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朱元璋:实在不行,咱就暴露身份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朱元璋眉头一皱。
即便陈安没什么军事才能,单论他在朝政上的作为,也配得上治世奇才四个字。
若他真能战胜王保保,那可就真是名副其实的陈大奇才了!
有了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谁还会惦记王保保?
到时候他会立即撤销王保保“天下奇男子”的封号,把王保保彻底抛到脑后。
可一想到陈安那张能言善辩、时常让人语塞的嘴,朱元璋就忍不住咬了咬后槽牙。
“可这场仗确实不好打啊!”
毛骧皱着眉头补充道。
“明知王保保用步骑换辎重推进,却没辙。”
“打辎重,步骑快到城下,打步骑,辎重进射程,需找两全的法子才行!”
说完,他满是期待地看向朱元璋。
这位曾经率领大军征战天下的朱大帅,一定能想出破解之策。
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
“两全的法子根本不存在,但咱能拦步骑冲城、阻辎重推进,只是得付出不小的伤亡。”
他抬头望向县城方向,心里十分清楚。
东西二门的战场情况,此时应该已经通过旗语传递到陈安手中。
他在等待陈安下达的军令,可并不认为陈安能想出比自己更好的办法。
毕竟姜还是老的辣,自己的作战经验远非陈安可比!
若是陈安的办法不够完善,他就会去找东门防守总指挥高将军,以参将的身份提出自己的建议,再让高将军说服西门防守总指挥采用他的策略。
在朱元璋看来,只要自己的办法切实可行,就算陈安给将领们再多的好处,将领们也会选择听从他的指挥。
毕竟一个好的作战方案,能让更多的士兵活下来。
更何况,陈安本来就不是领兵的将领,自己提出建议也算不上在阵前抢夺指挥权。
朱元璋甚至已经做好了暴露真实身份的准备。
倘若陈安的计策实在难以应对战局,为了守住江浦关,就算暴露自己的皇帝身份,他也在所不惜。
在他看来,只要自己坐镇此地,这江浦关就绝无被攻破的可能。
虽说目前守军仅有两万余人,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陈安将军备打理得比朝廷大军还要精良,这份功绩,确实该记在陈安名下。
要是陈安的办法不如自己的周全,朱元璋并不会责怪他。
可万一陈安的计策不仅比他的高明,还真能实现两全其美的效果,那他反而会心生疑虑。
毕竟论年龄与资历,陈安的军事能力比自己逊色才合乎常理,若是陈安的能力远超于他,朱元璋难免会后背发凉。
他身为大明皇帝,自然希望陈安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却绝不希望陈安强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地步!
那样的局面绝非好事。
就在朱元璋思索这些之际,北元大军的前线动态已通过旗语传递至作战指挥室。
马皇后刚听完传令兵汇报北元的出兵情况,正低头记录,陈安的声音便骤然响起。
“传令东西二门!”
“令百门新式洪武大炮,即刻调整为矩阵错位阵型!”
“以最大射程为基准,每五十步划一个距离单位,二十门炮负责一个单位,从最远射程逐步往最近射程轰击!”
“记住!只要矩阵范围内还有一个北元兵,就按这个规矩循环轰,不准停!”
指挥室内的五名传令兵中,左侧第一位立即转身向门外跑去。
紧接着,陈安再次下令。
“速传指令到东西二门!”
“让弓弩床的八牛弩都绑扎油燃弹,专门瞄准敌军的攻城辎重部队,等辎重一进射程,先集中打攻城器械,再收拾敌军士兵!”
左侧第二位传令兵也迅速跑出指挥室,陈安继续下令。
“再令东西二门,各派一千长盾兵、一千长矛兵、一千近战刀盾兵,赶赴城外二百步处列阵!”
“若有北元步骑侥幸冲破炮阵,就用盾牌挡、长矛刺、刀盾砍,务必把他们拦在城外,一个也别放进来!”
第三位传令兵刚踏出房门,陈安又补充道。
“此外,若敌军步骑突破炮阵,在与我方近战将士交锋之前,弓箭手需先释放密集箭雨进行阻拦。”
“城中的投石机阵暂时按兵不动,等候后续命令!”
第四名传令兵也匆匆离去,很快便有新的传令兵补充进来。
指挥室与室外广场的中心望楼下,始终保持着五名传令兵待命。
望楼下的传令兵见指挥室有人出来,便会主动补位,这样既能确保人手充足,也能让传令兵轮流休息,不必持续奔波。
待传令兵再次凑齐五人,围在沙盘旁的操作兵已依据陈安的命令调整好沙盘模型,并插上了标识小旗。
可轮到为北元大军插旗时,他们却犯了难。
前线情况全靠观察手目测,六里的距离,看清兵种排列顺序与距离尚且可行,估算人数却只能凭经验猜测,即便再精准,也只能得出大致数量。
“五千人!”
陈安突然开口。
“东西二门外,敌军的骑兵、步兵与攻城辎重队,每支队伍均为五千人。”
操作兵闻言,立刻在小旗上标注数字并插好。
而坐在帅座上的陈安,在下达完所有命令后,竟转身自顾自地下起了围棋,仿佛方才那场调兵遣将的部署,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就结束了?”
指挥室右侧的十名锦衣卫低声议论,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他难道都不用思考的吗?刚听完前线情况,就直接下达命令,连斟酌的时间都没有!”
但坐在文书桌后的汪江,看到这一幕却丝毫不觉得意外。
他深知将军们为何对陈安心服口服,这绝非仅因为陈安舍得砸钱!
将军们虽重情义,却也分得清报恩与拜服的区别。
若只是出于恩情,他们顶多在陈安需要时出手相助,绝不会允许陈安插手军国大事。
如今将军们对陈安言听计从,全是因为陈安的真才实学!
另一边,马皇后停下笔后,目光也落在陈安身上。
表面上,她神情平静,宛如一位不懂军事的普通妇人,内心却早已波澜万千。
她看着陈安先端起左侧的茶水饮了一口,随后转向右侧那张贴有“圣上亲封天下奇男子”纸条的空椅,专注地下起棋来,仿佛周围的人与事都不存在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