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要是陛下敢对付县令大人,江浦的百姓就反了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朱元璋目光落在老兆身上,那眼神里藏着几分探究。


    片刻后,他的嘴角缓缓绽开一抹释然的笑,语气听不出喜怒。


    “照你这么说,你们陈大人既有这般本事,又无反心,为何不将这些技艺献与朝廷?反倒把兵工厂藏在这四面环山的隐秘之地,如同藏着什么宝贝似的?”


    老兆想了想,才慢慢开口,声音带着几分谨慎。


    “兵工厂选在这儿,一是为了防着北元的探子,深山里不易走漏风声;二是离矿山近,原材料运过来能省些力气,至于为什么不上交技术,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依我猜,约莫是怕皇帝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吧,皇帝用完了人,转头就不认账的事,还少吗?”


    说着,老兆还特意投去了一个鄙视的眼神。


    见护卫们也跟着点头附和,朱元璋顿时怒了。


    “你们瞎点什么头!都给咱转过身去!”


    护卫们慌忙转过身,但心里早已认同了老兆的说法。


    作为离皇帝最近的人,他们再清楚不过自家圣上的手段。


    虽说他们知道,皇帝不会平白无故做不仁不义的事,可他也确实是玩转卸磨杀驴的顶尖高手!


    这一点,跟着朱元璋打江山的毛骧最有话语权。


    龙凤十二年时,朱元璋为了登上皇位,暗中让部将廖永忠以意外为由,害死了小明王韩林儿。


    在韩林儿的葬礼上,朱元璋哭得比亲爹去世时还要悲痛,可站在一旁的毛骧看得真切。


    他抱着灵位痛哭时,嘴角偷偷闪过一丝阴谋得逞的笑意。


    如今朱元璋已当了十五年皇帝,毛骧看着他日夜操劳、勤恳治国,也打心底觉得当年除掉韩林儿是正确的选择。


    但一码归一码,谁也无法否认,朱元璋就是卸磨杀驴的行家,只不过没人敢把这话摆到明面上说!


    想到这儿,背对着众人的毛骧悄悄勾了勾嘴角。


    这江浦县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居然能见到皇帝被老百姓教训的场面,简直是千古难遇的奇事!


    其实,最认可老兆这番话的人,正是朱元璋自己。


    别说他了,宋太祖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解除功臣兵权,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后就诛杀韩信,哪个开国皇帝不是卸磨杀驴的高手?


    可这话被人当面说破,朱元璋还是觉得脸上挂不住,心里很不是滋味。


    朱元璋低头看了看身上的囚服,忽然生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念头。


    若不是穿了这身衣服,他哪能听到老百姓的真心话?


    说不定,陈安不肯上报这些先进技术,真的是怕他日后卸磨杀驴!


    可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立刻否定。


    旁人不清楚陈安身份的,倒是可以这么想,但陈安自己还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吗?


    他可是咱老朱的亲儿子,还会怕被咱卸磨杀驴?


    朱元璋越分析越矛盾,越琢磨越想不通,不知不觉地就陷入了死循环。


    另一边,老兆瞧着朱元璋瞪着眼睛出神,半天没吭声,心里反倒乐了。


    只要他开始认真琢磨,自己让这位大明范仲淹开窍的目标,就又近了一步。


    想到这儿,老兆抬手就一巴掌拍在了朱元璋的肩上,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的得意。


    “我不用猜也知道,你心里早认了这话。”


    老兆往前探了探身,语气里带着不容反驳的干脆。


    “本来就是这么个理,半点儿掺不了假。”


    “讲忠义的人?那根本坐不上龙椅!这世上的皇帝,哪一个不是自己干着背信弃义的勾当,转头就逼着底下人对他死心塌地、忠义两全?”


    老兆顿了顿,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


    “对了!我们陈大人常说这话,皇帝老子啊,就是最典型的双标狗!”


    双标狗这三个字,老兆说得格外用力,生怕朱元璋听不真切。


    这番话不仅把朱元璋从沉思中拉了回来,还让他彻底没了再跟老兆相处的念头。


    虽然没听过双标狗这个新鲜词,但结合上下文,他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再这么聊下去,他真怕自己忍不住找块砖头砸人。


    “你可以收工了!”


    朱元璋咬着牙说道。


    眼见这位迂腐又固执的好官已经涨红了脸,老兆便收了话头。


    他向来懂见好就收的道理,没必要非得争个面红耳赤。


    就像教书先生授课,总得给学生留些消化的时间。


    一股脑把所有道理全灌进去,只会让人脑子发懵,半点听不进去,倒不如点到即止,让对方自己慢慢回味。


    但他敢肯定,这位固执的官员回去后,定然会反复琢磨自己今天说的话。


    至于最后能不能真的开窍,就看他自己的悟性了。


    老兆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帮陈大人拉拢这位迟早会被朝廷召回的京官了!


    临走前,老兆还想着再叮嘱一句。


    “老郭,我把话撂在这儿,这是最后一句。”


    “将来你要是得了圣召回了京,敢在皇帝面前给陈大人泼脏水、告黑状,逼得朝廷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


    “那咱江浦县的乡亲们,没有一个会袖手旁观!”


    “只要能保住陈大人,咱们全县人都能豁出去反了!就连这兵工厂,也得改头换面,专造对付朱家朝廷、用来造反的兵器!”


    这话一出口,朱元璋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里,瞬间就迸发出浓烈的杀意。


    毛骧和其他护卫的反应也一样。


    这哪里是什么提醒,分明是明目张胆的威胁!


    老兆心里跟明镜似的,最后这句话就是故意威胁,软硬兼施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只见他昂首挺胸地离开了,背影坚定得像是要去赴死一般。


    朱元璋望着老兆的背影,又把在江浦县的所见所闻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老兆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


    真到了那一步,就算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陈安造反,起码有九成的人会愿意跟他干!


    意识到这一点,朱元璋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究竟要不要为了这些先进技术,暂时留住陈安的官职呢?


    杀肯定是不会杀的,只要找个理由软禁起来就是了。


    毕竟陈安好歹也是自己刚认回来不久的亲儿子。


    从老兆口中得知的消息来看,陈安现在似乎没有反叛的意图,可谁能保证以后呢?


    要是他换成陈安,再发展几年势力,肯定会起兵造反、争夺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