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蓝玉的懊悔!拉拢人才!

作品:《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五军都督府的偏殿内,直到朱元璋与朱允熥的身影彻底消失在门外,蓝玉依旧僵在原地,眼神发直,显然还没从方才的事情中彻底回神。


    就在这时,朱允熥的亲舅舅、也是蓝玉的亲侄子常茂快步寻来。


    待常茂听完蓝玉断断续续复述的事情原委后,不由无奈地叹了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这位冲动的舅舅:


    “舅舅,您这次可真是差点闯下大祸!若非殿下心思缜密,您方才那番举动,险些就让殿下先前的所有谋划功亏一篑了!”


    常茂平日里虽说也是个咋咋呼呼的性子,但关键时候心思还算细腻,刚听蓝玉说完前因后果,便立刻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劲。


    蓝玉闻言,猛地扭头看向常茂,眼神里满是茫然与懊恼。


    常茂轻轻耸了耸肩,耐心分析道:“殿下为了让您能顺利出征,定然在陛下面前费了不少口舌,说不定早就说动陛下松口了……可您方才那般冲动,不仅当场惹得陛下动怒,连带着殿下之前为您说的那些好话,也全都白费了。”


    “殿下最后之所以不告而别,说到底还是因为您这性子啊!”


    蓝玉这才如遭雷击般恍然大悟,猛地抬手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脸上满是悔恨:“我……我真是太冲动了!也太急切了!竟把殿下之前答应过会想办法的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差点就毁了殿下的大计!”


    常茂看着他懊恼的模样,只能无奈地叹口气,轻声安慰:“舅舅也不必过于自责,往后凡事多听殿下的安排就好。没有殿下的明确指示,您千万别随意做决定,更别再跟陛下对着干……咱们这些武将,就算不能给殿下提供多大的助力,起码也不能拖他的后腿啊!”


    这话一出,蓝玉的懊恼更甚,可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用,只能连连点头,语气坚定:“你说得对!咱往后一定注意这些,绝不能做那拖后腿的废物!”


    可话音刚落,蓝玉又想起方才的场景,脸上多了几分忐忑,小心翼翼地问常茂:“大侄子,你说殿下刚刚离开时,连一句话都没跟咱说,还特意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失望……他会不会因为这事,就彻底不信任咱了?”


    常茂挠了挠头,仔细琢磨了好一会儿才缓缓摇头:


    “应当不会。殿下是什么样的人?定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彻底对舅舅您失望……他兴许只是一时有些不悦,想让您好好反省反省罢了!”


    “等过段时间,您亲自登门给殿下道个歉,服个软,再保证往后绝不会再犯,殿下肯定会原谅您的!”


    蓝玉闻言,眼神先是一亮,可随即又垮了下来,叹息道:


    “可陛下已经下了旨意,让咱去给徐辉祖那小子当副手,这马上就要出征了,哪里还有机会去给殿下道歉啊……”


    “那更简单了!”常茂大大咧咧地拍了拍蓝玉的肩膀,“舅舅您此去前线,好好表现,别再胡乱行事给殿下添乱。等您凯旋,殿下定然不会再不悦,反而会更加器重您!”


    蓝玉听了这话,顿时一扫之前的沮丧——常茂说的办法,恰好是他最熟悉、也最有把握的领域。


    要说打仗,蓝玉这辈子就没怕过谁,心里有着十足的自信!


    他当即在心里暗暗打定主意:此次出征,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力气好好表现,绝不能让殿下失望,更要给殿下争足面子!


    …


    另一边,朱允熥一路跟着朱元璋,始终没离开。


    朱元璋走着走着,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疑惑地看着他:


    “你一直跟着咱干嘛?”


    朱允熥抬头看了看天色,此时夕阳已经西斜,傍晚的余晖洒在宫墙上,染得一片金黄。


    他立刻露出一副笑嘻嘻的模样,语气亲昵:“孙儿想着跟皇爷爷一起回宫,然后亲手给皇爷爷做顿晚膳。孙儿怕皇爷爷回去后,一忙着处理政务,就忘了用晚膳了!”


    朱元璋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一暖,说实话,他确实很想尝尝朱允熥亲手做的菜,可转念一想,还是轻轻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必这么麻烦你,宫里的厨子会做……你如今手头的事情也不少,快去忙你的吧!”


    朱元璋心里拎得清是非轻重,他知道朱允熥最近一直忙着各种事,虽说心里盼着那顿晚膳,可还是不忍心耽误他的时间。


    朱允熥闻言,还以为朱元璋还在为蓝玉的事生气,赶紧上前一步,伸手抱住朱元璋的手臂,脸上露出讨好的神色:


    “皇爷爷您别生气呀!蓝玉的性格您又不是不知道,他就是个天生的犟种,性子倔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朱元璋愣了一下——他早就把蓝玉那点事抛到脑后了,没想到朱允熥居然误会了!


    可他眼珠微微一转,顺着朱允熥的话往下说,语气里带着几分意味深长:“他是犟!如今连咱都敢顶撞,将来等你继位了,他还能乖乖听你的话?”


    朱允熥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咯噔一下:难道自家这位皇爷爷,又对蓝玉起了杀心?


    他快速思索了片刻,忽然神秘一笑,语气笃定:“皇爷爷您信不信?不出半日功夫,蓝玉肯定会乖乖提着礼物上门,给孙儿道歉认错、服软求饶!”


    朱元璋斜着眼睛看他,脸上满是不信:“你还指望那莽夫主动反省认错?他要是有这觉悟,就不会犯今天这错了!”


    朱允熥得意地挑了挑眉,笑容更盛:“皇爷爷您就等着瞧吧!到时候定然让您大吃一惊!”


    朱元璋忍不住呵呵一笑,心里也大致猜到了朱允熥的心思——无非是想为蓝玉开脱罢了。


    但他没有点破,只是轻轻甩开朱允熥抱着自己手臂的手,大步往前走去,边走边说:“那咱就拭目以待!”


    朱允熥看着朱元璋的背影,咧嘴大喊:“皇爷爷!您回宫后记得按时用晚膳啊!”


    “知道了……你这小子,真是越来越啰嗦了!”朱元璋的声音从前方传来,语气里故意带着一丝不耐烦,可嘴角却悄悄勾起了一抹笑意。


    朱允熥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过,朱元璋说的倒是实话,朱允熥最近的事情确实不少。


    目送朱元璋的身影彻底消失后,朱允熥也没再多耽搁,立刻在心里默念,领取了系统刚刚发放的奖励:


    【《兵法全解》(融合白起、韩信、霍去病、岳飞等历代名将的用兵精华,辅以数百场经典实战案例的详细解析,堪称兵法界的“百科全书”)】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融合”,下一秒,脑海中突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仿佛有无数的数据和信息,正以极快的速度涌入脑海。


    各种精妙的用兵技巧、带兵作战的经验、战场上生死拼杀的画面,还有无数场战役的总结与教训,在他的脑海中快速闪过,清晰得仿佛他亲身经历过一般。


    仅仅片刻后,朱允熥再次睁开眼睛时,眼神变得异常雪亮,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锐利。


    他仔细回想脑海中那些全新的用兵知识,心里暗暗觉得:如今的自己,也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将领了。


    虽说未必能比得上白起、韩信那些历史上的顶级名将,可想来也不会比徐辉祖这些如今朝中的武将差多少……


    这么一想,朱允熥心里突然生出一股强烈的冲动——他很想去参加此次西边的战事,亲自到战场上试一试自己的本事。


    可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强行压了下去——就算他想去,也有能力去,朱元璋也绝对不会同意。


    毕竟甘肃那边,不仅环境恶劣,更是兵荒马乱、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


    朱元璋怎么可能让他这个如今最有希望夺储的皇孙去冒险?


    更何况,之前还有先太子朱标巡视天下回来后就病逝的例子摆在那里,朱元璋说什么也不会让朱允熥再去冒这种风险!


    所以,朱允熥也只能在心里想想,暗自叹一声可惜,再没别的办法。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思绪,转身朝着魏国公府的方向走去。


    至于为什么要去魏国公府?


    答案很简单——他要去拉拢魏国公徐辉祖。


    今日在五军都督府,他已经给了徐辉祖一点小小的震撼,让徐辉祖原本坚定的信念有了一丝动摇……


    既然如此,就该乘胜追击。


    就算不能马上把徐辉祖拉拢到自己这边,也要在他心里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等日后徐辉祖慢慢发现,跟着朱允炆确实没什么前途时,他心里自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这就是朱允熥打的主意。


    因此,当朱允熥来到魏国公府门口,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后,立刻受到了魏国公府上下的高规格接待。


    可惜,出来接待他的并不是徐辉祖本人,而是徐辉祖的二弟徐增寿。


    徐增寿在朝中担任要职,性格属于温和内敛的类型……


    但熟悉历史的朱允熥心里清楚:徐增寿其实是朱棣安插在朝中的重要联络人,而他们之间的中间人,正是徐增寿的大姐、朱棣的妻子徐妙云。


    只可惜,这位徐增寿最后也没落到好下场,死在了朱棣攻破南京城的前夕,被朱允炆下令处死了,也算是个没福气的人。


    不过,朱允熥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只是客气地问徐增寿:


    “不知魏国公是否在府中?”


    徐增寿自然猜到了朱允熥的来意,当即笑着回答:


    “殿下稍等,我这就去把大哥找来。”


    此时的徐辉祖,正在徐家的祠堂里,对着父亲徐达的牌位跪地行礼,嘴里还轻声说着“报喜”的话,祈求徐达在天有灵,能保佑他此次出征一切顺利!


    所以,徐辉祖根本不知道,朱允熥会突然主动登门拜访。


    朱允熥对此表示理解,抬手示意徐增寿不必客气,客随主便就好。


    徐增寿歉意地笑了笑,转身离开待客厅,朝着徐家祠堂的方向走去。


    可他刚走出待客厅没多远,一道倩影突然从旁边的回廊里跑了出来,拦住了他的去路:“二哥!我听说吴王殿下过来了?”


    徐增寿看着眼前的三妹徐妙锦,想了想,也没打算隐瞒,轻轻点了点头:“是他,现在正在待客厅等着,说要见大哥。”


    徐妙锦古灵精怪,一双大眼睛转了转,瞬间就猜到了朱允熥的真实来意,笑着问道:“他是来拉拢大哥的吧?”


    徐增寿再次点头:“应当是这样,不然他也不会特意表明要找大哥。”


    徐妙锦似乎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眼睛一亮,脸上露出窃喜的神色,主动上前一步:“二哥,你去陪吴王殿下说话吧,通知大哥的事,就交给我了!”


    徐增寿看了眼这个从小就鬼主意多的三妹,心里有些犹豫——他怕徐妙锦又闹出什么幺蛾子。


    徐妙锦见状,立刻叉着腰瞪起了眼睛:“怎么?二哥还信不过我?这点小事我还办不好吗?”


    徐增寿被她逗得失笑,无奈地摇了摇头,也不再勉强,只是临走前叮嘱了一句:“快去快回,别让吴王殿下等太久,要是开罪了他,可不是闹着玩的!”


    徐妙锦拍了拍手,笑嘻嘻地保证:“没问题!这点小事包在本姑娘身上!”


    说罢,她一转身,完全不顾大家闺秀的淑女形象,撒腿就朝着祠堂的方向飞奔而去。


    徐增寿看着她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个妹妹,真是没救了。


    他叹了口气,转身回到待客厅,陪着朱允熥闲聊起来。


    其实,徐增寿对朱允熥这位近来在朝中声名鹊起的“风云人物”,也颇为好奇。


    徐妙锦确实没耽搁正事,她快步跑到祠堂,远远地就朝着里面喊了一声,告知徐辉祖吴王来访的消息,随后又飞快地跑出了魏国公府,直奔不远处的燕王府而去——她要把这事赶紧告诉大姐徐妙云。


    而徐辉祖得知朱允熥上门的消息后,脸色瞬间微微一变,很快就变得凝重起来。


    他站在祠堂里,心里满是无奈:要是这位吴王殿下开口直接拉拢自己,自己该用什么理由拒绝才好?


    正所谓“一臣不侍二主”,他既然已经决定辅佐朱允炆,就打算一条道走到黑……


    徐辉祖在祠堂里沉思了许久,硬是没想出合适的拒绝理由,可又不能让朱允熥在待客厅久等,只能无奈地叹口气,迈步朝着待客厅走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没过多久,徐辉祖就来到了待客厅。


    他面色严肃,对着朱允熥拱手行礼,语气恭敬:“臣徐辉祖,参见吴王殿下!”


    原本正在喝茶的朱允熥,立刻放下手中的茶杯,快步走上前,伸手扶住徐辉祖的双臂,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


    “魏国公不必行如此大礼!说起来,咱们两家也算是世亲——先父徐达公乃我大明开国第一武将,更是皇爷爷最亲近的结拜兄弟,深受皇爷爷的器重;您的大姐徐妙云,更是与我的四叔朱棣结为夫妻。这么算下来,咱们朱、徐两家,早就不分彼此了!”


    说着,朱允熥还带着几分感叹的语气,看着徐辉祖继续道:“就算是我父亲(朱标)在世时,也经常嘱咐我们这些朱家后人,一定要与魏国公府维持好关系,两家要多走动、多来往,共同为守护这大明的河山出力!”


    徐辉祖原本严肃的面容,渐渐变得有些古怪,眼神也带着几分诡异——他看着眼前这个面容尚且稚嫩,可说话做事却老辣成熟的年轻人,心里满是惊讶。


    朱允熥这话,几乎就差明说“咱们是一家人,往后要互帮互助”了。


    可仔细想想,这话又挑不出任何毛病……


    一时间,徐辉祖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一旁的徐增寿也悄悄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暗自惊叹:吴王殿下这忽悠人的本事,简直不下于陛下年轻的时候啊……


    徐增寿甚至在心里嘀咕:献王(朱允炆),还有自家那位大姐夫朱棣,这下怕是真有麻烦了!


    就朱允熥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力,已经远超朝中很多老臣了。


    更何况,朱允熥如今才多大年纪?就有这般城府和手段,等他再长大些,还不得上天?


    朱允熥见徐辉祖半天没反应,还以为自己方才的“表演”不够到位,当即轻咳了一声,又带着几分叹息的语气说:“我父亲(朱标)去世前,也曾暗中把我叫到他的病榻前,特意嘱咐我——若是将来遇到困难,可以多向魏国公寻求帮助。”


    “当时父亲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可他还是强撑着对我说:‘魏国公徐辉祖,乃一等一的忠君之臣、知兵之将,是国之柱石、朝廷栋梁,可担当大任,也可托付后背’。”


    “这些话,我一直牢牢记在心里,从来不敢忘却。只是近来事情繁忙,倒是忘了亲自前来拜见魏国公。今日在五军都督府与您一见,才突然想起父亲的嘱咐……还望魏国公莫要见怪,也不要因为我这疏忽,就淡漠了咱们两家的感情!”


    朱允熥这番话说得堪称完美,字里行间挑不出一丝丝毛病。


    而且他从头到尾都没提朱允炆和吕氏一个字,说得情真意切,愣是让徐辉祖都差点以为,自己原本就是朱允熥这边的人!


    不过,徐辉祖短暂的恍惚过后,脸色立刻变得异常郑重,看着朱允熥,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先太子殿下离世前,当真与殿下您说过这般话?”


    徐辉祖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这事关乎重大——若是朱标真的对朱允熥说过这些话,那他之前“遵循朱标遗愿辅佐朱允炆”的想法,就得变一变了。


    毕竟,他一开始并不知道朱标如此器重朱允熥,还以为朱标只看重朱允炆一人呢!


    徐增寿听到这话,心里也是咯噔一下,瞬间提起了精神。


    朱允熥见徐辉祖反应这么大,心里也有些诧异,但他毕竟是“老演员”了——前世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早就练就了面不改色撒谎的本事。


    他当即收起诧异,脸色严肃地轻轻点头:“当然是真的!我怎敢随意用父亲大人的名义撒谎?”


    徐辉祖闻言,脸色瞬间变了又变,站在原地久久没有说话。


    这下麻烦了!他心里忍不住有些懊悔:当初为什么没多确认一下,就直接投奔了朱允炆呢?


    该死的!现在该怎么办?


    两位殿下都是先太子器重的儿子,而自己却擅自做了选择,这岂不是辜负了先太子的遗愿?


    一向以“忠君体国”为信条的徐辉祖,此刻心中满是自责与愧疚,站在原地手足无措。


    朱允熥静静看着徐辉祖变幻的脸色,起初还没完全想通其中关键,但很快便察觉到了核心——徐辉祖是因“违背先太子遗愿”而动摇。


    他不禁在心里感叹:真是个难得的忠臣啊!


    可越是这样,朱允熥就越坚定要将徐辉祖拉入自己阵营的想法:如此有能力又忠诚的人物,若不能为大明的“日不落”基业添砖加瓦,反而跟着朱允炆那伙人小打小闹,简直是暴殄天物、浪费人才!


    心里这般想着,他方才因撒谎而生的那点负罪感,也瞬间烟消云散:没错,自己这么做,既是为徐辉祖着想,更是为了大明的未来!


    一旁的徐增寿却悄悄用狐疑的目光打量着朱允熥。


    据他所知,这位吴王殿下以往在宫中并不受重视,先太子殿下真会在临终前,特意对他说这些托付的话?


    可转念一想,他又有些动摇:会不会是先太子早就看出吴王殿下在“藏拙”,只是一直没点破,直到临死前才将心里话告知?


    一时间,徐增寿在“怀疑”与“相信”之间反复徘徊,眉头紧紧皱着,半天没吭声。


    又过了许久,一直沉默的徐辉祖终于打破了客厅里的宁静。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郑重地看着朱允熥,缓缓开口:


    “殿下的心意,臣已经明白了。只是此事太过突然,还请殿下允准臣好好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