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北元冲击城门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朱元璋缓缓颔首,眼神瞬间深邃起来。


    也不急于这一时,反正很快就能见分晓了。


    他倒要看看,那个没多少领兵经验、甚至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熟练的陈安,所创的矩阵错位战术,究竟是真有实力,还是徒有虚名的花架子。


    “高将军,过来一下!”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声呼喊。


    高将军下楼后,三楼廊道上便只剩下朱元璋和毛骧两人。


    毛骧目光锐利,很快便看到三队身着银甲的将士从敞开的城门冲了出去。


    第一队全是身材魁梧的壮汉,扛着一人多高的长方形铁盾。


    第二队手持长矛,紧紧跟在后面。


    他们跑到城外二百步的位置,立刻向两侧散开,盾牌兵排成一道坚固的铁盾墙,稳稳扎下弓步,长矛兵紧接着将近一丈长的长矛,从盾牌之间的方形小口刺出。


    原来江浦县的铁盾边缘预留了上、中、下三个凹口,两块盾牌拼接在一起,恰好形成三个方形小口,既可以伸出长矛,也能架设火铳。


    待这道矛盾阵彻底稳固,后方随即列起一千名刀盾兵,严阵待命。


    在毛骧眼中,城墙外又多了两道银光闪闪的人墙,看着格外坚实可靠。


    他深知这是城墙的最后防线,一旦启用他们,此战必是不死不休的血战!


    他在心里不停祈祷,万万别走到这一步!


    这些将士的妻儿老小,都还在城里等着他们平安归来呢!


    “炮兵观察手就位!”


    “弓弩床观察手就位!”


    高将军下令后,便迅速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观察手们在城门楼二、三楼两端就位,令旗一挥,炮弩便会开火。


    待观察手全部就位,朱元璋和毛骧便退到了一楼的指挥室外。


    毛骧压低声音道。


    “圣上,若西门作战方式也同东门一致,陈大人的军令便算全数落实了。”


    “依臣浅见,这是层层消耗敌军的战术,您认为此计是否可行?”


    朱元璋望着前方逐渐清晰的滚滚烟尘,沉声说道。


    “核心还得看矩阵错位战术的实效,若效果够好,哪怕有敌军侥幸突破,城下三千将士也能守住。”


    “对了,开战后城墙上搬运兵肯定会来回跑,到时候别叫咱圣上、也别叫老爷,就喊咱郭将军!”


    毛骧看着朱元璋,只见朱元璋眼神中多了几分肃杀之气。


    他心里明白,相比陈安的对策是否有效,眼下阻挡北元军队才是最紧要的事。


    毕竟圣上是大明朝的皇帝,是将大元赶回草原的朱大帅,是绝不会允许北蛮子再次入侵中原的!


    “不对啊!”


    朱元璋突然皱起眉头。


    “此战术既靠远程兵器耗敌,为何不设置距离标枪?仅凭观察手肉眼判断,如何能精准把控射程?”


    毛骧顿时慌了神,连忙趴在女墙上,紧盯着城外的草原。


    按旧例,开战前必用弓箭、床弩射标枪标射程,标枪或成排、或涂色,甚至先开炮砸坑作参照。


    特别是在这种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草原地带,没有标枪根本无法准确判断距离。


    可放眼望去,连标枪的影子都没有。


    他们也搞不清,究竟是忘了设标枪,还是陈安过度信赖观察手的眼力。


    可无论是哪一种,这都绝对是个巨大失误!


    “高将军!”


    朱元璋想要问清楚,转身却见最佳指挥位空着,东门总指挥高将军并不在这儿。


    “来了!他们来了!”


    将士突然高声喊起,众人瞬间紧绷。


    刹那间,城墙上下静得可怕,战前的死寂令人窒息,压得人喘不过气。


    城墙上所有人齐齐望向远方,原本匀速移动的沙尘骤然停滞。


    下一秒!


    上千秃鹫扑向战场,或盘旋上空,或落于两侧山地。


    明军和北元士兵都对这种猛禽十分熟悉。


    它们专门以战场上的尸体为食,早已摸透了打仗就意味着有饱餐的规律,所以总是来得比谁都早,生怕来晚了只能啃食骨头。


    在秃鹫眼中,城外四里的平原上,沙尘渐渐消散。


    五千名身披黑甲的北元骑兵正在进行最后的调整。


    前排两排骑兵,无论士兵还是战马,都比后面三排强壮一圈,而且人马都身披铠甲,手中握持的并非轻骑兵常用的弯刀,全是沉甸甸的狼牙棒或破甲铁骨朵。


    后面三排是轻骑兵,再往后还有五千名步兵准备随时补位冲杀。


    他们选择在四里外进行调整,是因为蒙古马虽然耐力出色,但全力冲锋的距离仅有三里多,在四里外做好准备,正好能借着冲锋的势头杀到城下。


    “儿郎们!”


    一个身材魁梧、扛着狼牙棒的骑兵将领扯着嗓子嘶吼道。


    “咱们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是大元族人!”


    “把失去的尊严夺回来!把丢掉的牧场抢回来!冲进城去!女人、钱财、粮食全归你们!”


    “杀啊!给我杀!”


    喊完,他双腿一夹马腹,率先朝着江浦关冲去,身后的北元骑兵紧紧跟随。


    马蹄声如同雷鸣一般,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鞑靼部骑兵将领一马当先冲出阵营的刹那,天空中盘旋的秃鹫立刻嘶鸣起来,就连栖息在两侧山坡上的秃鹫也纷纷加入。


    上千只秃鹫的叫声在八字形山谷间反复回荡,听得人头皮发麻。


    秃鹫如此亢奋难耐,只因它们的尸肉盛宴即将开启!


    它们眼中闪着寒光,紧盯下方,五千北元黑甲骑兵正疾驰冲向江浦关。


    草原上万马奔腾已够震撼,何况此地两山夹峙!


    五千战马狂奔,沙尘成黑黄色巨墙压向城门,一眼便让人脊背发凉。


    旁人看这场景或许只觉壮观,可城墙上的守军、城外列阵的江浦将士,眼里只有壮观背后的生死压力。


    他们怎能不恐惧?


    秃鹫怪叫、喊杀马蹄声灌耳,骑兵沙尘扑面而来,大地都在抖,说不怕不过是在骗自己。


    别说普通将士了,连身经百战的朱元璋,此刻也忍不住心头发紧。


    这是遇险的本能,无关怯懦。


    但他们是戍边之兵,铠甲在身,身后是万千百姓的家园,唯有靠责任二字压下恐惧。


    他们一退,城里的家人与同袍,就只能沦为敌军屠戮、奴役的对象。


    东门城门楼廊道的两端,两名年轻的炮兵观察手望着冲来的骑兵,眼神从最初的惊慌迅速转为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