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太子问罪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皇宫,御花园。
鱼公公在将魏斗焕带到御花园后,便退了下去。
御花园的湖心亭中,便只剩下魏斗焕与太子。
时至五月,热风扑面,花香满溢,水中鱼儿欢腾,坐在湖心亭中,恰能观赏到御花园沿湖岸所栽种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倒也不失一幅美景。
“唐德容怎么死的?”
魏斗焕刚见礼完毕,太子便出言问道。
听得出来的是,太子对此很不满意。
唐怀朝科举舞弊,按律已经受到惩罚,如今唐德容在城门外被杀,消息一旦传出,他这个太子的往哪儿放?
一个士子舞弊,其父竟惨遭杀害,难不成大乾的律法已经严苛到如此地步?
难不成他太子已然不近人情至如此地步?
这就是他太子监国的手段?
对待科举舞弊之人,严惩不贷?
可犯事的,明明是赵家啊!
赵家才是主谋啊!
赵家无一人受损,反倒是被陷害的士子遭到如此伤害,天下士子将会如何看待太子?
他这个太子,又该如何面对天下人?
“被人暗杀。”
“刺客行事诡异,提前设计,精准一击,唐德容当场毙命。”
魏斗焕没有隐瞒,直言道。
闻声,太子面露不悦道:
“唐德容怎么说也是赵家舞弊的关键人证,刑部难道就没有多派几个人护送?”
“就算刑部没想到此处,你身为赵家舞弊案的关键人物,难道你也没想到?”
唐德容的生死,其实对于太子而言,并无任何影响。
太子在意的乃是,唐德容一死,那他之前有关春闱舞弊案所做的一切便全都白费了。
他好不容易才因赵家的春闱舞弊案,收获了一大波民心。
如今因为唐德容之死,这些民心转眼即逝,之前所为,岂非都付之东流了?
而魏斗焕对唐德容有保护之责,居然让唐德容死在自己眼前,这不是失责是什么?
“臣护卫不力,还请殿下降罪。”
魏斗焕当即跪道。
闻声,太子深吸一口气,叹道:
“此刻降罪于你又有何用?”
“人死不能复生,咱们还是好好想想现在该怎么办才是。”
唐德容之死所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完全可以想象。
故而要阻止这种负面效应在长安传播,则成为了当务之急。
“对方既能想到暗杀唐德容来毁孤的根基,自也会想到该如何传播宣扬此事。”
“千牛卫如今在京城......”
“殿下。”
不待太子把话说完,魏斗焕却打断道:
“殿下以为,他们暗杀唐德容,只是为了毁殿下声誉?”
“难道不是?”
太子闻声,当即一愣。
魏斗焕抬起头,看了一眼太子,从太子诧异的眼神不难看出,他真的不知名单之事。
于是,魏斗焕当即将名单之事说了。
“名单牵连甚广,一旦被臣所得,赵家与庄家暗中走私之事便再也隐瞒不住,朝中许多大臣也不得不倒向臣这一边。”
“届时,朝廷上群臣用命,暗地里臣再用计,赵家在京城纵使再树大根深,也难逃一死。”
“故而赵家不得不铤而走险,将唐德容灭口,以阻止臣得到那份名单。”
这是魏斗焕最直接的推断。
因为只有这样的推断,才符合眼下的实际情况。
太子听罢,不由皱眉道:
“你若揭穿此事,庄家势必遭受牵连,赵家何须担心?”
是啊,赵家与庄家走私之事,一旦被魏斗焕所揭穿,受牵连的可不止赵家。
庄小莹当家没多久,对于生意上的事尚且不知,一旦发生这种事,庄小莹岂非也难逃一劫?
魏斗焕当真愿意揭穿此事么?
“殿下的意思是......”
魏斗焕好似没听懂太子的话。
只听太子道:
“赵家想要得到这份名单不假,但既然唐德容未曾告诉赵家名单具体所在,留着唐德容的性命,让他告诉你该如何取得这份名单,再待得你得手以后,他们出手抢夺,岂非更加稳妥?”
“现在杀了唐德容,你只知道名单在相国寺,却并不知具体所在,赵家得不到,你难不成能得到?”
“这种对赵家毫无意义的事,赵家为何要做?”
问题就在这里。
唐德容是在即将告诉魏斗焕该如何取得名单之际,被杀人灭口。
按照唐德容所言,赵家只知道名单所在,却不知具体位置,赵家愿意与唐德容合作,其实也就是为了这份名单。
现在没人知道该如何得到这份名单,那唐德容之死的意义在哪里?
“陷害臣。”
魏斗焕已然想到。
说着,他将那把匕首拿了出来:
“此乃原金戎国主的匕首的复制品,陛下将真品派黄公公千里送到臣手中,因左右金吾卫在百花楼火拼一事,臣曾当着温相与老相国的面展示过这把匕首。”
“而今满朝文武都知道臣的手中有着这样一把匕首,而今这把匕首成为了杀死唐德容的凶器,臣自有嫌疑。”
是了,赵家杀死唐德容,很大程度上乃是为了陷害魏斗焕。
尽管手段看上去有些拙劣。
可意义却十分重要。
“如此一来,臣便没有时间去调查其他事,他们便能在暗中清除痕迹,将对他们不利的一切线索尽数斩断。”
“待得臣能自证清白,再度调查他们之时,他们早已高枕无忧。”
魏斗焕想到了昨日崔明佑所说的有关林维申被选入都察院的事。
这件事崔明佑不过是刚刚发现,便立刻来通报给自己,请求自己严查。
而自己也正准备今日入宫面见太子,加以说明。
可眼下却发生了这样的事。
从崔明佑发现此事,魏斗焕便觉得十分巧合,而今再联系到唐德容之死,他越发觉得蹊跷。
看来,有人为了掩盖林维申被选入都察院之事,为阻止自己调查此事,可谓煞费苦心。
不过这样的手段并不罕见,不过是用一件事来掩盖另外一件事的热度。
这在魏斗焕以前生活的那个时代,不是常见的公关手段么?
但也因此,魏斗焕深知,林维申被选入都察院一事,涉及到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不得不才出此下策来转移视线,阻止自己调查。
换言之,林维申的事,远比赵家陷害自己还要严重。
但魏斗焕并未将此事告诉太子。
太子也不知魏斗焕说的乃是此事,还以为魏斗焕说的依旧是赵家的春闱舞弊案。
于是听罢后当即皱眉问道:
“此事已经结束,还有什么可掩盖与清除的痕迹?”
魏斗焕闻声,神色一时冷冽道:
“殿下,他们想做的,并非帮助赵家,而是彻底将臣扳倒。”
“这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