,苗苗的生活费。”


    刘丽华低头瞅了眼,眉头立刻蹙起来,语气沉了些:“上次就跟你说过,不用送钱来。你现在是会里的把头,我带苗苗,本就是分内的事。”


    “算你帮我保管。”


    陈林没收回手,直接把布包塞到她手里。


    他知道刘丽川的性子——从不在会里支一分钱。兄妹俩的日子,全靠刘丽川扛活、刘丽华在成衣铺做活,再加上客栈的微薄收入撑着。


    温饱是够,但也紧巴。


    如今陈林手里有十几万身家,这点银元在他眼里,实在不算什么。


    刘丽华捏着布包,指尖蹭过银元的冷光,没再推辞。


    她转了个话题,抬眼瞅着陈林:“对了,陈林,你今天有空吗?”


    “有啊,怎么了?”


    “我们掌柜的,想见你。”


    陈林愣了下。


    “掌柜的?”


    他去过两次成衣铺,只见过刘丽华和那个王姐,从没听说过掌柜。


    能把成衣铺这种冷门生意做起来,想必是个精明的老掌柜。


    陈林心里动了动——多认识个本土商人也好,像顾家那样,要是能搭上线,他的工厂布局能快些。


    他把点心包拆开,酥皮的香气立刻漫了满院。


    三人坐在石凳上,分着吃了两块。


    没多耽搁,陈林跟着刘丽华,往成衣铺走。


    成衣铺的招牌挂在门楣上——“苏福记”,三个字漆的红亮。


    刚跨进门,柜台后的王姐就抬了头。


    看见两人一起进来,王姐的眼尾弯了弯,眼神在刘丽华身上绕了圈,带着点打趣的意思。


    刘丽华早猜着她要调侃,赶紧开口解释:“是掌柜的要见陈林,不是我拉他来的。”


    王姐拖长了调子,慢悠悠地应道:“我知道……”


    说着她手往里间指了指:“掌柜的在后面呢。我带陈公子过去,你留下来招呼客人。”


    陈林看了眼刘丽华,见她点头,才跟着王姐往后院走。


    心里却犯嘀咕:这苏掌柜,架子倒不小。顾家的生意那么大,顾掌柜见他时,还亲自出门迎呢。


    后院有座两层的偏楼。


    楼梯是木制的,踩上去“吱呀”响。


    顺着楼梯往上走,拐过走廊,尽头是间套房。


    门虚掩着,王姐走在前面推开门,陈林往里面一看,顿时就愣了——这哪是掌柜的书房?分明是女子的闺房!


    进门是小厅,墙边摆着梳妆台,嵌着黄铜镜,台上散着脂粉盒。


    中间用雕花屏风隔了,屏风后挂着粉纱帘,风一吹,帘角飘起。


    空气里还绕着股香味儿,淡淡的,像花开在水里,勾人心魄。


    陈林心里咯噔一下:莫非这掌柜是个女的?


    “小陈先生,请坐。”


    帘后传来个女声,软得像海绵。


    接着,一个穿黑裙的女人从帘后走出来。


    她的头发挽成妇人的发髻,插着支羊脂玉簪,玉光映着黑发,亮得晃眼。


    黑裙做得宽松,可她走起来时,裙摆顺着腰肢摇摆,还是显露出傲人的身段。


    只是脸上蒙着层纱——紫色的,鲜得像染了花汁,在光下泛着亮。


    陈林的眼睛一下子就被勾住,直勾勾地盯着那层纱。


    女人的眼睛露在外面,眼尾往上挑,灵动得很。


    单看这双眼睛,再看身段,陈林心里暗叹,就凭借这两点,这女人就能打满分。尤其是他带着中年男人的魂魄,最吃这种韵味。


    “嘻嘻。”


    女人笑着往前走了两步,声音里带着点戏谑:“小陈先生这么看人,可不太礼貌哩。”


    陈林这才回过神,赶紧收回目光,咳了声:“哦,误会了,苏掌柜。”


    话锋一转,又盯着面纱:“不知道您这面纱,是从哪来的?上面的紫色,市面上可没见过。”


    女人脸上的笑顿了顿,有点尴尬。


    原本以为自己的模样勾人,连十几岁的小子都扛不住,没想到人家眼里只有面纱。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合心意——这样倒省了不少麻烦。


    她走到桌边,坐下,手指搭在桌沿:“小陈先生看出来了?没错,这就是先生给顾家的那种紫色染料。”


    陈林心里“咯噔”一下,后背竟冒了点汗。


    他跟顾家合作染料的事,没几个人知道——顾家为了独占好处,绝不会往外说。这女人怎么这么灵通?


    面上却没露出来,只是点了点头,装出“原来如此”的样子。


    “对了,小陈先生。”女人又开口,声音软了些,“奴家姓邱,这苏记,原是我夫君的产业。”


    “那您先生他……”陈林追问了半句。


    “夫君已经故去了。”邱掌柜的声音轻了点,却没带悲戚。


    陈林赶紧起身,脸上堆着歉意:“啊,对不起,邱掌柜。是我多嘴了。”


    心里却明白了——怪不得她要戴面纱。守寡的妇人抛头露面,总免不了被人说闲话,遮着点好。


    “没事儿,没事儿。”邱掌柜摆了摆手,笑得大方,“都习惯了。家里没个男人,我这个妇人,不抛头露面不行——一大家子人还等着吃饭呢。”


    她笑的时候,眼睛弯成了月牙,带着股亲和力,又藏着点说不出的吸引力,让人没法拒绝。


    “忘了恭喜小陈先生,成了洋行的买办。”邱掌柜话锋一转,往前倾了倾身,“今天找先生来,不是为了染料的事——这面纱是顾掌柜送的,顾、苏两家本是世交。我找您,是有别的事相求。”


    陈林赶紧点头,语气放得客气:“邱掌柜请说,不用跟我客气。”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愣了——怎么跟被勾了魂似的?连拒绝的念头都没冒出来。


    邱掌柜见他应得痛快,眼里的笑意更深了:“我苏家除了这成衣铺,还有千亩桑田。以往收了蚕茧,都是直接卖掉。但我听说,番禺那边有人从洋人手里买机器,缫丝的效率奇高——比人工快好几倍。”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陈林脸上:“小陈先生在洋行做事,不知道有没有门路,帮我买一批设备?”


    陈林这才松了口气。


    原来只是买机器。


    颠地洋行本就做这种生意,不算难事。


    “没问题,邱掌柜。”他立刻应下,“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只是不知道贵号……”


    话没说完,邱掌柜就接了过去:“我明白你的意思。”


    她指尖敲了敲桌面,声音清晰:“我们先付两成定金,机器到了再付五成,剩下的三成,等设备调好了再给。”


    “好,那就这么定了。”


    陈林点头应下。


    这事儿不算大,可他心里却极为震惊——这女人的见识,远超出他的预料。


    看她的装扮,像是个守旧的传统妇人,却知道番禺的商情,还懂机器缫丝的好处。江南的商人里,能有这眼光的,怕是连一成也没有。


    “不知邱掌柜还有别的吩咐吗?”


    事情谈完,陈林赶紧起身。


    他怕再待下去,真要控制不住——这闺房的香、粉纱帘的软,还有眼前的女人,处处都勾着他的魂,让人发晕。


    邱掌柜摇了摇头,嘴角还带着笑:“还要感谢小陈先生,上次照顾本店的生意。”


    陈林愣了下,才想起是帮手下定制工装的事。


    他挠了挠头,客气道:“啊,哈哈,那是因为邱掌柜您店里的口碑好——衣服做得耐穿,样式也体面。”


    “嗯,不错。”


    邱掌柜点点头,忽然补了句:“丽华没有看错人。”


    这话来得没头没尾。


    陈林的脸“唰”地红了,从脸颊一直热到耳根,连脖子都烧了起来。


    他张了张嘴,想找句话圆过去,却半天没挤出一个字,只能站在原地,手都不知道往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