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时光易逝,破局将至
作品:《回到清朝做买办》 陈林穿越的时候,是道光二十五年农历十月。
公历十一月,租界条约刚签完字,墨迹还没干透。
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半月。
短短不到五十天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不远处的颠地洋行大楼,数百个工匠昼夜赶工,外墙架子还没拆完,内部装修已经敲敲打打地动了起来。
老黄那边也没闲着,正忙着筹备搬迁庆典,红绸子买了几大匹,账本摊在桌上写得密密麻麻。
颠地先生躺在病房里,依旧维持着植物人状态,像尊没了生气的蜡像。
陈林泡在实验室。
烧杯里的液体咕嘟冒泡,他盯着火苗调火候,手里正制取要给合信牧师的药丸,白大褂上沾了点褐色药粉。
珍妮小姐每天坐在办公室,面前堆着洋行的账本和文件,一笔一划学怎么当合格的洋行老板,偶尔抬头揉下太阳穴,眼神比之前沉稳了不少。
詹姆斯跟在她身后,鞍前马后传指令,皮鞋踩在木地板上,噔噔响得很勤快。
早晨。
洋行刚开门,员工们还在擦桌子、倒咖啡,新任命的烟土销售管事托马斯就急匆匆跑来了。
他头发乱着,领结歪在脖子上,径直冲进了珍妮的办公室。
“老板!不好了!”
珍妮正低头看报表,闻言抬起头,眉头轻轻皱了下。
她指尖顿在纸页上,少了几分青涩,多了点上位者的沉稳。
“怎么了,托马斯先生?”
托马斯往前凑了两步,声音压得低却更急:“我们的烟土销售商,全都拒不接收我们的货了!”
“什么?”珍妮坐直身子,指尖微微收紧,“我们手里还有多少货?”
“还有两千多箱!”托马斯咽了口唾沫,额角冒了汗,“要是今年之内卖不完,我们明年就拿不到烟土销售的配额了!老板,这部分收入,占到公司收入的百分之六十啊!”
百分之六十。
这个数砸下来,珍妮的指尖动了动,桌上的钢笔滚了半圈。
“好,我知道了。”她深吸口气,抬眼看向托马斯,“你别慌,去把詹姆斯先生和杰克先生找来,就说我有急事商量。”
现在的洋行,珍妮、杰克、詹姆斯是三人小组。
公司里的大事,基本都是他们三个先凑一起议完,再拿到主管大会上讨论。
没一会儿,陈林被从实验室拉了回来。
他的袖口沾着药渍,脸上带着点没回过神的懵。
詹姆斯则是恋恋不舍地放下擦枪布。
他不近女色,平日里除了喝酒,就喜欢坐在角落擦枪,那把左轮被他擦得锃亮,跟宝贝似的。
珍妮把托马斯说的情况,一字一句讲给二人听。
话刚落,詹姆斯“啪”地一拍桌子,椅子腿在地板上蹭出刺耳的声响。
“肯定是渣甸那个老贼干的!”他眼睛瞪得溜圆,语气暴躁得很,跟往常一样,一点就炸。
陈林站在旁边,脸上没什么变化,甚至悄悄松了口气。
颠地洋行不做烟土生意,他巴不得这样。
虽说他也算洋行的一份子,但真要让他看着烟土卖给国人,心里那关过不去,良心得遭谴责。
可他也清楚,现在洋行在华能卖的商品,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原因嘛,历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满清治下还是小农经济,老百姓自家能种的、能纺的,就不会花钱买。
就说英国人在殖民地倾销的布匹,中国家庭里的妇女,哪个不会纺布?
根本没人买。
陈林缓过神,开口道:“现在我们只有两条路。一条,重新找代理商,可时间上来不及。另一条,自己出钱把这批货吃掉。”
珍妮垂着眼,手指抠着账本边缘,语气沮丧:“我最近盘了公司的账目,今年花的钱太多了。新大楼用了大量水泥钢筋,耗费比预期多了一倍。”
陈林心里嘀咕:这事儿,还能怪我?当初提议用水泥钢筋的是他,可拍板同意的是颠地先生。
珍妮没注意他的神色,接着说:“钢铁厂和水泥厂的设备也买了,花费也不小。”
这话没掺假。
重工业本就如此,前期投资跟填无底洞似的,钱砸进去连个响都未必能立刻听到。
这么算下来,陈林说的两条路,其实都走不通。
詹姆斯一听,撸起袖子就站了起来,胳膊上的肌肉绷着:“要不我带人去找渣甸算账!让他把经销商还给我们!”
陈林赶紧伸手按住他的胳膊,转头看向珍妮:“这件事情交给我吧。我来找买家,只不过货款要分期支付。”
珍妮抬眼,看了眼还在气头上的詹姆斯,又看向陈林,点了点头。
“好,分期就分期。只要能把这批货消化掉,怎么都行。”
詹姆斯这才松了口气,往椅子上一坐,嘀咕道:“我就知道,只要有陈林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他不知道,陈林心里正犯嘀咕——上哪找经销商?他压根就没打算让这些烟土流出去。
詹姆斯还是不甘心,坐了没两分钟,又看向陈林,语气带着点怂恿:“渣甸断了我们的销路,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要不然,他以后肯定变本加厉。”
陈林挑眉:“詹姆斯先生,你想做什么?”
詹姆斯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低了点:“陈林,上次你找的那些人,事情办得挺利索。要是我们能提前弄到怡和洋行烟土的运输路线和时间,你的那些朋友,能把货截下来吗?”
怕陈林没兴趣,他又赶紧补充:“这烟土可比银子值钱多了。要是能截下来,东西全归他们,我们一分不要。”
陈林脸上露出点为难的神色,皱着眉说:“詹姆斯先生,你得知道,洋行押送烟土,通常都是武装押送。上次能说动他们帮忙,多亏了你之前买的那批柯尔特左轮。这次要他们出这么危险的任务,光有手枪不行,得有长枪。”
他心里门儿清——自己一个华人,想在租界买军火,比登天还难。
洋人不傻,绝不会轻易把枪卖给华人。
但詹姆斯不一样。
他是出了名的枪支爱好者,在租界待的时间长,认识的军火商多。
由他出面买枪,对方一点都不会起疑。
詹姆斯一听,眼睛亮了,拍了下大腿:“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跟我来!”
一提到枪,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刚才的暴躁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兴奋,脚步都快了不少。
他带着陈林,绕到洋行后面的仓库。
仓库的铁门锈迹斑斑,詹姆斯掏出钥匙,“咔哒”一声打开锁,再一推——“吱嘎——”刺耳的摩擦声响起,一股浓重的机油味扑面而来,直冲天灵盖。
这仓库不大,也就十几平米。
靠墙的位置,整整齐齐摆着一排长木箱,每个箱子都用铁条捆着,看着沉甸甸的。
陈林心里有数:这里面装的,大概率是滑膛枪,说不定还是加尔各答产的印版褐贝斯。
可等詹姆斯弯腰,“啪”地打开最上面的一个木箱时,陈林彻底懵了。
箱子里的枪,长度大概一米,比褐贝斯短了一大截。
最关键的是,这枪上有枪栓——一个金属做的小部件,立在枪身上,看着格外显眼。
他就算再不熟悉枪支,也知道枪栓是什么。
小时候唱的歌谣突然从脑海冒出来:“八路军拉大栓,鬼子放大炮。”
这一瞬间,他感觉自己像是又穿越了一次,眼前的枪,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这……这是什么枪?”陈林指着箱子里的枪,声音都有点发飘。
詹姆斯得意地笑了,弯腰拿起一把,递到陈林面前:“哈哈,没见过吧?这是德莱塞针发枪!我从一个普鲁士军火商手里买的!”
“针发枪?”陈林接过枪,入手沉甸甸的,指尖能摸到冰冷的金属。
“对!”詹姆斯点头,语气里满是炫耀,“它用的是定装弹,后膛填装,最适合新手用。”
“只不过啊,现在的人都觉得,后膛装弹跟用屁股吃饭一样,上不得台面。”
“所以这批枪,我是以抄底的价格买下来的——那军火商还对我感激涕零,觉得我帮他清了库存!”
陈林摩挲着枪身,问道:“你买这么多枪干嘛?”
“是颠地先生让我买的。”詹姆斯收起笑容,语气正经了点,“他准备组建一支公司护卫队,专门用来押送烟土,让我负责采购。只不过我现在还没招募到人,这枪就先给你的朋友用,算是我给的定金!”
他说得大方,一点都不心疼。
在他看来,只要能让渣甸吃瘪,出这点血算什么?
心里的气顺了才重要。
陈林眼睛一亮,问道:“这里一共有多少杆?”
“120杆。”詹姆斯随口答道。
120杆!
陈林心里一惊——这数量,都能装备一个连队了。
他立刻拍板:“好!詹姆斯,这 120杆,我全要了!”
“啊?这么多?”詹姆斯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溜圆,“杰克,你不会是想造反吧?”
“当然不是。”陈林赶紧摆手,笑着解释,“你知道我们帮会有多少人吗?摊子大得很,用到枪的地方多着呢。更何况,这东西坏了没地方修,多买点备用,总没错。”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放心,钱我一分不少给洋行。咱们洋行现在也不容易,我不会让你难做。”
他现在是洋行的买办,跟洋行是合作关系,相对独立。
该给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詹姆斯听他这么说,松了口气,摆摆手:“行吧,你要就拿去。大不了,我再找那个普鲁士军火商定一批。”
陈林凑近了点,声音压低,带着点试探:“嘿嘿,詹姆斯。有机会的话,介绍我认识一下你的那个朋友呗?”
他心里打着算盘——这个时代的普鲁士陆军,已经很强了,最主要的是专业。
他不是特种兵穿越,前世就是个普通的理工男。
以后真要成大事,让他带兵打仗,根本不现实。
潘起亮那些人,也只会街头火拼,没什么章法。
要是能搭上普鲁士军火商这条线,以后说不定能找到专业的人帮忙,用处大着呢。
这边忙着讨论枪支和烟土的事,珍妮没参与。
她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正忙着收拢人心。
桌上摊着员工的名单,凡是不听话、不服从管理的人,她都在名字后面画了圈,打算一个个清除出去。
而且要做得有理有据,悄无声息,不让其他人看出破绽。
这种勾心斗角、不动声色的事情,女人往往比男人更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