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庭院论道,狭路相逢
作品:《寒门科举:携嫂子青云直上》 顾偃嘴角抽动了一下。
本想以长者之姿,引经据典,让方原自惭形秽,从而对自己心生敬仰。
岂料这小子油盐不进,还搬出了一套劳逸结合的歪理!
顾偃心中暗哼:巧言令色,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此等心性,若无良师严加管教,必将误入歧途!
顾偃面色一肃,沉声道:“此言差矣!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刻苦勤学之辈;前有匡衡凿壁偷光,后有孙敬悬梁刺股,唐宋八大家,哪一位不是手不释卷,焚膏继晷,方有那传世的文章学问?若都如你这般想着玩乐,何谈金榜题名,经世济国?”
方原微微一笑,反问道:“先生所言极是,匡衡孙敬之勤勉,固然令人敬佩;但晚辈亦曾听闻,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的千古名篇,多诞生于山川河岳之间,而非书斋之内。”
“再说苏东坡先生,被贬黄州,依旧能于赤壁之下泛舟高歌,写就前后《赤壁赋》;东坡先生钻研美食,便有‘东坡肉’流传至今,东坡先生的学问,是从困苦的生活中悟出来的,是从天地万物中看出来的;若他也如前人一般,将自己锁于书房,恐怕世间只会多一个苦读的书生,却少了一位旷古烁今的大文豪。”
方原继续道:“所以晚辈以为,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书本中的是死知识,唯有与这鲜活的天地万物相结合,方能成为自己的真学问;将自己与生活隔绝开来,只为读书而读书,不过是缘木求鱼罢了。”
一言甫毕,四下寂然!
周白在旁边听得是热血沸腾,恨不得为方原拍案叫绝。
而顾偃,则是呆若木鸡。
“你……你们这些年轻人……”
憋了半天,最终只能从牙缝里挤出这么一句。
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方原对他一拱手,带着一脸崇拜的周白,兴高采烈地朝府外走去。
“走,周兄,听曲去!”
“好嘞!”
听着二人远去的笑声,顾偃独自站在老槐树下,风中凌乱。
这……这小子,不,是小狐狸,怎么比泥鳅还滑?
……
这日。
周县令派人传来消息,青云书院的入学事宜已经全部办妥,让他们二人今日便可前去报到。
“太好了!”
周白兴奋地一跃而起。
“方兄,你可不知道,青云书院可是咱们平阳县最好的学府,山长陈敬之先生,是前科的进士,学问大得很!咱们快走!”
方原收拾好笔墨纸砚,心中也颇为期待。
石溪村毕竟偏僻,能有一个系统学习、与同窗交流切磋的环境,对他而言至关重要。
二人并肩而行,穿过几条繁华的街道,来到了一座古朴而庄严的建筑前。
只见两株参天的古柏分立左右,朱红色的院门上悬着一块黑漆金字的牌匾,上书“青云书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笔走龙蛇,气势非凡。
门口人来人往,皆是身着儒衫的学子。
“就是这儿了!”周白指着大门。
二人正准备拾级而上,旁边却传来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
“哟,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咱们平阳县的新科案首,方大才子啊。”
方原和周白循声望去,只见两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不远处,不是方聪和方伟又是谁?
几日不见,方聪像是变了个人。脸上不再有县试放榜时的颓丧与不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郁的冷傲。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方原。
“方聪?你们怎么也在这?”周白皱起了眉头,一脸不快。
方伟跟在方聪身后,哼了一声道:“我们怎么不能在这?青云书院又不是你家开的,我聪哥虽然县试失利,但他爷爷与陈山长乃是旧识,凭着一封荐书,入读又有何难?”
方聪摆了摆手,制止了方伟的叫嚣。
方聪上前一步,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方原,一字一句地说道:“方原,县试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你莫要得意得太早;真正的较量,在府试,在院试!我方聪今日把话放在这里,下一场考试,我定要将你踩在脚下,夺回本该属于我的一切!”
方聪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战意与决心。
显然,上次的失败非但没有击垮他,反而激起了他全部的斗志,让他将方原视作了必须超越的宿敌。
面对这番挑衅,方原的神情却依旧平静如水,淡然道:“求学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我皆是同窗,理当各自努力,共同精进才是。”
他这番不咸不淡的回应,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让蓄满了力的方聪脸色一滞,更显阴沉。
“哼,伶牙俐齿!”
方聪冷哼一声,不再多言,转身带着方伟,昂首走进了书院大门。
“什么东西!”周白对着他们的背影啐了一口,“考不过就搬关系,还好意思在这儿放狠话!”
方原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有个人在后面追着,不也是一件好事吗?至少能让人不敢有丝毫懈怠,走吧,我们也进去。”
二人迈入书院大门,眼前豁然开朗。
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条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竹林与花圃。
朗朗的读书声从不远处的讲堂传来,混杂着墨香与草木清气,让人心神为之一清。
周白立刻化身为向导,热情地为方原介绍起来。
“方兄你看,正前方那座最气派的,就是‘明德堂’,是山长和几位大先生讲学的地方,只有每月初一、十五才会开讲。”
“左手边那栋三层高的阁楼,是‘藏书楼’,里面的藏书号称平阳县之最,不过借阅的手续可麻烦了。”
“咱们这些新入学的学子,都住在东边的号舍里,两人一间,虽然简陋了点,但胜在清静。”
周白一边说,一边指点着各处建筑,从讲堂到斋饭的食堂,再到可以静思的后山小亭,都一一为方原做了介绍。
方原认真地听着,看着这充满浓厚学术氛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