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登基大典四
作品:《开局即死局,朕成了亡国之君》 成德二十三年八月初六,天际初露鱼肚白,晨曦微露,万物尚在沉睡之中。
熊启于乾清宫偏殿内,在宫人的侍奉下净面更衣,随后在太监的引领下,步入庄严的奉天殿。
宫女们轻手轻脚地为他披上明黄色的龙袍,戴上那顶十二旒冕冠,冕冠上的玉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摇曳,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声响,宛如天籁之音。
熊启立于镜前,凝视着镜中身着龙袍的自己,不由得微微一怔。
那是一张陌生而清秀的脸庞,发髻高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青涩,仿佛一夜之间,他已从平凡少年蜕变为九五之尊。
就在他准备迈步走出奉天殿,接受群臣朝拜之时,一名太监匆匆忙忙地小跑过来,一下子跪倒在他面前。
"陛下且慢!先帝龙驭上宾未满七日,按祖制,新君当服素冠乌纱、黑角带方可行登基大典。这明黄龙袍与十二旒冕冠,此刻穿不得啊!"
什么,我今日登基,你说我这衣服不合适?熊启满脸怒色看着太监,如果这会有刀,他想一刀将这不长眼的奴才剁了喂狗。
那太监见状,吓得浑身颤抖,连连磕头,口中不断求饶:“陛下息怒,奴才也是按祖制行事,不敢有丝毫怠慢啊!”
熊启深吸一口气,强抑住内心的怒火,冷冷说道:“那就有劳你去为朕取来。”
那太监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起身,一路小跑着去取衣物。熊启在宫女的搀扶下,又缓缓走回了奉天殿后的偏殿。
不一会儿,太监捧着素冠乌纱和黑角带匆匆返回,小心翼翼地呈到熊启面前。熊启接过衣物,在宫女的帮助下迅速更换。换上素服的他,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光彩。
刚走出门外,只见门口站着一位礼部官员,躬身说道:“请陛下先祭拜大行皇帝。”
熊启微微颔首,神色肃穆,跟随礼部官员前往乾清宫。一路上,宫道两旁的宫女太监皆垂首而立,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到了乾清宫,香烟袅袅,烛火摇曳。熊启望着先帝的灵位,缓缓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祭拜完毕,熊启被礼部官员带到中极殿前准备行告天礼,被门口的一名太监拦住,说道:“陛下且慢,行告天礼关乎国运昌隆、皇权天授,按礼制,陛下此刻理应换上御朝衮冕,方显对上苍的敬重与对皇位的正统承接。若仍着素服行此大礼,恐触怒天威,于国于陛下皆不利啊!”
“朕刚才换上素服,如今却又说不可,这不是让朕在群臣面前失了威严,更让天下人笑话朕不懂礼制吗?”
那太监见状,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额头重重地磕在青石板上,发出咚咚的声响:“陛下息怒!奴才万死,是奴才思虑不周,还望陛下恕罪。”
熊启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应对之策。片刻后,他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罢了,朕便再信你一回。速去将御朝衮冕取来,朕这就换上。”
太监闻言,如蒙大赦,连忙起身,小跑着去取御朝衮冕。这御朝衮冕极为华丽,冕冠上镶嵌着璀璨的宝石,衮服上绣着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十二章纹,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换好衣冠后,熊启再次被引领至中极殿前。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一步步完成祭天、告文、祈福等仪式。
“不知接下来要朕做什么?”熊启向旁边的礼部官员问道。
“回陛下,接下来需去奉先殿谒告祖宗。”
礼部官员话音刚落,熊启微微颔首,神色间虽透着几分疲惫,却也不失帝王应有的威严。
他整了整御朝衮冕,在宫人与侍卫的簇拥下,朝着奉先殿缓缓行去。
刚没走几步,前面突然混乱起来,熊启眉头一皱,问道:“前面发生了何事?”
一名太监闻声赶了过去,很快回来禀报道:“回陛下,锦衣卫发现一名刺客,正在追查,说是朝着陛下这边来了。”
刺客?这些锦衣卫干什么吃的,难道说这事是曹公公的阴谋,熊启脸色一变,难道他敢白日行凶不成。
正思索着,忽然从侧边窜出一人,一剑刺向熊启。熊启大惊,身形一侧,险之又险地躲过这一剑。不远处的一队锦衣卫正好赶来,三两下便将刺客拿下。
为首的锦衣卫小旗面色如灰的跪倒在地上,说道:“卑职失职,让陛下受惊了,卑职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熊启面色阴沉的看着他,知道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点了点头道:“去吧。”
那侍卫领命而去,熊启一行人来到了奉先殿前。奉先殿庄严肃穆,殿内烛火通明,香烟缭绕,历代先帝的牌位整齐地摆放着。
熊启缓缓走到先帝牌位前,再次跪下,神情恭敬而肃穆。祭拜完毕,熊启又问道:“接下来朕再做什么?”
“陛下需到永宁宫去拜见蓝贵妃。”
“蓝贵妃么”熊启暗暗念道,这个心肠歹毒、欲致自己于死地的女人,自己该如何面对。
“陛下,接下来咱们该去永宁宫拜见蓝贵妃了。”
熊启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厌恶,在宫人与侍卫的簇拥下,朝着永宁宫缓缓行去。
永宁宫内,蓝贵妃扶着宫女的手款款步出。见到熊启进来,她微微一笑,起身行礼:“陛下万安。”
熊启连忙上前扶起她,客气道:“娘娘免礼,朕初登大宝,还望娘娘多多指教。”
蓝贵妃微微颔首,目光在熊启身上打量了一番,缓缓开口:“先帝走得突然,昨夜还托梦与臣妾,说最放心不下陛下。陛下今日登基,乃是大楚之幸,天下之福。”
熊启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顺着蓝贵妃的话说道:“多谢娘娘关怀,朕定当谨记教诲,不辜负父皇与娘娘的期望。”
熊启拜过贵妃,从永宁宫出来,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来到文华殿后殿,文武百官在门外等候。
鸿胪寺引导执事官员稳步踏入文华后殿,殿内气氛庄严肃穆,众人皆敛声屏气。执事官员神情庄重,依着旧制,声音洪亮且清晰地传旨:“百官免宣贺表、免贺词,只需行五拜三叩头礼。”
话音落下,在殿外等候的文武百官间激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各执事官员再次上前,恭敬奏请皇帝升殿。
初通鼓响,侍仪舍人二人举表案进入皇极殿。二通鼓响,通赞、赞礼、宿卫、侍卫、尚宝卿捧大宝进入大殿归位。三通鼓响,阁臣率百官由午门入。
五品以上大员进入正殿拜位,殿外从五品以下按品秩站成十八班拜位。殿前陛阶之上,四名拱卫司官各执长鞭,四鞭齐鸣,三声过后,在建极殿的熊启在鸿胪寺导执事官的接引下登上宝座。
看见台阶下的满朝文武大臣,熊启内心既紧张又兴奋,这场景熊启也只在电视中的康熙王朝里看过。
他想霸气横秋的把这满朝文武骂的服服帖帖,五体投地。结果一看群臣百官乱哄哄地走来走去,不知道自己站哪里。
曹德旺立在殿下,不时拿眼角瞟一眼熊启,看他如何应对。熊启想张嘴,却不知如何开口,想了想,静坐在宝座上看着这场闹剧吧。一刻钟后,满朝文武终于安静下来。
这时从南郊祭祀的宁国公曹良臣正好回来,上前禀报。熊启等他念完,大声说道:“知道了。”
曹良臣被他大声呵斥,竟然吓得瘫坐在地。有旁边机灵的太监将他扶起带了下去。
曹德旺看了一眼自己的子侄,眉头一皱,面向群臣说道:“奏乐。”
熊启突然站起一挥手说道:“住,传旨免奏!”
乐师们正欲奏乐,被熊启这一声断喝惊得手中乐器险些掉落。刹那间,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熊启身上。
曹德旺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却很快换上一副关切的神情,躬身问道:“陛下,这登基大典奏乐乃是祖制所定,寓意着皇权天授、国运昌隆,陛下为何突然传旨免奏?”
熊启大声道:“父皇将皇位传给朕,我不敢推辞谦让。然而朕内心悲痛,先帝服丧的期日尚未结束,此时不应奏响鼓乐,百官也请免去朝贺之礼!”
熊启说完,静静的看着曹德旺,说道:“曹公公,你觉得如何呢?”
“咱家……”话未说完,轰隆隆,一连串的炸雷将曹德旺的声音盖住,根本听不见说什么。熊启抬头一看,天空不知何时变得血一样的绯红,再看文武百官脸上各个惊疑不定。
熊启定了定神,等雷声过后,对曹德旺说道:“曹公公,仪式继续进行吧。”
曹德旺微微一怔,旋即迅速调整神色,躬身道:“陛下圣明,心怀孝道,实乃天下苍生之福。既如此,便依陛下所言,仪式继续。”
言罢,他转身面向群臣,提高声调道:“陛下有旨,免奏鼓乐,百官免贺,登基大典继续进行!”
百官五拜三稽首,执笏三鞠躬,拱手加额,三呼万岁,声彻皇城内外。
“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