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拜相封侯,君心似海

作品:《操控祖宗:从长平之战到千年世家

    冬去春来!


    咸阳城内,一场春雨淅淅沥沥,洗去了街巷的尘土。


    应侯范雎,病逝于府邸。


    这位以“远交近攻”之策为大秦定下百年国策,权倾朝野数十载的丞相,终究没能熬过这个春天。


    消息传出,朝野上下,一片哀声。


    章台宫内,秦昭襄王素服临朝,望着阶下百官,苍老的眼眸中流露出一丝真切的伤感,他与范雎君臣相得,也曾有过猜忌与制衡,但终究是携手将大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应侯薨逝,寡人痛失臂膀,大秦痛失栋梁。”秦王的声音沙哑而低沉。


    然而,悲伤只是短暂的。


    大秦这架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不能一日没有掌舵之人。


    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有意无意地投向了那个站在武将之首,却又超然于外的年轻人樊夫。


    秦王的目光,也落在了他的身上。


    “国不可一日无相。”秦王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频阳君樊夫,上前听封!”


    樊夫心头一震,迈步出列,行至大殿中央,俯身下拜。


    “樊夫,你于长平献策,于巴蜀定乱,于上党兵陈,智勇双全,功在社稷;今应侯薨逝,相位空悬,寡人以为,非你莫属!”


    秦王起身,内侍官高捧着一方沉甸甸的玉印,缓缓走下王阶。


    那是大秦的相印!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权力象征!


    “今日,寡人拜你为我大秦丞相,总领国政,辅佐寡人,以成一统之大业!”


    “臣,樊夫,领命!定不负王上所托,为我大秦,粉身碎骨,在所不辞!”樊夫双手高举,恭敬地接过了那方冰冷而沉重的相印。


    武安君白起站在队列中,看着这一幕,那张冷峻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新任丞相,雷厉风行。


    拜相之后,樊夫立刻展现出了他远超年龄的政治手腕与治国才能。


    他上奏的第一件事,便是请求秦王,追封范雎,厚葬之,并抚其家人。此举,安抚了朝中老臣之心,赢得了宽厚仁德之名。


    随即,他推出了一系列新政:


    于内,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为大秦未来的大一统扫清文化与经济上的障碍。


    于农,他改革税制,将原本繁杂的田亩税,改为以户为单位的“户赋”,并鼓励开垦荒地,大大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激发了生产的热情。


    于军,他与白起联手,完善了军功爵制的细节,使得赏罚更加分明,秦军士气愈发高涨。


    短短数月,秦国上下,政令通达,国库充盈,百姓安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朝野内外,对新相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就在樊夫的声望如日中天之时,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影,开始在章台宫的深处悄然滋生。


    这一日,樊夫处理完政务,入宫向秦王奏报。


    御书房内,秦王正在批阅竹简,见他进来,放下了手中的笔。


    “丞相来了。”秦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臣拜见王上。”


    “听闻近日咸阳坊间,有民谣传唱,说‘秦有樊相,何惧饥荒;秦有樊相,国运永昌’?”秦王看似随意地问道。


    樊夫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樊夫可是明白千古帝王最忌惮的是什么,那么多历史书都写得明明白白的,一旦功高盖主,那是必死无疑。


    看来自己已经给秦王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了。


    樊夫跪倒道:“王上,此乃奸佞小人,欲捧杀臣下,离间我君臣之诡计,臣是所有作为,皆赖王上天威;臣是所有思虑,皆源于王上圣明,若无王上,何来樊夫?若无王上,何来大秦今日之盛?臣惶恐,臣有罪!请王上降罪!”


    功高震主!


    樊夫自己这段时间的作为,太过耀眼,已经触动了这位雄主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一位老迈的君王,最怕的,不是敌人太强,而是臣子太贤,贤到让天下人只知有相,而不知有王!


    御书房内,死一般的寂静。


    秦王没有让他起身,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良久,秦王才缓缓开口:“起来吧。寡人知你忠心。”


    “臣,谢王上。”樊夫这才站起身。


    “丞相年轻有为,是国之幸事。”秦王踱步到窗边,望着宫外的云卷云舒,悠悠地说道,“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时候,太过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言尽于此。


    樊夫退出御书房时。


    回到相府,樊夫将自己关在书房,一夜未出。


    次日,咸阳城内,便传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消息。


    新任丞相樊夫,竟开始大兴土木,耗费巨资,在城南为自己修建一座极尽奢华的府邸。不仅如此,他还派人四处搜罗美女、珍宝,夜夜笙歌,宴饮达旦。不过几日,相府门前,便车水马龙,送礼者络绎不绝,一派乌烟瘴气。


    朝堂之上,御史言官的弹劾奏章,堆积如山。


    武安君府邸,白起听闻此事,气得摔碎了一个心爱的酒杯,大骂道:“竖子!怎敢如此堕落!”


    然而,身处漩涡中心的樊夫,却对外界的非议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仿佛从一个励精图治的贤相,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贪图享乐的庸臣。


    只有樊夫自己知道,他在做什么。


    夜深人静,当喧嚣散去,樊夫会独自一人,在书房那幅巨大的堪舆图前,站立良久。


    他不能倒下。


    樊氏一族的未来,系于他一人之身。


    君心似海,深不可测。


    既然做一棵完美的参天大树会引来风雨,那他,便索性在自己完美的躯干上,主动生出几条蛀虫,长出几片枯叶。


    樊夫要让秦王看到,自己并非无懈可击的圣人,而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贪财好色的凡夫俗子。


    一个有弱点的臣子,远比一个完美的臣子,更让君王安心。


    樊夫,正用一种近乎自污的方式,在这片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上,为自己,也为身后的家族,谋求着生路。


    有的是后世的经验,不怕玩不转这群两千年前的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