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老朱被骂,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重新穿上88号囚服的朱元璋,手指着老兆的鼻子,那模样既生气又无奈。
要是在皇宫,这老兆能活着走出宫门都算他运气好!
可眼下他在老兆眼里,是得罪了皇帝,被发配过来的罪官,还得扮演大明朝的范仲淹。
所以就算一肚子火气,也都得符合大明范仲淹这个身份的设定。
他可以不服,也可以坚持己见,但就是不能说出“咱要砍了你”这种话。
朱元璋咚的一声,重重地坐在了地上,没好气地道。
“你也赶紧坐下!别老把‘老子’挂在嘴边,你是谁的老子啊?”
“君子讲究坐而论道,有话慢慢说!咱平心静气的唠唠,他陈安的所作所为,难道不算大逆不道吗?”
老兆听他这么说,火气才算消减了一些,也一屁股坐在了朱元璋的对面。
他刚才那么大火气也是有原因的。
刚找到老郭的时候,就听见这老小子骂了句“大逆不道”,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才把人拽到了这个没人的角落。
老兆瞪着朱元璋说。
“我哪是什么君子啊,就是个没念过多少书的普通人,但要说讲道理,我可比你这自称君子的人明白多了!”
“来,咱就坐下说,我这没文化的老百姓,今天非得给你这把书都白读了的君子开开瓢不可!”
刚说完,他又赶紧摆手纠正。
“不对不对,不是开瓢,你这脑袋又不是葫芦,劈不开俩瓢,是开窍!是让你开窍!”
朱元璋听完这话,嘴角跟中风了似的抽了下。
其实他也不想在老兆面前骂陈安,刚才纯属是气糊涂了没忍住,可偏偏就这么巧,刚骂出口就被赶来找人的老兆听了个正着。
老兆紧跟着就问道。
“你不过就瞅了一眼咱江浦县的新式大炮,张口就说我们陈大人大逆不道?他是刨了你家皇帝的祖坟,还是抢了你家皇帝的老婆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眼睛瞪得溜圆。
就老兆这个说法,都足够他株连九族了!
站在旁边的亲军护卫们,也吓得两眼发直。
这老兆也太胆大包天了,这种话也敢说?
朱元璋为了忍住火气,脚趾头都快抠进地里了。
他咬着后槽牙,一字一顿地说。
“老兆,你胆子也太大了,这种话都敢说?”
老兆闻言却笑了,语气里没半分怯意。
“我明白,你总不能一辈子困在这儿当劳改犯,早晚有一天皇帝会想起你,把你调回京城,就算你真要去告状,我也不怕!”
说着,他往前凑了凑,反问得掷地有声。
“可我问你,天下百姓多了去了,你敢保证,就我一个人在背后这么说你家朱皇帝?”
这话入耳,朱元璋瞬间冷静下来。
老兆的话像把钥匙,一下就捅开了他心里的窍!
是啊,他掌着生杀大权,旁人在他面前自然满口“陛下圣明”,可那些他看不见、听不着的角落,谁能担保没人在背后说他坏话?
老兆瞧着眼前这位大明范仲淹似有松动,语气也软了几分。
“我心里明白,要是站在朝廷的理上,站在那朱皇帝的位置上,我们陈大人确实是大逆不道,这光景要是让朱皇帝瞧见了,他八成会拼了命也要弄死陈大人!”
朱元璋听了,还挺认可地点了点头。
“你倒是懂的不少,可你都这么说了,还怎么给咱开窍?”
老兆反过头来问。
“你清楚这新式大炮的名儿叫啥不?”
朱元璋自然是答不出的,他哪儿会知道这大炮的名字!
老兆接着道。
“叫洪武大炮!”
“咱们陈大人说了,这大炮就算威力再强,也只是用来抗击敌人、守护家国的国之重器,绝不是他陈安自己的私产,所以才特意用‘洪武’给它定的名!”
“再说了,咱江浦兵工厂造的盔甲和兵器,数量全是照着皇帝的要求来的。”
“江浦驻军有四个卫,满打满算两万二千四百名将士,我们造的盔甲就刚好够这个数,就连备用的盔甲、维修用的零件,还有刀枪弓箭、各类火器,也全是按朝廷定的数来造,半分不多半分不少!”
顿了顿,老兆往前凑了凑,反问得干脆。
“私藏盔甲是重罪,私藏刀枪火器也是重罪,可我们陈大人,连把自己用的匕首都没特意造过,凭什么说他大逆不道?”
他又加重了语气,带着几分不平。
“你得清楚,这江浦兵工厂压根不赚钱,我们陈大人还自掏腰包,给皇帝的军队换更好的装备,到最后反倒要治他的罪?哪有这个道理!”
话到这儿,老兆脸上全是替陈安不值的模样,嗓门也拔高了些。
“哪怕不给陈大人升官,我都得天天念叨,骂那皇帝没长眼!”
朱元璋听到这儿,心头的火气一下子消了大半,还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
好像……
还真有点道理?
陈安自己造出了新式大炮,却用他的年号命名,话里话外没半分反叛的意思,甚至还自掏腰包给军队换装备……
这么一琢磨,不给陈安升官,确实算得上是自己眼瞎了。
可念头刚落,朱元璋就猛地摇了摇头,差点就被这老兆的话绕进去了!
朱元璋目光紧锁老兆,眼神里满是审视的锐利。
“你怎么确定他是自掏腰包给军队换装备?他就没在军政上插过手?”
老兆当即撇了撇嘴,指着朱元璋的鼻子就骂。
“小人!你这真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
朱元璋胸口的火气一下就涌了上来,再这么聊下去,他都快按捺不住,想找块砖头直接砸过去了。
可没等朱元璋的火气发出来,老兆又开了口。
“咱们陈大人还说过,‘文官负责治理天下、安抚百姓,武将负责保卫边疆、开拓疆域’,文官绝不插手军队的事,这是他定死的原则!”
“他干这吃力不讨好的赔本买卖,没别的心思,就是单纯想让江浦县那些上战场的小伙子们,多些活下来的希望。”
听到这里,朱元璋眼神里的紧绷瞬间松缓,还多了几分释然与安心。
老兆瞧着眼前这位大明范仲淹面色平和了不少,心里清楚,自己想让他开窍的目的,差不多快达到了。
他抬眼望了望西边快要沉下去的太阳,又开口道。
“还有啥要问的?我要收工了,不出意外的话,咱们往后怕是不会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