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善动敌者,形之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事情越发的诡异,越发的蹊跷,看上去越发的复杂。
可实际上,当将一切复杂的表象去除以后,只看这些事件的主要枝干,便不难发现,赵家与其背后之人,所做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指向魏斗焕。
从赵家的春闱舞弊,设计挖坑给他魏斗焕。
再到如今利用赵家想要得到那份名单,从而将唐德容杀死,陷害他魏斗焕。
这些人始终在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贯彻一个目标,那就是对付他魏斗焕。
“孤不想不知道前因后果,孤只想知道你究竟打算怎么办?”
“现在唐德容死了,赵家便又能在京城兴风作浪,孤对赵家的惩罚,说不定过不了几日,赵家便能让陛下为其沉冤昭雪,孤这个国岂非监得一无是处?”
太子提到了一件十分关键的事。
那就是唐德容是赵家春闱舞弊案的关键人证,现在唐德容死了,他的供词也就死无对证。
一旦赵家向皇帝伸冤,皇帝要求重新调查,赵家岂非就有了翻案的可能性?
这对太子而言,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身为太子,监国之时所办的案子,却被皇帝翻案了。
这岂非说明太子监国不力?或者说太子本身就不具备监国的能力?
再往大了说,岂非说明太子根本就没有成为太子的能力?
如此,已然涉及国本!
再说此事对于魏斗焕的影响。
魏斗焕作为当初结案时的控方,因为此案而升任的金吾卫将军,一旦赵家翻案,魏斗焕这个将军的武职还能继续做下去么?
因为此案,而被天下士子所敬重的魏斗焕,还能继续维持“一片青天”的口碑与名声么?
赵家会放过魏斗焕么?
故而唐德容之死,看上去是很小的一件事,可一旦赵家加以利用,那便是对付魏斗焕,对付太子的杀招!
现在太子问及魏斗焕想怎么办,魏斗焕只得如实回答到:
“殿下,臣以为不能跟随他们的脚步走。”
“兵法有云,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善于调动敌军的人,会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敌军必然趋利而来,从而听我调动。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一方面要严阵以待。
“若一直跟随敌人的脚步行动,我们便始终落人一步,无法占据先机。”
魏斗焕想着,当即将心中计划说了出来:
“臣打算用那份名单,在朝中掀起风暴,届时谁站在赵家那边,一目了然。”
赵承炳已经被魏斗焕彻底拿捏,赵世雄深知无法采取行动救援,所以一定会放弃。
如此一来,魏斗焕便失去了利用赵承炳来钳制赵家的手段。
于是,那份名单便成了魏斗焕当下最好用的利器。
只要他能拿到名单,赵家必定紧随其后,现出原形。
届时,他想如何对付赵家,岂非手到擒来?
更为重要的是,如此一来,还能顺带着引出赵家背后之人。
“你当真要这么做?”
太子有些怀疑。
更确切的说,太子有些反对魏斗焕这么做。
因为这样做,大乾朝廷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巨大风暴,即便身为太子,也难免牵涉其中。
届时皇帝若是得知他这个太子监国,监出这样的大事,对他的信心岂不是消减?
“殿下不必担心,此事乃臣自作主张,与殿下毫无关系,便是陛下问起,臣也是这句话。”
魏斗焕当然理解太子的反对,当即表态道。
可太子却摇头道:
“就算你这样说,父皇也不一定会相信了。”
“孤身为东宫太子,发生这样的事,却一无所知,那与参与谋划此事有什么分别?”
“这件事你还是好好想想,切莫着急。”
考虑到东宫之位,太子不得不慎重。
皇帝膝下尚有成年皇子三位,未成年皇子一位。
这东宫太子现在他坐得,其他几个皇子未尝坐不得。
再加上朝廷之内,京城之中,诸事繁杂,太子在处理国政时,也并未得到皇帝满意的肯定,东宫之位,很难说啊。
“臣恳请殿下......”
“别说了!”
魏斗焕还想坚持,可却被太子厉声喝止。
只见太子眼神凌厉,声音森寒道:
“凡是有个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便是孤无力回天,你是想让孤第一次监国便丢掉东宫之位么?”
大乾历史上的历代太子,都未曾顺利登上皇位。
即便是现在的皇帝,当年也并非太子。
只是大乾历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有一统天下的决心与毅力,虽至今没有任何一位皇帝完成此千古大业,但也消减了不少民间对皇室的议论。
而今的太子在历代太子中,只能算作中规中矩,太子自己也知道。
所以与其铤而走险,不如坚守本业。
用太子自己的话来说,那便是:我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犯错。
至少在这件事上,他的态度乃是如此。
闻声,魏斗焕深知无法改变太子的主意,于是只得点头称是。
好一阵后,太子忽的道:
“你与赵家已是斗得水深火热,难解难分,你既抓了赵承炳,便该当想到赵家会如何反扑。”
“今日之事,总归是你失责。”
“孤不好处罚你,但你也知道这种事,绝不可能再发生第二次,懂吗?”
魏斗焕乃是皇帝派回京城的。
再加上魏斗焕的身份里,还有一层乃是千牛卫郎将,直属皇帝调遣。
即便是太子,也没有权力对其进行直接处罚。
而太子此言,对于魏斗焕而言,则更像是一种警告。
“臣谨遵殿下教诲。”
魏斗焕当然也知道,太子如此警告,便是希望自己能够妥善处理好后面的事。
不然一旦出现差池,太子能做的,也只能是不再偏袒。
这对魏斗焕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随后,在鱼公公的护送下,魏斗焕离开了皇宫,刚到皇宫边上,魏斗焕便看着鱼公公问道:
“公公想好如何回答我的问题了吗?”
鱼公公不料魏斗焕竟还在执着于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当即呵斥道:
“将军不要命了,切莫连累老奴,老奴侍奉太子二十年,对太子殿下忠心耿耿,岂能是将军三言两语便能挑拨离间的!”
话毕,鱼公公十分不悦的拂袖而去。
而看着鱼公公离去的背影,魏斗焕的嘴角当即掀起一抹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