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这财务审核制度是大人教的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就因为《西游记》在报纸上连载,内容太过大胆,还明显向着佛教打压道教,把道教那帮人惹得不轻,最近弹劾陈安的奏章都能堆成小山了。


    不过有朱元璋父子护着,这些弹劾暂时还伤不到他。


    马皇后心里清楚缘由,可还是忍不住念叨。


    毕竟要是再这么闹下去,惹得大伙儿都反对陈安,到时候怕是朱元璋父子想保他也难了!


    陈安吐出嘴里的茶叶,满不在乎地说。


    “不就是本小说嘛,圣上都说要广开言路,何况他老人家胸怀那么宽广,还能容不下一本小说?”


    “你当那些御史言官当真是拿西游记来弹劾你?”


    马皇后叹了口气。


    “他们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把沈知夏谋杀亲夫那案子登在报纸上,闹得满城百姓都指着那些文官的脊梁骨骂,他们这才换了个由头来找你麻烦!”


    “孩子啊,就算你再有本事,也不能把全天下人都得罪光吧?”


    陈安笑了笑。


    “那怕什么?纨绔子弟、和尚道士、穷酸秀才我都不在乎,我只要老百姓支持我就够了。”


    “得民心是好事,可民心这东西虚得很,你想靠着民心跟这些势力斗,划不来的。”


    马皇后虽说深居后宫,可朝堂上的弯弯绕绕门清。


    自古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实际上哪个达官贵人真把民心当回事?


    就像二十一世纪网上的评论,这个声音刚起来,那个声音就压下去了,大伙儿转头就忘。


    也就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民心才会变成改朝换代的硬武器。


    说到这儿,马皇后又笑了。


    “不过也没啥,有你黄伯父在,纵使你把人都得罪光了,也能保你周全!你一心为老百姓做主是好的,我也不泼你冷水了。”


    “伯母您就放一百个心,我做事虽说有点冲,但不傻,知道啥事能做啥事不能做。”


    陈安说着,将手中的茶杯放在了桌上。


    “接下来,咱改讲《红楼梦》咋样?”


    “好!听《红楼梦》!”


    小娥第一个吆喝起来。


    后院里热热闹闹的,前院可就冷清多了。


    夜深了,江宁县衙只剩下了值班人员。


    自从姚广孝做了陈安的幕僚,公事房每晚都亮灯到后半夜。


    姚广孝这人有本事却脾气怪,既想干大事又不愿入朝。


    眼下,他没跟朱棣,反倒跟着没什么大志向的陈安,还主动包揽了江宁县的杂事。


    陈安也乐得清闲。


    他知道姚广孝有抱负,处理县务既公正又不会被收买,而且自己也能随时掌握情况。


    公事房里,姚广孝看完公文揉了揉眼,见钱多福盯着表格看得入神,便笑着开口。


    “钱书吏又不像贫僧是孤家寡人,咋这么晚还不回家啊?”


    钱多福赶紧放下表格,赔笑道。


    “大师您直接喊我名儿就行,我虽有家人但并未成家,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来理理户房的积压表格,省得年底财务审核对账时手忙脚乱的。”


    “况且大人让我跟您多学着点,没耽误到您吧?”


    姚广孝将钱多福打量了一番。


    这人虽不算机灵,却勤恳忠心,倒也是个可塑之才。


    自家大人出身低微,又树敌众多,怕是难招贤才,眼下在县衙培养几个得力下属,日后若成事,也不至于缺人手。


    于是,他放下公文,开口问道。


    “你说的财务审核是个啥东西?”


    “这是咱大人独创的法子,江宁县的收入和开支都列成表格,每个项目都写清楚,一月一小审,一年一大审……”


    钱多福解释道。


    其实这是陈安引入的现代财务审核制。


    江宁县钱粮进出数额惊人,仅靠自觉难以约束,所以监督制度必不可少。


    这套制度才实行了几个月,就揪出了十多个手脚不干净的书吏,都已经被扔进大牢了。


    姚广孝听罢,不禁赞叹。


    “大人真是有大本事,这种监督制度都能想得出来,要是能在全大明推广,官场的贪污腐败肯定能遏制住。”


    钱多福摇了摇头说。


    “我之前也这么想,后来问大人为啥不推广,大人说别的地方可没这么多懂财务的人,再说监督得靠外面的人来才行,自己人监督自己人,制度再完善也白搭。”


    姚广孝点了点头,确实是这个理。


    江宁县让陈安改得跟大明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硬把这儿的制度搬到别处去,肯定会水土不服。


    但财务这事他不擅长,权谋之术才是他的老本行,于是他跳过这个话题,直接考校钱多福。


    “大人最近办报纸登话本,还把沈知夏杀夫那件案子捅了出去,又花钱请了上百个说书的去人多的地方讲这案子,你觉得大人这么做是图个啥?”


    钱多福一听这话,脸色立马严肃了起来。


    他心里清楚,这可是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要是答好了,说不定就能平步青云!


    于是,钱多福认真琢磨了起来,过了半晌,才用试探的语气开腔。


    “大人曾提过,如今这朝堂内外,民间乡里的话语权都攥在天下文人手里,别看他们内部斗得厉害,对外可团结着呢!”


    “他们握着话语权,就能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大人虽说也是读书人,可做派跟那些文人压根不是一路的,现在又把沈知夏的案子捅给了老百姓,怕是已经跟天下文人撕破了脸了!”


    “读书人杀人全靠笔杆子,大人作为文人里的异类,肯定得被他们围起来针对,所以他才办了报纸,想把自己的话传出去,让天下人都听见。”


    姚广孝自然懂话语权的意思。


    他眉头微蹙,看着钱多福道。


    “这些都是你自个儿琢磨的?”


    “我嘛,就是大人咋吩咐我,我就咋做!您也清楚,我这人笨头笨脑的,文不行武不就,要不是大人可怜我赏口饭吃,怕是早给大户人家去当奴才了。”


    钱多福耸耸肩说。


    “不光是我,县衙里大半差役书吏都这想法,反正跟着大人干,咱才学、脑子都比不上大人,他又心善待人好、疼老百姓,遇着这么好的上官是咱的福气,不跟他跟谁去?就算大人哪天做了出格的事,我们也跟着他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