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备考县试,经义之辩
作品:《寒门科举:携嫂子青云直上》 卯时刚至,天边才泛起一抹鱼肚白,方原便已起身。
方原有种重新回到高中上早读的感觉。
县试在即,时不我待。
早起就要用来读书!
对于这个时代的学子而言,学习四书,无外乎“诵、解、默”三步。
先是摇头晃脑的通篇背诵,再是听先生讲解字句奥义,最后便是日复一日的抄写默写,直至滚瓜烂熟,形成肌肉记忆。
方聪那样的神童,强也就强在记性好,背得比别人快,比别人牢。
但方原,却完全是另一条路子。
他看着眼前这些佶屈聱牙的古文,却是开始拆解、分析、重构……
“《大学》讲的是‘三纲八目’,其核心逻辑链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可以用树状图清晰地表示出来……”
“《论语》看似是语录体,杂乱无章,但可以按主题进行归纳,比如‘仁’、‘礼’、‘君子’、‘为政’,将所有相关章节的句子整合到一起,形成专题,如此一来,孔夫子的思想体系便一目了然。”
“《孟子》善辩,其论证方式多用比喻、类比,核心是‘性善论’与‘仁政’思想,抓住这两点,便能提纲挈领……”
方原的狼毫笔在草纸上飞速地书写、勾画,很快就弄出一张思维导图。
这放在后世,也得放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核心区域中。
把关键词被提炼出来,用线条连接,构成一张张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般的学习方法。
仅三天时间,方原记住了四书,对其中的理解,更加是轻松拿捏。
方原也不由的叹息:不用考英语和数学,简直太棒了!
……
几日后,再去石溪村私塾。
方原甫一出现,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
方聪怨毒看着方原。
上次月课,方原夺走魁首,这几天就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让他夜不能寐。
“哼,不知从哪里抄来一篇奇文,走了狗屎运。”
方伟低声对身旁的方聪说道:“聪哥,今日先生要开讲县试策论,那可是实打实的经义功底,看他这次如何原形毕露!”
方聪冷着脸,没有说话。
就在这时,方秀才面色严肃地走了进来。
方秀才环视一圈,目光在方原身上稍作停留,随即道:“方原,你坐到最前面来,方聪,你让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在了方聪的身上。
方聪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方原倒是神色平静,坦然地拿起书笈,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走到了最前排。
方聪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挪动屁股的。
最后在先生的注视下,他还是让了。
方秀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县试在即,从今日起,我们要专攻县试的考题了;县试分两场,一场考经义,一场考策论;经义,考的是你们对四书的理解深度;策论,考的是你们运用圣人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今日,我们便来讲讲,何为‘为政以德’!”
方秀才开始从《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讲到孟子的“仁政”思想。
“空谈道理,终是纸上谈兵,若以我平阳县为例,近年偶有旱涝,致使部分乡里民生困苦,流民渐生。尔等身为读书人,若要向县尊大人进言,该如何将‘为政以德’的道理,落到实处?”
方秀才是懂县试的,所以也会给学生们押题。
这种结合平阳县具体情况的试题,是往年常出的。
学子们顿时交头接耳,却无人敢轻易作答。
蓦地,方聪站了起来,他要夺回属于自己的荣耀!
“回先生!学生以为,县尊大人当以身作则,清廉自守,节俭爱民,如此上行下效,官吏自会风清气正;其次,当开仓赈济,减免税赋,以示朝廷仁德,安抚流民之心。”
“最后,当广施教化,宣讲圣人德行,使百姓知礼仪,明廉耻,则民风自淳,乱象自消!”
依旧是方聪以前回答问题的方式,说得四平八稳。
不少学子都露出了钦佩的神色,就连方秀才也微微颔首,道:“言之有物,合乎规矩,不错。”
得到先生的肯定,方聪脸上露出一丝得色,挑衅地瞥了一眼身旁的方原,那眼神仿佛在说:看到了吗?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你那旁门左道,上不了台面!
随即,他话锋一转,故作恭敬的对方原说道:“方原兄长上次月课文章石破天惊,想必对此道见解更为深刻,不知兄长对小弟这番浅见,有何高论可以指教?”
方聪不服啊!
位置被方原夺走了,以后他这石溪村神童之名,还怎么拿出去。
方秀才也饶有兴致地看着方原,他也想看看,这个给了他巨大惊喜的少年,究竟还有什么隐藏着。
方原面无表情,对这小屁孩的挑衅,完全不放心上,只听他不疾不徐地开口道:
“聪弟所言,很是空泛,言之无物,犹如空中楼阁,看似华美,却未曾立于实地。”
“你——!”
方聪眼珠子瞪大。
他向来都是这么回答问题的,还一直得到先生的夸奖,可现在到了方原这里,这就是言之无物了,空中楼阁了。
其实这些方秀才也知道,不过谁不是从学生走过来的。
私塾中大部分十三四岁,方原是比较大的,因为原主一直留级,无法顺利走出去,也就导致比私塾中大部分人大三四岁。
方原忽的一笑,不给方聪开口的机会,继续道:
“先生问的是,如何将‘为政以德’落到实处,‘实处’二字,便是关键。”
“敢问族弟,你说开仓赈济,可知我平阳县府库尚余多少粮米?够赈济几人?能支撑几日?你说减免税赋,可知哪里的乡民受灾最重?哪里的劣绅还在趁机兼并土地?你说广施教化,可知流民饥肠辘辘,连明日的吃食都无着落,又有几人能听得进圣人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