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先生空等,谋定后动

作品:《寒门科举:携嫂子青云直上

    方原他们打听听到的消息,让人一时之间头都大了。


    “顾先生?那可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学问通天,就是脾气古怪得很!”


    “是啊,听说他归隐平阳二十载,从未收过一个徒弟,多少才俊慕名而去,带着重礼,结果连门都进不去,被他家的老仆人直接扫地出门!”


    “我听说三年前,府城来的解元郎亲自登门拜访,在门外站了三天三夜,顾先生愣是没见,只让人传话出来,说‘俗人一个,不必再来’!”


    周白听得咋舌:“方兄,这老登,脾气也太怪了!”


    方原思索了一番。


    “看来,我们不能直接去登门拜访了。”


    “那怎么办?”周白问。


    “对付这种世外高人,就得用不寻常的法子!”


    平阳县城东,一处僻静的巷弄深处,坐落着一座毫不起眼的青砖小院。


    院内,一株老槐树枝繁叶茂,树下石桌石凳,一派清幽。


    书房内,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正手捧一卷书,却久久没有翻动一页。


    这便是辞官归隐的顾偃!


    此刻,他面前的桌案上,摊开的并非圣贤经典,而是一份县试的考卷,正是方原那份被朱笔圈点为“第一”的卷子。


    “风骨凛然,杀伐果断……好一个‘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少年郎。”


    顾偃抚着长须,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


    顾偃与县令周镇宏是故交,方原的诗,方原的文,乃至方原的身世,周镇宏早已派人一一告知。


    当顾偃看到那篇策论时,便动了收徒的念头。


    他年纪大了,一身经世致用的学问,若不寻个衣钵传人,未免太过可惜。


    而这个方原,心性、才华、风骨,无一不是上上之选。


    于是,他便授意周镇宏,让他将方原引来。


    “老夫倒要看看,这小子会如何敲我这扇门!”


    顾偃心中早已盘算好了。他准备了好几套考验的方案:或是在门上挂一联语,看他如何应对;或是让老仆出门刁难,试他心性;又或者,干脆闭门不见,考他耐性。


    他甚至有些孩子气地期待着,想看看这个能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少年,会用何等风雅别致的方式来打动自己。


    “嘿嘿,不错不错,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这少年想必不会让老夫我失望,晚年有这样一个弟子,也不错,以后老夫的名字,一定会再次出现在朝堂上!”


    第一天,顾偃在院中摆好棋局,等了一天,巷口寂静无声。


    “嗯,少年人,戒骄戒躁,懂得沉淀,不错不错。”顾偃自我安慰道。


    第二天,他让老仆将院门扫得干干净净,备好了上好的新茶,又等了一天,依旧是门可罗雀。


    “想必是在准备拜师的礼物,琢磨说辞……也好,礼多人不怪嘛。”老头儿呷了口茶,继续等。


    第三天,日头西斜,老槐树的影子被拉得老长。


    顾偃嘴角直抽抽,终于坐不住了。


    他背着手在院子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岂有此理……老夫的名头,如今竟已吓人到了这般地步?连个敢上门的孩子都没有了?”


    顾偃越想越是寂寞,越想越是憋闷。难道自己这“不收徒”的名声,在外面那么臭了。


    “福伯!”顾偃终于忍不住,对着门外喊道。


    一个同样年迈的老仆应声而入:“老爷,有何吩咐?”


    “去外面打听打听,那个方原,现在在做什么?”顾偃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半个时辰后,福伯回来了,禀报道:“老爷,打听清楚了。那方公子昨日便已回石溪村老家了。”


    “什么?”顾偃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回……回家了?他没来拜访?”


    “没有,老爷。”福伯老老实实地回答,“听茶楼里的人说,方公子打听完您的事迹后,便直接出城回村了,说是要回家收拾东西,准备去书院念书,可能不来了!”


    顾偃彻底懵了。


    他设想了无数种方原前来拜师的场景。


    唯独没想过,方原压根就没打算来!


    这小子,不上进啊!


    ……


    此刻,方原正站在自家的小院里,指挥着周白。


    “周兄,那几本书帮我用油纸包好,对,就是那几本,路上怕受潮。”


    “好嘞!”


    周白兴致勃勃,像个跟班一样忙前忙后。


    沈欣茹则在一旁,默默地为方原收拾着几件换洗的衣衫,她的脸上带着笑,眼底却有一丝离愁。


    “方兄,咱们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明日就回县城吧?”周白擦了把汗,凑过来问道,“对了,顾先生那边你真不去了?”


    方原看着院中那几竿翠竹,淡然一笑:“周兄,你可知为何二十年来,无数才子都敲不开顾先生的门?”


    “为何?不是说他脾气古怪吗?”


    “脾气古怪是表象。”方原摇了摇头,“你想,那些人是如何拜访的?无非是备上厚礼,说尽好话,三顾茅庐。可这些,对一个曾官至翰林学士、看淡了名利荣华的老先生而言,不过是些令人生厌的俗套。”


    “人人都走同一条路,那条路便成了死路。我们若是也这般冒然上门,结果只会和他们一样,被扫地出门。”


    周白听得一愣一愣的,似懂非懂:“那……那该如何是好?”


    方原转过头,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意。


    “所以,我才不去!”


    “啊?”


    “拜师之事,不急于一时,当务之急,是先在县城站稳脚跟。”方原嘴角微微上扬,“这位顾先生,既然是世外高人,必然有其独特的喜好与软肋。我们需先静观其变,谋定而后动,再去也不迟。”


    方原心中清楚,自己现在两手空空,唯一的资本便是那点虚名和县令的看重,以此为敲门砖,在顾偃那等人物眼中,与那些趋炎附势之辈何异?


    与其自取其辱,不如暂时搁置,另辟蹊径。


    只是方原并不清楚,那老登现在等他等的心都烦了!


    方原还以为这老家伙不收徒,是有什么癖好之类的,所以自己也不着急,现在急的反而是老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