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试探

作品:《开局即死局,朕成了亡国之君

    熊启躺在小床上,脑子里回放着刚才的一幕幕。就在他喊救命的那一刻,就开始仔细观察众人的神色和行为。


    最先匆匆赶来的是曹公公派来引路的小太监。那小太监一进净房,脸上满是慌张之色,眼神飘忽不定。


    待他瞧见熊启胳膊上那触目惊心的血迹时,更是吓得面如土色,嘴唇都微微颤抖起来,随后竟慌不择路地转身,如一阵风般跑了出去。


    又过了片刻,十几名太监如潮水般涌来。为首的两名太监,身着华丽的宫服,却难掩脸上的狐疑之色。


    他们彼此对视了一眼,却又都默契地选择了沉默,并未第一时间上前搀扶熊启。


    只见其中一名太监快速招来一个年轻太监,凑近其耳边,压低声音耳语了几句,那年轻太监连连点头,随后才装模作样地跟着上前,准备伸手搀扶。


    在这二人身后的一群太监里,大部分人皆是面色紧张,额头上冷汗涔涔,双腿如灌了铅一般,踌躇不前,眼神中满是恐惧与迷茫。


    只有一个年轻的圆脸小太监,满脸的关切与焦急,正欲上前,却被旁边一名年长太监一把拉住,用眼神示意不要冲动。那小太监无奈,只得停下脚步,眼中满是不甘与担忧。


    随后,在乾清宫值守的十二名侍卫闻讯赶来,为首的两人身姿矫健,步伐匆匆,快速上前。


    一人一边,稳稳地搀扶起熊启。其中一人,正是方才被熊启夺去佩刀的李卫,真情流露,不似作假。


    熊启暗道这皇宫之内,看起来也并非全部都是曹公公的人,那个小太监不知道叫什么。


    有时间试探试探,说不定能为我所用,还有叫李卫的那个领头侍卫,看起来忠心耿耿。


    熊启有伤,眯了一下午,肚子有些饿,走出偏殿看见曹公公正在打瞌睡。


    “曹公公,朕有些饿了,你吩咐御膳房准备几个清淡小菜,端到偏殿来。”


    曹德旺被熊启的声音惊醒,忙站起身来说道:“陛下恕罪,老奴一时失神,竟睡着了。老奴这就去派人吩咐御膳房,为陛下准备清淡小菜。”


    说罢,曹德旺派了一个机灵点的小太监匆匆离去,不一会儿几个小太监,端着几盘精致的小菜回到了偏殿。


    他将菜肴一一摆放在桌上,恭敬地说道:“陛下,这是御膳房精心准备的清淡小菜,有清炒时蔬、翡翠豆腐羹、山药粥,陛下请慢用。”


    熊启坐在桌前,看着眼前的菜肴,心中暗自思忖:这曹德旺虽然心怀不轨,但在表面上还是不敢太过放肆,这膳食倒是准备得还算周全。


    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口清炒时蔬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味道鲜美,口感清爽。


    “曹公公,你也坐下陪朕一起吃吧。”熊启突然说道。


    曹德旺闻言,心中一惊,连忙跪地谢恩:“陛下,老奴身份卑微,岂敢与陛下同桌而食,这是万万不可的。”


    熊启放下筷子,看着曹德旺,语气温和却又不失威严:“曹公公,你伺候父皇多年,劳苦功高,朕让你坐下吃,你便坐下吃,莫要推辞。”


    “多谢陛下赏赐,只是这宫中规矩森严,老奴若僭越,恐遭人非议,坏了宫中的规矩,也辜负了陛下的一片心意啊。”


    熊启心中冷笑,这老狐狸倒是个会拿规矩说事的主儿,表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曹公公,在这偏殿之中,就你我二人,莫要拘束。”


    曹德旺见熊启态度坚决,心中沉吟一番,便缓缓坐了下来,只是半个屁股挨着椅面。


    熊启见状,心中暗自盘算,这老狐狸虽坐了下来,但一举一动仍透着防备,看来想要真正让他放松警惕,还需费些功夫。


    他拿起汤匙,舀了一勺翡翠豆腐羹,轻轻吹了吹,送入口中,赞道:“这豆腐羹做得甚是鲜美,曹公公,你也尝尝。”


    曹德旺忙不迭地点头,拿起筷子,夹了一小块豆腐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后,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所言极是,这豆腐羹入口即化,鲜香可口,御膳房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偏殿里弥漫着一股微妙的气氛。熊启看似随意地问道:“曹公公,今日朕在净房遇险,你可知是何人所为?”


    曹德旺心中一紧,站起身来面色不变的说道:“陛下,老奴今日下午就在调查此事,有宫女禀报,说原东宫宫女如碧,今日午间在自己房内服毒自杀。在屋内发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有人暗中指使她谋害陛下,说不定和今日凶手是一伙的。”


    “朕自从昨日醒来,很多事情已经不记得的。也不知道是朕哪里做错了,竟惹得这么多人记恨。”


    曹德旺赶忙躬身,低声说道:“陛下仁德宽厚,定是那些心怀叵测之人被权势蒙蔽了双眼,妄图行不轨之事。陛下莫要为此忧心,老奴定会全力彻查此事,揪出幕后黑手。”


    熊启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透着一丝落寞:“朕如今身边能信之人,就只有曹公公一人了。曹公公,朕初登大宝,这朝中局势复杂,还需仰仗你多多辅佐。”


    曹德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谦卑的模样,连忙跪地磕头:“陛下言重了,老奴定当肝脑涂地,为陛下分忧解难。”


    “曹公公,坐下来吃,一会饭菜凉了。”


    等曹德旺坐定,熊启开口道:“不知曹公公乡籍何处,家中可有子侄?”


    “回陛下,老奴是河间人,家中贫寒,父母早逝,尚有一个侄儿,刚来京城不久。老奴入宫多年,与家中联系甚少,只盼着侄儿能平平安安过日子,也算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爹娘了。”


    熊启微微点头,目光中带着几分关切:“河间之地,朕也曾听闻民风淳朴,想来曹公公的侄儿定也是个老实本分之人。曹公公在宫中劳苦多年,朕想着,待朕登基时,帮你侄儿谋个好差事。


    “老奴谢过陛下。”曹德旺心中一惊,连忙起身跪地。


    二人吃罢,曹公公吩咐两名太监将盘子端走,熊启说道:“曹公公,朕这会有些乏闷,就在乾清宫门口走走,你先忙吧,不用跟在朕身边。”


    曹德旺微微躬身,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关切:“陛下,这乾清宫虽是陛下居所,但宫中人多眼杂,陛下龙体初愈,又刚经历净房遇险之事,老奴实在放心不下。不如老奴安排几名得力的侍卫远远跟着,既不打扰陛下雅兴,又能护陛下周全。”


    熊启心中暗骂这老狐狸狡猾,表面上却故作轻松地摆了摆手:“曹公公多虑了,朕就在宫门口转转,能有什么事。再者,朕也想一个人静静,好好理理这纷乱的思绪。”


    曹德旺见熊启态度坚决,犹豫片刻后,还是应道:“既然陛下执意如此,老奴便依陛下。只是陛下务必小心,若有什么事,即刻唤人便是。”


    说罢,他朝一旁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小太监心领神会,悄悄退下,想必是去安排眼线暗中盯着熊启了。


    熊启装作没看见曹德旺的小动作,迈步走出偏殿,来到乾清宫门口。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宫墙上,给古老的宫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熊启身后跟着端盘子的小太监,两人吃的并不多,每个碟子里还剩下一半。


    熊启看见门前值守的十二名侍卫笔直的站在两侧,暗道这些侍卫风吹日晒,站了半天也累了。


    便对后面的太监说道:“把这些剩下的饭菜拿过去,分给值守的侍卫们吃吧。他们站岗辛苦,也该垫垫肚子。”


    小太监微微一怔,随即赶忙应道:“是,陛下。”说罢,便小心翼翼地端着盘子走向侍卫们。


    侍卫们见状,纷纷露出惊讶之色,随即齐刷刷地跪地谢恩:“多谢陛下赏赐!”


    熊启微笑着摆摆手:“都起来吧,你们守护乾清宫,责任重大,莫要饿着肚子当差。”


    侍卫们起身,眼中满是感激与敬畏。其中一人上前接过盘子,将饭菜分给众人。大家吃得狼吞虎咽,显然是饿极了。


    熊启看着他们,心中暗自思忖,这些侍卫虽身处宫廷,却也有着自己的艰辛。若能将他们收为己用,倒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这时,李卫从队列中走出,来到熊启面前,单膝跪地:“陛下,末将多谢陛下体恤。末将等定当竭尽全力,守护陛下安危。”


    熊启伸手虚扶一把:“李侍卫快起来,朕相信你们的忠心。只是这宫中局势复杂,你们平日里也要多留个心眼。”


    李卫起身,神色坚定:“陛下放心,末将等定不辱使命。”熊启点点头,又与李卫闲聊了几句,了解了一些宫中的日常巡逻情况。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回到偏殿,曹德旺早已等候在那里。见熊启回来,他连忙迎上前去:“陛下,您可算回来了。老奴一直担心您的安危。”


    熊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曹公公,朕不过是出去走了走,能有什么事。”


    曹德旺道:“蓝首辅率文武大臣递来劝进表,希望陛下早日登基。”


    “曹公公,这劝进一事,朕不太了解,你能具体说说吗?”


    曹德旺微微低头,恭敬地回道:“陛下,老奴也不太清楚,不过蓝首辅说陛下初登大宝,虽已即位,但正式登基大典尚未举行,于礼不合,于国不稳。望陛下能早日择吉日,举行登基大典,以安天下民心。”


    “曹公公,依你之见,朕该如何答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