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休沐归乡,嫂意难平

作品:《寒门科举:携嫂子青云直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青云书院的钟声再次敲响,宣告着又一个旬期的结束,两日的休沐如约而至。


    自拜师大典后,方原的求学之路便分成了两部分。


    白日里,他在书院与众学子一同听讲,温习经义;而每逢休沐,他便会依约前往听竹轩,接受顾偃的“小灶”指点。


    这已是第三次休沐。


    方原与周白刚踏入县衙后院,便见顾偃早已在听竹轩的石桌旁摆好了茶具,旁边还放着一叠方原前次休沐时留下的策论文章。


    “来了?”顾偃眼皮都未抬,淡淡地说道,“磨磨蹭蹭,比上次晚了一刻钟,可是路上被什么俗事耽搁了?”


    方原早已习惯了先生这副外冷内热的模样:“回先生,今日书院的课业稍有拖延,这是学生这几日写的一篇关于‘盐铁之论’的文章,还请先生斧正。”


    顾偃接过文章,细细审阅起来。他看得极慢,时而点头,时而蹙眉,手中的朱笔不时在纸上圈点勾画。


    半晌,他才放下笔,沉声道:“立论尚可,但行文之间,匠气有余,而灵气不足。你且记住,文章之道,在‘势’而不在‘辞’。辞藻华丽,不过是绣花枕头;唯有胸中藏有丘壑,笔下自有雷霆万钧之势!”


    他信手拈来,将方原文章中的几处不足一一点出,又旁征博引,从汉赋的铺陈讲到唐诗的气魄,寥寥数语,便让方原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多谢先生指点!”方原心悦诚服,长揖及地。


    顾偃受了他这一拜,脸上才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捋着胡须道:“孺子可教。今日的课业便到此,你且回去好生领悟。”


    方原直起身,却并未离去,而是沉吟片刻,开口道:“先生,学生还有一事相求。”


    “说。”


    “学生入学已近一月,家中唯有寡嫂一人,心中甚是挂念,今日天色尚早,学生想回石溪村探望一番。”


    顾偃闻言,眉头一挑,本想说一句“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但转念一想,孝悌乃为人之本,方原能念及家中亲人,亦是品性纯良的表现。他摆了摆手,故作不耐地说道:“去吧去吧!家事亦是学问,你若连自家都安顿不妥,何谈经世济国?只是莫要因此耽搁了学业,乱了心境!”


    “多谢先生!”


    方原转身离去。


    从县城回石溪村的路,方原已走过数次,但这一次,心境却截然不同。


    车马喧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泥土芬芳与田间犬吠。看着田埂上劳作的乡亲,看着村口嬉闹的孩童,方原心中那根因学业而紧绷的弦,才真正松弛下来。


    他如今是县试案首,又是大儒顾偃的弟子,村里人见了他,早已不复往日的轻视,而是远远地便躬身行礼,有的都得喊大哥了。


    当方原推开那扇熟悉的柴门时,夕阳的余晖正将整个小院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


    沈欣茹正弯着腰,在院中的小菜圃里给新发的青菜浇水。她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素色布裙,乌黑的秀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起,露出一截雪白细腻的脖颈。


    夕阳下,她玲珑有致的身段被勾勒得愈发惊心动魄,充满了柔韧而质朴的生命力。


    听到开门声,她直起身子,回眸望来。


    当看清是方原时,那双总是蕴着水汽的眸子里,先是惊愕,随即被满溢而出的喜悦与思念所填满。


    “阿弟!”


    她丢下手中的水瓢,快步迎了上来,一双美目在他身上细细打量,从头看到脚。


    “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也不提前托人捎个信。在书院可还习惯?吃得好不好?瞧你,好像又清减了些。”她一连串地问道,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关切。


    “嫂子,我一切都好。”方原看着她近在咫尺的娇颜,闻着她身上那股混杂着皂角与淡淡汗味的熟悉气息,心中一片安宁,“书院休沐,我便回来看看你,倒是嫂子你,我不在家,村里人没为难你吧?”


    听到这话,沈欣茹眼角眉梢都带着一丝骄傲:“你如今是有出息的人了,他们敬重你还来不及,哪里会为难我。现在,就连张屠户卖肉,都会多给我添上二两呢,前几日,大牛他娘还送来了好些新下的鸡蛋,说是感谢你上次为大牛出头。”


    方原点了点头,心中稍安。


    夜,深了。


    一盏油灯如豆,在堂屋的桌上静静燃烧。


    方原将书院里的趣闻,还有那位脾气古怪却学问高深的“顾先生”讲给嫂子听。


    沈欣茹则痴痴地听着,仿佛透过他的描述,看到了一个她从未接触过的广阔世界。


    “阿弟,你在外面,定要和同窗、先生处好关系,莫要像在村里时那般,什么事都自己扛着。”沈欣茹一边为他盛汤,一边柔声叮嘱。


    “嫂子放心,我省得。”方原笑道,“周白待我极好,那位顾先生虽严厉,却也是真心教我学问。对了,嫂子,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你一个人在家,晚上会不会害怕?”


    沈欣茹端着汤碗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将汤放在他面前,低声道:“起初有些不习惯,夜里静悄悄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后来便好了,想着你在县城里用功读书,我这心里,就踏实了。”


    方原默默吃东西,心中都明白。


    饭后,沈欣茹在灶间收拾碗筷,方原走过去,见她不时地用手背捶着自己的后腰。


    “嫂子,我来吧。”方原上前。


    “不用,就几个碗,哪能让你这读书人沾手。”沈欣茹连忙去抢。


    方原却不给,坚持着将碗洗净,又擦干了灶台,这才转过身,看着坐在小板凳上,有些手足无措的嫂子。


    “嫂子,过来。”他指了指自己身旁的椅子,声音温和却不容拒绝。


    沈欣茹犹豫了一下,还是依言坐了过去。


    方原站到她的身后,将双手轻轻地搭在了她纤秀的肩膀上。


    “别动,放松些。”方原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带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你这肩膀都僵了,我不在家,你定是又没日没夜地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