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舍功名登门请罪,布大局静待春雷
作品:《寒门科举:携嫂子青云直上》 王管事失魂落魄地逃回翠微居,第一时间便冲进了那间熟悉的密室。
“主人!主人!不好了!”
密室中,那个神秘的“主人”依旧隐在屏风之后,正在慢条斯理地品着茶。
“何事如此惊慌?”声音依旧平稳,却透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
王管事“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将与方原的对话一字不漏地复述了一遍,尤其是最后那句“活着的人,总得好好活着”,他更是学得惟妙惟肖,充满了寒意。
“……主人,他……他什么都知道!他绝对是知道了十年前平阳郡的事!他就是在警告我们!”王管事的声音因为恐惧而发颤。
屏风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茶水升腾起的袅袅白烟在无声地飘动。
许久,屏风后才传来一声幽幽的叹息。
“倒是小瞧他了……我本以为,他只是个有些小聪明的读书人,没想到,竟是一头懂得隐忍的饿狼。”
“主人,那……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王管事急切地问道,“要不要……一不做二不休……”他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蠢货!”屏风后的声音陡然转厉,“现在杀他?他刚刚高中解元,名动全省,此刻他若出事,官府必会彻查到底!你是嫌我们的麻烦还不够多吗?”
王管事吓得一个哆嗦,不敢再言语。
“他既然选择说那番话,而不是直接去官府告发,就说明他手上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屏风后的声音恢复了冷静,开始分析,“他这是在敲山震虎,也是在告诉我们,他要的,恐怕不止是复仇那么简单。”
“那……那他想要什么?”
“他想要进京。”屏风后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他要借着秋闱的东风,堂堂正正地走进棋盘,走到我们面前来。好,很好……有胆色,有手段。这盘棋,倒是越来越有趣了。”
他顿了顿,下令道:“传我的命令下去。从今天起,收回所有在江南针对他的人手,不许再有任何小动作。他想进京,就让他进。京城的水,可比这小小的府城深得多。到了那里,是龙是蛇,就由不得他了。”
“是!”王管事如蒙大赦,连忙应道。
“另外,”屏风后的声音再次响起,“派人盯紧赵显成。告诉他,他那个宝贝儿子最近手脚不太干净,让他管好自己的人。别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坏了我的大事。”
“明白!”
与此同时,青松书院。
方原的举动,再次震惊了所有人。
在高中解元的第三天,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他备上了一份厚礼,亲自登门,去拜访那位曾经被他气得吐血的刘夫子之子,刘承。
这个消息传出,整个书院都炸开了锅。
“方解元这是何意?他如今是何等身份,为何要去给一个手下败将赔罪?”
“听说是去化解恩怨,毕竟同窗一场,日后还要在官场相见。”
“我看未必,方解元此人,行事深不可测,绝不会做无用之功。”
在一片议论声中,方原已经来到了刘承的斋舍门前。
开门的是刘承的书童,看到方原,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鄙夷和警惕的神色,拦在门口:“你来做什么?我家公子不见客!”
“方原特来向刘兄赔罪。昔日辩论,一时意气,言语多有得罪,还望刘兄海涵。”
屋内传来刘承虚弱而愤怒的声音:“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与你没什么好说的,你走!”
方原朗声道:“刘兄,昔日之辩,辩的是‘道’与‘器’,非关个人恩怨。你我皆是读书人,所求不过是经世致用,为国为民。若因一场辩论便心生芥蒂,岂不有负圣贤教诲?”
周围的学子们见了,无不暗自点头。
“方解元当真是胸襟广阔,不计前嫌!”
“是啊,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才是君子风范。”
“相比之下,那刘承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
斋舍内,刘承听着外面的议论声,气得浑身发抖。
他一把将书童手中的礼盒打翻在地,里面的名贵药材和文房四宝散落一地。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他双目赤红,低声咆哮,“他这是在羞辱我!他是在向所有人宣告他的胜利,彰显他的大度,把我衬托成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
他的书童却小心翼翼地捡起一支上好的狼毫笔,小声道:“公子,我看……他未必是这个意思。他送来的,都是些上好的补品和笔墨,或许……真的是来道歉的?”
“你懂什么!”刘承怒吼道,“他越是这样,我便越是难堪!我……”
他的话说到一半,却突然顿住了。
因为他看到了礼盒最底下,压着的一本书。
那本书的封皮很普通,上面写着四个字《营造法式》。
刘承的呼吸猛地一滞。
他的父亲,刘夫子,一生痴迷于古建筑和营造之学,曾多次感叹当世的《营造法式》多有错漏,一直想寻得一本前朝的孤本进行校对比对,却始终求而不得。
而方原送来的这一本,纸张泛黄,字迹古朴,分明就是一本价值连城的宋版孤本!
这……这绝不是寻常礼物!
刘承怔怔地看着那本书,心中的滔天怒火,瞬间熄灭了大半。
方原……他到底想做什么?
他当然不会知道,方原此举,一石三鸟。
其一,是为自己营造“大度君子”的人设。
其二,是通过这本《营造法式》,向刘夫子示好。
而最重要,也是最隐秘的第三点,他需要刘家,成为他计划中的一颗棋子。
方原很清楚,他孤身一人进京,面对的是一个盘根错节、势力庞大的利益集团。只靠他自己,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都察院的御史,就是最好的刀!
待到春雷响起之时,这颗种子,自会生根发芽。
一条无形的线,从江南的青松书院,跨越千山万水,精准地指向了京城的那座府邸。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