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百花楼之事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魏斗焕在太极殿上怀疑赵家与赵显奇舞弊有关。


    如此怀疑皇亲国戚,坐实了证据,自是不用多说,赵家必定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可若无法坐实证据,那便是对皇亲国戚的诬陷!


    构陷皇亲国戚乃是死罪,魏斗焕自请革职,负荆请罪,已然算是轻的。


    不过赵世雄也并未步步紧逼,因为他知道,魏斗焕说什么也是皇帝的人,如何处置魏斗焕,只有皇帝才有这个权力。


    即便是太子,也不能随意处置。


    所以得到魏斗焕如此回答,他已经十分满意,随即再度嘲讽了一句。


    以往,魏斗焕在京城行事,京城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无不受他欺凌,赵家亦是如此。


    今日好不容易逮到这样一个机会,若不能让魏斗焕身败名裂,岂非辜负了那人的一番苦心筹谋?


    一想到等下魏斗焕惊慌失措,大惊失色的样子,赵世雄心中已经乐开了花。


    “信云伯此言与案情无关,我可以不回答。”


    魏斗焕仍是成竹在胸,丝毫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倒是信云伯,如此拖延,难不成四月十五当日,在百花楼内当真发生了什么见不得人之事?”


    “若是如此的话,我可更加怀疑了啊。”


    当然,被人讽刺这种事,魏斗焕没少遇到过。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但他魏斗焕可等不了十年,有仇必须当场报!


    “呵呵。”


    赵世雄冷笑一声,淡淡道:


    “既然你如此想知道,我不妨便告诉你。”


    “那日在百花楼内,我家二弟的确是去与孙百策孙大人见面的。”


    “此事,魏大人应当知晓吧?”


    此言一出,原本就已经晕眩不已的孙百策,顿时吓得浑身颤抖,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直接晕了过去。


    而此刻,满朝文武的目光也尽皆聚焦在他那张惨白的脸上。


    “自然是知晓的。”


    魏斗焕也看了一眼孙百策,而后继续道:


    “不过还是请信云伯继续说下去。”


    他知道的,乃是他知道的。


    赵世雄说出来的乃是赵世雄说出来的,这两者间的差别,判若云泥。


    “赵世平为何要去百花楼见孙御史?”


    “孙御史,你去百花楼见他作甚?”


    这时,太子忍不住好奇,率先开口问道。


    孙百策,乃是朝廷御史。


    赵世平,乃是皇亲国戚。


    而孙百策又是此次春闱的副考官,如今赵家又牵涉进赵显奇舞弊的案子中。


    这两人搅合在一起,前后联系起来再一想,原本还模糊不清的事情,此刻一下子再太子的脑海中渐渐显露出原形。


    难道说,赵家当真贿赂过孙百策?


    换言之,当初魏斗焕上疏要求撤换四个副考官时,便已经料到今日之事?


    太子越想越不对劲,眉头一时紧皱,只盯着孙百策,要他一个解释。


    此刻孙百策脑袋里全是浆糊,哪里理得清头绪,闻声支支吾吾的道:


    “回殿下.....臣那日去百花......去百花楼吧......就是去寻欢作......”


    “哦不!就是去喝酒去的......”


    差点就说错了。


    要不是他尚有一丝反应,只怕“寻欢作乐”四个字说完,他这身官服便要立刻被扒下来。


    《大乾律》明文规定,在职官员一律不得狎妓,违者革职,情节严重者抄家。


    “喝酒?与赵世平喝酒?”


    太子见他语无伦次的样子,心里那火就不打一出来,眼神瞬间变得冷冽无比。


    “臣......臣与赵世平......”


    “殿下。”


    眼看孙百策吞吞吐吐的说不出个所以然,魏斗焕当即出言道:


    “孙御史恐是接连忙碌了几日,未曾睡好,以至话都说不清楚。”


    “既如此,何不让信云伯来说?”


    此言,自是在暗示太子,与其问孙百策,莫不如问赵世雄。


    毕竟孙百策说的话,不一定是真的。


    可赵世雄只能据实以告。


    因为他魏斗焕身为千牛卫郎将,既能监察到当日孙百策与赵世平的会面,自然也知道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赵世雄一旦扯谎,那便是欺君罔上,同样也是死罪!


    闻声,太子点点头道:


    “也好。”


    “信云伯,你且说说。”


    自魏斗焕与赵世雄对质以来,赵世雄一直在左右而顾其他,始终未曾言明当日到底因何事,孙百策与赵世平会面,两人又到底谈了什么事,是否与赵显奇舞弊有关。


    太子向来不喜赵世雄,此刻自然不会给他继续搪塞敷衍的机会。


    而赵世雄当然也知道太子发话,他想搪塞也是不成,当即直言道:


    “回殿下,那日我家二弟去百花楼与孙御史会面,只因犬子赵季烟敬佩孙御史之才学,意欲讨教,故而希望我二弟能够出面说项。”


    这个理由不错。


    赵季烟在京城中的口碑不错,乃是人尽皆知的儒雅公子,与赵承炳的嚣张跋扈形成鲜明对比。


    他虽无法参加科举,对于读书一道,却十分喜爱,曾经还拜大儒莫寒庄为师。


    而孙百策在朝中,也是有口皆碑的大才子,年轻时便是靠着一身才学,考中的进士,从而进入的官场,时至今日,仍是大前朝内,不可多得的人才。


    因为赵家的特殊身份,赵季烟意欲向孙百策讨教,那自是要先行安排一番的。


    如若不然,被人弹劾赵家与朝中御史勾结,赵家如何吃得消?


    “信云伯,只有这些么?”


    魏斗焕听罢,若无其事的问道。


    太子则是十分好奇的看着赵世雄。


    闻声,赵世雄继续冷声道:


    “除此之外,二弟还向孙御史讨要了一篇文章,送给犬子。”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太极殿上的气氛霎时间一变。


    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联想到了刚才赵显奇的那篇国论。


    刚才赵显奇的那篇国论,不但理据清晰,而且文采飞扬,堪称十年难得一见的佳品。


    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赵显奇之手,他们很是怀疑。


    可若是出自孙百策之手,那便是合情合理之事。


    太子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看着魏斗焕问道:


    “魏卿,你所怀疑的,便是赵显奇所写国论,乃是那日在百花楼,孙御史所写文章?”


    魏斗焕尚未回答,太子便迫不及待的看向赵世雄问道:


    “那篇文章何在?”


    赵世雄忙道:


    “在寒舍之中。”


    太子也不废话,直接下令道:


    “去信云伯府,将那篇文章取来,若有阻挡着,以谋逆罪论处。”


    此言说得轻巧,甚至平淡,可谁都听得出来其中的寒意。


    饶是赵世雄,此刻也不由心脏猛跳,眼睑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


    而此刻,魏斗焕脸上笑容一时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