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龙虎榜首,另辟蹊径

作品:《寒门科举:携嫂子青云直上

    秋日的天空,蓝的宛如从海底向上望一样。


    平阳县衙前的龙虎榜下,却比最炎热的夏日午后还要喧嚣。


    “当!”


    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张贴着县试名次的红榜终于在万众瞩目下揭开。


    数以百计的考生和家属,如潮水般向前涌去,伸长了脖子,在一片密密麻麻的名字中,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命运。


    “中了!我中了!第三十七名!”


    “唉,名落孙山,名落孙山啊……”


    人群中,欢呼与哀嚎此起彼伏。


    而在这片喧嚣的顶端,榜首的位置,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方原!


    “石溪村,方原,案首!是方原!”


    不知是谁第一个高喊出声,整个榜下瞬间炸开了锅。


    “方原?就是那个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方原?”


    “天哪,不仅诗才绝艳,连经义策论都是第一;此子,真乃麒麟之才!”


    人群中的方聪,早已挤到了最前面。当他看到那个高悬于顶、刺眼无比的名字时,只觉得浑身血液瞬间凝固,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颤抖着手指,顺着榜单往下看,一行一行,一列一列……终于,在榜单的末尾,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他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第九十三名。


    对于数百名考生而言,这个成绩已算不错,足以获得童生的身份。


    可对方聪而言,这却是奇耻大辱!


    他本是村里公认的神童,是爷爷眼中的希望,是这次县试案首最有力的争夺者!


    “为什么……为什么……”


    方聪的脸色由白转青,又由青转紫,双拳死死攥紧,指甲深陷入掌心,渗出血丝。


    他死死地盯着榜首的“方原”二字,眼中燃烧着疯狂的嫉妒与怨毒。


    不是我学问不精,是我心境被他毁了!若不是他在考场上那副从容的姿态扰我心神,若不是他一次又一次地羞辱我,这案首,本该是我的!


    都是他!是他偷走了本该属于我的一切!


    方聪眼角都有了一丝泪花,自己才是神童啊,全村的希望,从小到大所有人都要恭维他,所有人都觉得他一定能拿第一。


    可是现在,就算是入围了,也是一个耻辱!


    ……


    与方聪的癫狂不同,方原只是平静地对前来报喜的周白点了点头。


    周白愈发觉得自己的这位兄弟深不可测。


    “方兄,快走,我爹要见你!”


    周白拉着方原,脸上是与有荣焉的狂喜。


    “亲自召见县试案首,这可是我爹上任以来的头一遭!你可给我长脸了!”


    去往县衙后堂的路上,周白第一次收起了平日里的嬉皮笑脸,神情有些复杂地说道:“方兄,说实话,我长这么大,你是我交的第一个,不图我家世的朋友。”


    “以前那些人,要么是怕我,要么是想巴结我,没一个真心待我。就连李长明那样的,也只是看不起我这个‘不学无术’的县令公子罢了。”


    方原闻言,问道:“李长明为何对周兄你如此不屑一顾?”


    周白苦笑一声,压低了声音:“方兄,你有所不知。我爹这个县令,听着威风,但在平阳县,其实是处处受制。这平阳县,真正说了算的,是那平阳郡王。”


    “郡王?”方原目光一凝。


    “没错。”周白叹了口气,“郡王府在平阳县盘踞多年,根深蒂固,门生故吏遍布全县。我爹是朝廷外派来的,在这里就是个光杆司令。而那李长明的姑姑,正是郡王最宠爱的一位侧妃。所以他才敢那么嚣张,根本不把我爹放在眼里。”


    “县试这种事,关乎朝廷取士,郡王府不好直接插手,我爹才有点权力。再往上,到了府试,那就不是我爹能说了算的了。”


    几句话,便将平阳县暗流涌动的政治格局,勾勒了出来。


    方原瞬间明白,周县令为何要亲自召见自己,又为何对自己那篇策论如此看重了。


    他需要一个没有本地派系背景、才华横溢、又能为己所用的盟友。


    而自己,正是最好的人选。


    说话间,两人已来到后堂书房。


    县令周镇宏一身常服,正端坐于书案后,细细品茶。


    见方原进来,他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学生方原,拜见县尊大人。”方原不卑不亢,躬身行礼。


    “不必多礼,坐。”


    周镇宏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目光如炬,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少年。


    清瘦,但脊梁笔挺;平静,但眼神深邃。


    好一个少年郎!


    “你的策论,本官看过了。”周镇宏开门见山,“见解独到,切中要害,非闭门造车之辈所能言。只是,其中‘雷霆手段,严惩劣绅’一条,未免过于酷烈,有伤为政之仁和。”


    这是在考校自己。


    方原心中了然,从容答道:“回禀大人,学生以为,菩萨心肠,亦需金刚手段。对良善百姓施以仁政,是为德;对鱼肉乡里、发国难财之劣绅施以雷霆,亦是为德。纵容恶,便是对善的最大不仁。平阳水患,天灾之外,更有劣绅囤积居奇,致使米价飞涨,饿殍遍地,此等人祸,若不以雷霆手段根除,仁政无从谈起。”


    周镇宏闻言,抚掌大笑:“好一个‘纵容恶,便是对善的最大不仁’,说得好!”


    他看向方原的眼神,满是欣赏与认同。


    周镇宏沉吟片刻,郑重地说道:“方原,你的才学,若只在书院中消磨,未免可惜。本官为你举荐一人,乃是当世大儒,姓顾名偃,早年曾官至翰林学士,后因得罪权贵,辞官归隐于,就在我平阳县中,你若能拜他为师,得其指点一二,未来科举之路,必将平步青云!”


    周镇宏也是一片好心。


    其余的没有和方原多说,现在方原还很弱小,也帮不了他多少。


    ……


    离开县衙,方原的心中却不似周白那般狂喜。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县令举荐的这位顾大儒,可没那么容易搞定。


    他没有急着去寻访,而是拉着周白在县城里最大的一间茶楼坐下,不动声色地向茶楼里的茶客们打听起这位顾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