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除夕夜
作品:《傻女种田:带瘫痪爹瘦弱娘致富咯》 宋家二房的小院里,热闹劲儿一点不少!
“姐!姐!我可以出去和我刘哥玩会儿不?”
刘哥是大志叔家的那小子,比小壮大一些,但几个孩子也玩得来。
宋小壮也起了个大早,身上穿着最新的衣裳裤子,虽然是男娃,长得比女娃娃还要白净漂亮。
宋绵绵今天也穿了新衣,头上戴着根簪子,身上戴着围裙,在灶房里忙活着。
看到宋小壮兴奋地扑闪着大眼睛,她不由得宠溺笑了笑,拿了十个铜板塞给他。
“想吃啥想玩啥去村口小卖部买啊!甭跑远了,到点儿了赶紧回家,甭让人喊!今天家里忙叨的事儿多着呢!你乖点啊!”
宋绵绵揉了揉他的脑袋,吩咐着。
宋小壮看着手心里一大把铜板,眼睛都亮了,赶紧拿了小布包装起来。
“谢谢姐!这是我的压岁钱吗?”
“不算是,压岁钱晚上姐再给你!”宋绵绵笑着解释。
这还是宋小壮头一次自己能有这么多钱,从前就算是爷奶给压岁钱,有也没有那么多。
这些钱还不算是压岁钱……想到这儿,宋小壮更高兴了!
到时候刘哥他们肯定羡慕坏!
宋绵绵像是看出了他的小心思一般,蹲下身来仔细叮嘱:“小壮,财不外露晓得不?而且你已经长大啦,是个小男子汉,身上有钱,不能一下子全用掉。姐给你钱,也是想让你学会规划自己钱,全部用完了,那你后面几天可就没得用咯。”
“好!”
宋小壮点头如捣蒜,手里握着那十个铜板,别提有多高兴了。
等宋小壮一走,宋绵绵接着就开始熬浆糊,就用白面熬,待会儿可以用来贴对联。
宋大壮也没歇着,主动接过了杀鸡的活儿,到时候鸡供奉完祖宗菩萨后,就可以成为年夜饭上的一桌硬菜。
扯掉鸡脖梗上的几撮毛,地上垫着香纸,香纸中间再放着一只陶碗。
随后操刀割过鸡喉管,鸡倒立着,好让血顺着流入碗里,由于鸡本能会扑腾几下,所以碗周边的香纸必然会洒一些血迹。
最后几滴鸡血,还会特意洒均匀那几张香纸。
这香纸收好,放进屋里炭盆边上烤干,晚些时候用来烧纸供奉祖宗菩萨是最好的。
杀好鸡,孙氏从灶房端出一盆滚水,由宋大壮将鸡全身烫过,就开始褪毛了。
趁着水热尽快将毛全部拔掉,这时候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腥味。
拔完毛,又将鸡拿到屋里,抽出柴禾,利用火焰将鸡身上一些拔不下来的绒毛烧去。
收拾完后,破开内脏,鸡杂这些都是好东西,一点都不能浪费。
再掺上一大锅水,将鸡进去慢慢炖煮,因为这要先拿去供奉菩萨和祖宗,所以不能加一点调料辣椒,得保持原味。
宋华强和宋绵绵这会子已经在贴对联了,上面的字是几日前就已经学堂先生排队花钱帮写的。
“爹,你看一下位置正不正?”
宋绵绵站在椅子上,贴着上联。
宋华强站在院子正中央的位置,眯着眼指挥:“左边再高点就成了!”
“得嘞!”
宋绵绵笑着,确定好位置后,将刷上浆糊的对联往上贴。
大红纸底,黑色的字,对联贴上去,再加上灶房里时不时飘出来的鸡肉香味儿,暖融融的年味就出来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忙活着,都为了过个乐呵年而努力。
这会子已经到了晌午时分,贴完对联,宋绵绵就开始去弄腊肠腊肉,开始操持年夜饭。
清水村时不时传来几声鞭炮声,家家户户烟囱都冒着炊烟,大人们忙活着,孩子们欢笑着。
那鞭炮还是清水村几户殷实人家才放得起,买不起鞭炮的,就会在自家院子烧一堆旺火,噼里啪啦的柴禾声,同样也能驱赶年兽,迎来除夕夜。
魏家虽然只有爷俩二人,却也忙活得十分乐呵。
“延小子,咱家人少,简单些弄,收拾好啊夜里就去棉丫头家串门儿,到时候给小壮带点红封,提些东西上门!”
魏木匠这会子在灶房里煮肉,对着门外贴对联的魏延招呼道。
魏延眼角带着些笑意,点了点头。
感觉这个年,是他从小到大以来,过得最好也是最隆重的一次。
爹的病好了!
而且收拾过后,家里也没以前乱了,对比之前,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还不说,清水村吃不上肉的人家户多了去,而他今年,还有肉过年呢!
啥也比不上此刻的乐呵了。
……
宋家老宅。
因为陈氏还在屋里休养身子,年夜饭的活儿就一股脑全都落到了周氏的身上。
好在还有宋大花宋小花俩姐妹帮忙着,剥蒜洗菜还是成的。
从天还没亮就起来,宋华东两口子就在忙活着了,光是挑井水就有好几趟了。
宋华涛则是揽去了最轻松的活儿,贴对联。
一上昼都在磨洋工,慢悠悠地贴完对联,都是歪歪扭扭的样儿。
刚生完娃的陈氏待在不通风的屋里,看得去还很虚弱,脸色更是蜡黄。
她忍着难受,照顾着襁褓中哇哇大哭的孩子。
“哦哦……小平乖,甭哭了嗷,尿布都要用完了还没干呢,我给你擦一擦睡了哦。”
这名字是老宋头亲自取的,宋小平,寓意平安。
前头她生大花她们的时候,就是随便收拾的,两个女娃都没这小子闹腾,一点儿不舒服就哭。
白天哭夜里哭,宋华涛就是个不管事儿的,夜里甭管孩子咋哭,雷打不动,哭得烦了就跑去从前二房没分家之前住的屋子里凑合一晚。
堂屋里,杨氏扫着地儿,擦拭着香火祖宗牌位。
老宋头就坐在屋里喝茶,负责看着一家子忙碌。
宋华山和宋士林父子俩在写完家里的对联后,基本上也没有他俩啥事儿了。
两个读书人,平时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儿,凳子倒地上都不会扶一把的主儿。
一家人也都默认了大房父子俩读书人不用干活,只要把他们供出来了,发达之后一荣俱荣。
宋华涛则是晃悠着,看到了灶房门口的宋大花姐妹俩,破天荒地走过去和姐妹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