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登基大典五

作品:《开局即死局,朕成了亡国之君

    熊启看见满朝文武跪拜在自己脚下,心里不禁涌起豪情万丈,每个男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梦想吧。


    只是自己现在还没有心爱的女孩,不然这时候就该拉着她的手说,看,这就是朕为你拼搏的天下,这就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


    熊启坐在龙椅上怔怔地想着,突然一线惊雷沉沉然自西北天际滚滚而来。惊雷乍响,如万马奔腾,熊启猛地回过神来,目光重新聚焦在大殿之上。


    只见文武百官虽依旧保持着跪拜之姿,但脸上皆露出惊惶之色,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雷声所惊扰。


    熊启看向曹德旺,只见曹德旺也正观察着自己,见向他看来,微微垂下眼睑。


    熊启内心也是有些惊慌,但神情镇定自若,只有曹德旺和他身后的两个宦官看的清楚些。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文武百官站起身来看见皇帝镇定自若,也慢慢镇定下来,按部就班地行大典之礼。


    曹德旺站在丹陛之上宣读《即位诏》,只听曹德旺最后念道:“朕以冲人统承鸿业,祖功宗德,惟祗服于典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毗尔中外文武之贤,赞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旧绪,愈茂新猷。”


    熊启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群臣,缓缓说道:“朕初登大宝,深知治国非易事,需集思广益,与诸卿共谋国是,共克时艰,使我大楚国泰民安,万世永昌。”


    文武百官闻言,再次齐齐跪地,山呼万岁之声震彻大殿:“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毕,雷声也戛然而止,熊启抬头看天,晴空万里,哪有半朵乌云。看见立在身侧的曹德旺,突然说道:“曹公公,朕登基大典突然天雷滚滚,是何征兆?”


    曹德旺闻言,心底急转,片刻后躬身答道:“陛下,此乃天降祥瑞,雷声滚滚,实乃上苍对陛下登基的赞许与警示。警示陛下当以雷霆手段治天下,扫除积弊;赞许陛下乃天命所归,必将引领我大楚走向繁荣昌盛。”


    熊启嘴角微扬,又向台下的众臣大声问道:“众卿以为如何呢?”


    底下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竟无一人回答。首辅蓝泰无奈,只好出列道:“新主登极,本应大乐舞蹈以贺,但主上仁孝守制,备韶乐而不作,上天垂悯,代设鼓乐,乃是吉兆。”


    左都御史于克明突然出列,说道:“启禀陛下,适才西北天鼓鸣响,正应证西北大旱,刀兵之灾。”


    熊启暗道啥情况,刚登基就是天灾加人祸么,心里一惊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道:“朕初等大宝,对西北之事不甚了解,于大人能说说么?”


    于克明神色凝重,拱手道:“陛下,西北之地近年来本就多灾多难,旱情时有发生,百姓苦不堪言。而近来又有小股流寇作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得当地民不聊生,局势愈发紧张。此次天雷自西北天际而来,微臣以为,乃是上天示警,提醒陛下需重视西北之患,早做决断,以安民心。”


    熊启点点头说道:“于大人所言甚是,只是不知该派何人?”


    熊启话音刚落,大殿之上顿时陷入一阵短暂的沉默。首辅蓝泰微微抬头,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暗自思忖片刻后,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需选一位智勇双全、且熟悉西北局势之人前往。兵部侍郎赵毅,曾在西北任职多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山川皆了如指掌,且在任期间政绩斐然,深得百姓爱戴。若派他前往处理西北旱情与流寇之患,想必能事半功倍。”


    熊启微微皱眉,目光看向兵部侍郎赵毅。赵毅身材魁梧,面容刚毅,见陛下望来,连忙出列,单膝跪地,抱拳道:“陛下,臣愿前往西北,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解难!”


    熊启心中稍定,但面上仍不露声色,问道:“赵爱卿,西北局势复杂,旱情与流寇之患交织,你可有应对之策?”


    赵毅抬起头,目光坚定,朗声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赈济灾民。臣会先开仓放粮,设立粥棚,确保百姓不致饿死。同时,组织百姓修缮水利设施,引水灌溉,缓解旱情。”


    “对于流寇,臣将先派人暗中调查其底细,摸清其行踪与势力分布。若其势力较小,臣便率精锐之师迅速出击,将其一举剿灭;若其势力庞大,臣则采取分化瓦解之策,先招抚其首领,再逐步削弱其力量,最终将其彻底铲除。”


    熊启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微微颔首道:“赵爱卿所言条理清晰,应对之策周全得当,朕心甚慰。既如此,西北之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理,务必稳定局势,还百姓一个安宁。”


    赵毅再次叩首,声音洪亮:”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熊启想了想又说道:“边关将士顶风冒雪,风餐露宿着实不易。着户部即可筹备银两,补足拖欠边关军将之饷银!”


    户部尚书刘秉闻言,赶忙出列,拱手行礼道:“陛下圣明,体恤边关将士之苦。只是如今国库虽尚有盈余,但西北旱情与流寇之患需大量银钱赈济与剿匪,若此时补足边关饷银,恐国库吃紧呐。”


    熊启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刘爱卿所言有理,但边关将士乃我大楚之屏障,若因饷银不足而士气低落,边关有失,则我大楚危矣。国库之事,需开源节流。就先从朕这里开始吧,削减宫中不必要的开支,朕与诸卿一同共克时艰。”


    刘秉听后,心中稍安,再次行礼道:“陛下英明,臣定当竭尽全力,筹备银两,补足边关饷银。”


    “曹公公,您跟随父皇多年见多识广,有没有要补充的?”熊启问道。


    曹德旺微微躬身,脸上挂着那抹惯常的谦卑笑容,缓缓开口道:“陛下圣明,已经处理得很好了,老奴想不出更好的主意!”


    “曹公公,不知接下来要干什么?”熊启小声问道。


    “接下来要赏赐群臣,这是内阁商议的赏赐名单,请陛下过目。”


    熊启挥了挥手说道:“既是内阁商议,朕就不用看了,曹公公直接宣读吧!”


    “是,陛下!”


    曹德旺清了清嗓子,展开手中明黄色的卷轴,高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初登大宝,承继祖宗基业,深感责任重大。今登基盛典,群臣勤勉辅佐,功不可没。特颁旨嘉奖,以彰其功。


    首辅蓝泰,忠心耿耿,辅佐先帝多年,加太师衔,岁禄增至四千石。


    户部尚书刘秉,勤勉国事,晋太子太保。


    左都御史于克明,刚正不阿,监察百官,于朝堂清明、法纪严明,赐玉如意一对,另赐前朝名家书画一幅。


    礼部尚书徐东升掌管礼仪祭祀殚精竭虑。此次登基大典,筹备周全,礼仪得当,赐紫金冠一顶。


    ……


    锦衣卫指挥使黎逸仙,掌管禁卫,尽职尽责,加都督同知衔。


    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李云鹤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荫锦衣卫世职。


    ……


    内官监典簿李福安勤勉尽责,擢升为御马监少监。


    其余文武百官,各依品级,均有赏赐。望诸卿继续勤勉为政,共筑我大楚盛世。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