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舟舵既定,提前站队

作品:《寒门科举:携嫂子青云直上

    “原来是内定的……”


    “我等皆是陪衬,他们二人,分明是在演戏给我们看!”


    “何其不公!”


    窃窃私语声在人群中蔓延,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复杂起来,充满了震惊、嫉妒,以及被愚弄的愤怒。


    方聪更是如遭雷击,面色惨白如纸,踉跄着后退一步,死死地盯着台上意气风发的顾偃和台下神色平静的方原。


    顾偃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宣布,让整个问心堂的空气都凝固了。


    方原站在原地,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混杂着震惊、嫉妒、不甘与愤怒的复杂目光,心中只剩下无语。


    他看着台上那位满脸“如愿以偿”的老者,终于彻底明白了。


    从县衙后院的初见和偶遇,再到今日这场声势浩大的“择徒大会”,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


    一个为了将他“收入囊中”,而布下的天罗地网。


    这老头……


    方原心中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自己其实早就对他那渊博的学识和洞察世事的智慧心生敬佩,若能拜其为师,自是求之不得。


    只是,这等大儒眼界何其之高,自己一介乡野少年,贸然开口拜师,万一被拒,岂不是自取其辱,丢尽了颜面?


    正是这份顾虑,才让方原处处回避,没有去找顾偃。


    谁曾想,这老先生竟比自己还能“憋”,硬是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演了这么一出大戏。


    早知他有此意,自己又何必让他费这般周折?直接在后院奉上一杯拜师茶,岂不省心?


    就在方原哭笑不得之际,山长刘明远身旁的一位教习已快步走下堂来,对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方原,山长与顾先生有请,内室一叙。”


    方原定了定神,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随着教习穿过正堂,走进了后方的内室。


    内室之中,檀香袅袅。


    山长刘明远早已在此等候,一见方原进来,便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好啊!方原,你今日的‘舟舵之论’,可谓是深得经权之辩的精髓,立意高远,见解独到!老夫听了,亦是茅塞顿开。顾先生慧眼识珠,我青云书院能出你这等麒麟之才,实乃本院之幸!”


    刘山长一番话,夸得是情真意切。


    他虽明知这不过是顾偃早已定下的结果,但方原方才的回答确实精彩绝伦,足以堵住悠悠之口,也让他这个做山长的脸上有光。


    这番夸奖,既是给方原面子,也是给顾偃一个台阶,更是为了安抚外面那些学子的情绪。


    方原连忙躬身行礼:“山长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话音刚落,内室的门帘一挑,顾偃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此刻的他,再无方才在堂上的威严肃穆,而是满面红光,眉宇间那股积攒了多日的郁结之气一扫而空,双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兴奋与得意,活像一只终于偷到鸡的狐狸。


    “哈哈哈,你这小子!”顾偃一进来,便指着方原大笑,“总算是让老夫给‘拿’住了吧!在县衙里跟老夫打太极,到了这书院,你还如何推脱?”


    方原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的那点无奈也化作了笑意,他长长一揖,躬身到底,口中却带着一丝调侃的意味。


    “学生方原,见过先生。只是学生有一事不明,先生若早有此意,在县衙时明示即可,学生必扫榻以待,何苦费此周折,演上这么一出,倒让学生成了众矢之的。”


    “哼,你这小子还倒打一耙!”


    顾偃捋着胡须,眼睛一瞪。


    “老夫在县衙暗示了多少次?你次次都用些鸡毛蒜皮的俗事来搪塞我!老夫若不摆出这等阵仗,将你逼到墙角,你这滑不留手的泥鳅,还不知要溜到何年何月!”


    说到这里,他脸上又露出得意的神色:“再者,我顾偃收徒,岂能草草了事?若不闹出些动静,又怎显我徒之不凡?老夫就是要让清河县,乃至整个江南都知道,我顾偃看中的人,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这番话,说得是霸气十足,却也带着一丝老小孩的炫耀。


    方原听了,心中一暖,终于明白,这老者看似固执霸道,实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他这个未来的弟子铺路扬名。


    “先生厚爱,学生铭感五内,之前是学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望先生恕罪。”


    见方原终于服软,顾偃心中大畅,上前将他扶起,满意地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你我师徒,不必拘于俗礼。”


    一旁的刘山长见状,笑着打圆场:“顾先生得此佳徒,方原得遇良师,实乃一桩天作之合的佳话!明远在此,先恭贺二位了!”


    顾偃摆了摆手,对刘明远道:“明远,今日多谢你配合,接下来,老夫要与我这弟子,单独说几句话。”


    “应当的,应当的。二位慢聊,明远先去处理堂外之事。”刘山长知趣地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待内室只剩下师徒二人,顾偃脸上的笑容才渐渐收敛。


    “方原,你既拜我为师,便当知我顾偃门下,不收庸才,更不走寻常路。”他看着方原,沉声道,“书院的课业,你自行应付即可,从今往后,每逢休沐之日,你便来听竹轩寻我。”


    “好!”


    顾偃颔首道,“届时,老夫要亲自考较你的学问,指点你的文章,书院教你的,是科举的‘术’;老夫要教你的,是朝堂的‘道’,是这天下的‘理’,你可明白?”


    方原躬身应道:“学生明白!定不负先生所望!”


    顾偃欣慰地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块温润的玉佩,递给方原:“这是老夫的信物,你持此玉佩,就代表是老夫的学生了,以后这都是你的,若是作奸犯科,老夫会让人收回来。”


    方原双手接过玉佩,上面刻着一个古朴的“顾”字。


    他知道,从接过这块玉佩的这一刻起,他的人生轨迹,将彻底不同。


    前方的科举之路,乃至更遥远的仕途,都因为这位固执而可爱的老者,而变得无比清晰和宽广起来!


    这就是提前先站了派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