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翠微山崩,一诗镇儒林

作品:《寒门科举:携嫂子青云直上

    刘承则彻底沦为了笑柄。他数日闭门不出,


    再出现时,人虽依旧锦衣华服,眉宇间却多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鸷。他看方原的眼神,不再是嫉妒,而是淬了毒一般的怨恨。


    机会很快就来了。


    秋游当日,翠微山下,学子云集。


    刘承、王凯一行人,当真是出尽了风头。他们身着裁剪合体的杭绸长衫,腰佩美玉,手持名扇,身后还跟着几个伶俐的小厮,背着食盒、茶具、甚至是古琴。他们并非来“爬山”,而是来“赏山”,一派世家公子的雍容气度。


    反观方原,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儒衫,


    “方兄,你看刘承那副做派,真是令人作呕。”周白小声嘀咕,“爬个山而已,恨不得把半个家都搬来。”


    登山开始,高下立判。


    刘承等人走得极慢,一路指点江山,吟风弄月。


    “观其行,便知其人。”王凯摇着扇子,高声说道,故意让周围的人都听见,“登山如治学,当有从容不迫之气度。似那般手脚并用,汗流浃背,与凡夫走卒何异?失了读书人的体面。”


    刘承抚掌笑道:“王兄此言甚是。我辈当于山水间感悟天地至理,而非与顽石较劲。若为登山而登山,不过一莽夫罢了。”


    不少学子听了,都深以为然,刻意放慢了脚步,学着他们那般故作风雅。


    行至半山腰一处险要的“飞凤峡”,此地仅有一条凿壁而开的栈道通行,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深谷。


    刘承等人正于栈道前的一处平台休息,准备等体力最差的学子都跟上来,再一同“优雅”地通过,以彰显自己的领袖风范。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轰——!”


    一声巨响,地动山摇。


    坚固的木石栈道,竟被从中砸断,数丈长的路面连同碎石一同坠入了深不见底的山谷!


    前路,断了!


    所有人都吓得面无人色,几个胆小的学子甚至瘫软在地。


    “路……路断了!”


    “我们被困在这里了!”


    “怎么办?快!快想办法啊!”


    恐慌迅速蔓延。刘承和王凯也是脸色煞白,他们那些风雅气度,在天灾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王凯手中的名扇“啪”地一声掉在地上,他却浑然不觉。


    “慌什么!”刘承强作镇定,厉声喝道,“快!派人下山,回报书院,请人来修路!”


    一名学子哭丧着脸道:“刘兄,下山的路也被落石堵了大半,我们……我们上不去也下不来了!”


    就在众人六神无主之际,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


    “都安静。”


    “方原,你……你有办法?”一个学子颤声问道。


    方原没有回头,只是指着峭壁上几棵歪脖子老松,沉声道:“断口约有三丈,人力无法飞跃。但峭壁上藤萝密布,岩石尚算稳固。我们需要几根足够长的绳索,搭建一条临时的索道,先将体弱之人送过去,再设法让其他人攀爬通过。”


    “绳索?我们哪里有绳索?”王凯下意识地反驳。


    方原的目光扫过刘承等人身边小厮背着的行囊,淡淡道:“捆扎食盒、古琴的麻绳,解下来,接在一起,长度应该足够了。”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动手。刘承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不敢说半个不字。


    很快,几段麻绳被接成了一条长索。


    “谁去把绳子固定到对面去?”这又成了一个难题。断崖之间虽有凸起的岩石,但攀爬过去,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我去。”


    方原没有丝毫犹豫,将绳索一端牢牢系在身边一棵大树上,另一端捆在腰间,对周白道:“拉紧,我过去之后会发信号。”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他在陡峭的石壁上辗转腾挪,每一步都稳得惊人。那身形之矫健,力量之沉稳,哪里像个文弱书生?分明是个经验丰富的山中猎人!


    刘承看得目瞪口呆,心中翻江倒海。他嘲笑方原登山像“凡夫走卒”,可在这生死关头,救了所有人的,正是这份他所鄙夷的“凡夫”之能!


    片刻之后,方原成功抵达对岸,将绳索固定好。一条简陋的生命通道就此搭建完成。


    在方原的指挥下,众人或攀或滑,有惊无险地全部通过了断崖。当刘承最后一个狼狈地爬过来时,他看着衣衫整洁、气息平稳的方原,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抽了无数个耳光。


    揽月亭中,气氛压抑。


    徐夫子与几位先生早已在此等候,听闻山崩之事,也是惊魂未定。在得知是方原临危不乱,率众脱险后,徐夫子看着方原的眼神,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赞许。


    按照规矩,还是要留下诗篇。


    此时,方原走到了石桌前。


    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遥望着云海翻腾的远方,回想着方才的惊心动魄,又想到了自己身负的血海深仇,胸中一股郁结之气勃然而发。


    他提笔蘸墨,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众人围拢过来,只见宣纸之上,一行行苍劲有力的字迹,如龙飞凤舞:


    《登翠微》


    锦衣玉食夸风流,未知山川藏怒涛。


    一朝崖崩神鬼惊,圣贤文章何处求?


    莫笑布衣汗浸衫,此身曾历万重劳。


    待到风云澄清日,一览众山意更高!


    诗成,掷笔!


    整个揽月亭,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这哪里是一首写景诗?这分明是一篇战斗檄文!


    辛辣无比地讽刺了刘承等人所谓的“风流”,在天灾面前毫无用处。中间四句!


    “莫笑布衣汗浸衫,此身曾历万重劳”,隐隐透露出他非同寻常的过往。“待到风云澄清日,一览众山意更高!”更是充满了凌云壮志,仿佛这小小的翠微山,根本不在他的眼中!


    “好!好诗!”徐夫子激动得胡须颤抖,他一把握住方原的肩膀,“此诗,有风骨,有血性,有真意!当为本次秋游第一!立刻镌刻上石!”


    刘承听着这首诗,字字句句都像重锤砸在他的心口。他“噗”的一声,竟急火攻心,喷出一口鲜血,昏死过去。


    自此,青松书院,再无人敢与方原争锋。


    一介布衣,于翠微山崩之际,以“术”救众,以“诗”镇儒林!其名,已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