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朱元璋的惊喜!徐辉祖的震撼!

作品:《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一身素色便服的朱元璋,与同样装扮的朱允熥出了皇宫,原本脚步匆匆,直奔五军都督府方向。


    可走到半路,老朱忽然停下脚步,在朱允熥满是疑惑的目光中,转头对身后紧随的刘和吩咐:


    “你去一趟魏国公府,把徐辉祖给咱叫来。”


    朱允熥眼神微微一动,嘴唇抿了抿,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大概猜到了老朱的心思,却不愿说破。


    刘和听到这话,也愣了一下,先是诧异地看了眼朱元璋,又偷偷瞄了眼神色依旧平静的朱允熥。


    他心里门儿清,此次出行是吴王要带陛下去看“秘密武器”,而魏国公徐辉祖,那是明摆着支持献王朱允炆的人啊!


    这就让刘和犯了难。


    如今他心里早已彻底认同朱允熥,也最盼着朱允熥能成为储君、将来继承大统。


    ——不为别的,就因为朱允熥是第一个真正把他当“人”尊重的王爷,每次都记得给他带早餐,这份心意让他记在心里,暖了好一阵子。


    可陛下倒好,居然要带着朱允熥的“对头”去看他的秘密武器,这事儿怎么想都觉得不妥!


    刘和站在原地,一时没敢动。


    见刘和迟迟没有回应,朱元璋微微挑眉,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又藏着几分锐利:


    “怎么?咱现在使唤不动你了?这小子给你做了几天早餐,你就彻底成他的人了?”


    这话吓得刘和魂都快飞了——原来陛下什么都知道!


    他连忙低下头,额头上瞬间冒出细汗,连大气都不敢喘。


    还是朱允熥及时开口,笑着打圆场:


    “皇爷爷您这话可就冤枉孙儿了。孙儿给刘公公带早餐,是怕他忙着伺候您,顾不上吃饭,耽误了您吩咐的正事,可不是为了收买人心啊!”


    刘和依旧低着头,不敢接话,只在心里默默感激朱允熥解围。


    朱元璋扫了朱允熥一眼,嘴角勾了勾,笑道:“你倒是会替人着想。”


    朱允熥龇着牙笑了笑,随即用眼神示意刘和赶紧去。


    他心里也想通了,反正这武器早晚要公之于众,让徐辉祖提前看一眼也没什么——没有实物样品,光看一眼,徐辉祖总不能凭空造出来;


    就算他是天才,真能造出来,那也是自己先搞出来的,还怕他抢功劳不成?


    刘和如蒙大赦,连忙躬身应了声“奴才遵旨”,转身快步朝着魏国公府的方向跑去,脚步都比平时快了几分。


    看着刘和匆匆离去的背影,朱元璋语气幽幽,带着几分似真似假的感慨:


    “如今啊,连咱的话,都没你小子的话好使了,啧啧。”


    朱允熥假装没听见这话,反而话锋一转,直接问道:


    “皇爷爷,您是准备让魏国公徐辉祖担任这次西北战事的主帅吧?”


    朱元璋轻“咦”一声,转头盯着朱允熥看了好几眼,眼神里满是意外:


    “你居然猜到了?”


    朱允熥耸耸肩,语气随意:


    “这不是很好猜吗?当然,也不排除皇爷爷看不惯孙儿,故意带徐辉祖去,为难我、恶心我。”


    “哈哈哈!”朱元璋被他这话逗得大笑起来,笑够了才点头承认,


    “你小子猜对了。咱这次确实想让徐辉祖领兵出征。


    他是徐达的儿子,从小就被徐达带在身边教兵法、学武艺,十几岁就去北平守边,从普通士卒一步步靠军功爬到副将的位置,带兵打仗的本事不差。”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虽说比起蓝玉那种打仗不要命的狂人,他少了点锐气,但胜在沉稳,心思细,最适合当这次出征的主帅。”


    朱元璋这话,也算给朱允熥一个交代,证明自己不是故意要帮着徐辉祖为难他。


    可朱允熥却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蓝玉要是知道皇爷爷不准备用他当主帅,肯定得郁闷坏了。


    他都跟孙儿抱怨好几次了,孙儿没办法,只能答应他帮着多争取争取……


    可看来这次,孙儿要让他失望了。


    哎,这还是孙儿第一次答应别人办事,结果却没办成,失了信,往后怕是真管不住蓝玉他们这群人了。”


    这番话,半是委屈,半是带着点隐晦的“威胁”,听得朱元璋眉心突突直跳。


    他没好气地瞪着朱允熥:“你小子这是在威胁咱?”


    朱允熥立刻摆出一副迷茫的样子,眼神无辜:


    “皇爷爷您怎么总喜欢冤枉孙儿啊?孙儿什么时候威胁过您了?借孙儿一百个胆子,孙儿也不敢啊!”


    朱元璋轻哼一声,心里跟明镜似的:


    “咱还不知道你打的什么鬼主意?无非是想用‘管不住蓝玉’来逼咱让步罢了。”


    “孙儿真没有!”朱允熥打死不承认,头摇得像拨浪鼓。


    朱元璋虽然觉得这小子鬼心思多,却也知道他说的是实话。


    要是让朱允熥第一次答应别人的事就落空,失信于人,往后他确实难彻底掌控蓝玉这群骄兵悍将。


    这一点,让老朱有些头疼。


    朱允熥见朱元璋神色松动,知道时机到了,连忙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地提醒:


    “皇爷爷,其实这事也不是没有两全的办法。


    您可以让徐辉祖当主帅,让蓝玉做他的副手,帮着压阵啊!


    毕竟军队在外,什么危急情况都可能发生,徐辉祖虽然沉稳,可他从没独自带过兵出征,更没指挥过几十万大军的经验。


    有蓝玉在身边帮衬着,既能补他的短板,也能稳住军心,这不是最妥当的安排吗?”


    朱元璋闻言挑了挑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陷入了沉思。


    朱允熥这话,确实说到了他心坎里。


    朱允熥见状,又加了一把火,语气更显恳切:


    “孙儿知道皇爷爷是想历练徐辉祖,可按照咱们大明的惯例,年轻主将第一次出征,不都得配个老将压阵吗?


    当年四叔朱棣第一次出征征讨乃儿不花,皇爷爷不也派了蓝玉、傅友德、耿炳文这些名将跟着,帮他镇场子吗?”


    话说到这份上,朱元璋算是彻底被说动了。


    他瞥了眼一脸“乖巧”的朱允熥,语气带着点无奈:


    “你小子,早就把说辞都想好了,在这等着咱呢,是吧?”


    朱允熥嘿嘿一笑,连忙摆手:


    “孙儿这点小聪明,哪敢在皇爷爷面前班门弄斧啊?


    不过皇爷爷您也不能否认,孙儿说的话是对的,对吧?”


    朱元璋心里确实觉得这安排合理!


    年轻将领第一次挑大梁,有老将压阵,既能避免出错,也能让军队更安心。


    可他就是觉得有点不爽,总被这小子牵着鼻子走。


    想了想,朱元璋突然伸手,一把掐住朱允熥的后脖颈,在朱允熥疼得龇牙咧嘴的表情里,使劲捏了好几把,直到把朱允熥捏得“吱哇”乱叫,才松开手。


    随即他摆摆手,语气带着点不耐烦:


    “行了行了,就按你说的办,让蓝玉做副手,给徐辉祖压阵。”


    “谢皇爷爷!皇爷爷英明神武,决断千里,真是千古难得的明君!”朱允熥连忙伸手揉着被捏红的后脖颈,一边龇牙咧嘴,一边不忘拍彩虹屁。


    他心里也松了口气——总算解决了一桩心事。


    之前的话,他可不是全在开玩笑,答应了蓝玉要帮他争取,要是最后什么都没办成,那就是真的失信了,往后再想压服蓝玉这群人,可就难了。


    还好自己反应快,随机应变,说服了老朱。


    见朱允熥一边疼得咧嘴,一边还不忘恭维自己,朱元璋顿时被逗笑了,语气也软了下来:


    “你啊……其实跟咱没必要耍这些小心思,有什么话直接说就行,咱又不是不讲理的人……”


    “当真?”朱允熥眼睛一亮,立刻接话,语气里满是期待,“那皇爷爷,您能不能现在就册封孙儿为皇太孙啊?”


    朱元璋:“……”


    他嘴巴张了张,瞬间后悔得想抽自己一巴掌,好端端的,干嘛跟这厚脸皮的小子说这种话!


    当即,朱元璋转身看向旁边的街景,故意不看朱允熥那满是期盼的眼神,假装没听见这话。


    朱允熥也不意外,啧了啧嘴,在心里暗自腹诽:


    我耍心思吧,你说我不坦诚;我直接说吧,你又不答应,真是难搞!


    似乎猜到了朱允熥心里在想什么,朱元璋忽然开口,语气严肃了几分:


    “你知道现在支持你二哥朱允炆的文官,有多少吗?”


    朱允熥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


    “具体数量孙儿不知道,但孙儿知道,当年二哥的外公吕本担任吏部尚书时,替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还特意提拔了其中最优秀的一批官吏,把他们分到了大明各省,朝中也有不少他的人。比如现任吏部尚书詹徽、工部尚书秦逵,还有应天府府尹李正,都是吕本的得意门生,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朱元璋闻言,倒是有些意外地回头看了眼朱允熥:


    “没想到你知道的还不少。但你说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支持你二哥的文官,遍布大明几十个州府县,几乎大半个大明的官场里,都有他的嫡系势力。”


    他顿了顿,语气更沉:“所以,你现在明白,咱为什么不现在就册封你为皇太孙了吗?”


    说心里话,朱元璋现在已经有些偏向朱允熥了。


    这孙子最近的表现,远超他的预期,无论是谋略、胆识还是手段,都完全符合他心中继承人的标准。


    可他不得不考虑现实问题:


    朱允熥的底蕴还是太浅了。除了有一群武将支持,他在文臣中的根基几乎为零。


    而治理天下,光靠武将不行,必须要有文臣辅佐。


    一个没有文臣支持的储君,就算坐上皇位,也很难坐稳,更别说治理好大明江山了。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迟迟没做决定的真正原因。


    如今朱允熥再次提及册封之事,朱元璋也不再隐瞒,直接把现实问题摆出来,让他明白——想当皇太孙,还得继续努力。


    朱允熥闻言,神色虽然有些复杂,却没有丝毫沮丧,反而嘿嘿一笑,半是调侃半是自嘲:


    “可惜啊,我外公常遇春死得太早了。要是他还在,以他当年的威望和势力,留下的底蕴,肯定不比二哥的外公吕本差。”


    朱元璋闻言,倒是惊讶地看了朱允熥一眼,好奇地问:“你就一点不沮丧?”


    朱允熥眯了眯眼,挺直腰板,眼神里满是斗志:


    “沮丧?为什么要沮丧?孙儿本来就一无所有,可短短几天时间,已经有不少人愿意支持我了——六部尚书里,有两位公开站在我这边,还有蓝玉、常森这些能征善战的猛将跟着我……”


    说着,他还故意看了老朱一眼,咧嘴笑道:


    “连皇爷爷您,不也在暗中支持我吗?


    所以啊,孙儿已经很厉害了。


    只要继续努力,继续变强,总有一天能超过我那软弱无能的二哥,获得皇爷爷的最终认可!”


    “啊哈!”朱元璋被他这股自信劲儿逗得笑出声,心里既欣慰又有些感慨。


    他很欣赏朱允熥这股“一无所有,便无所畏惧”的心气,像极了当年走投无路、却依旧敢闯敢拼的自己。


    是啊,本就什么都没有,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可笑着笑着,朱元璋又有些心疼!


    没爹疼没妈的孩子,虽然总是比寻常人家的孩子更坚强、更懂事,可那些藏在坚强背后的心酸,又有谁能真正懂呢?


    他不由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朱允熥,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脑袋,语气动容:


    “这些年,你一定过得很苦吧?”


    朱允熥仰起头,悄悄把眼眶里的湿意逼回去,脸上露出一抹淡然的笑:


    “有皇爷爷在,孙儿哪会苦啊?比起那些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的百姓,孙儿已经幸福得不能再幸福了。”


    朱元璋越发动容,又拍了拍他的脑袋,语气郑重:


    “好样的……咱看好你。继续努力,等你能真正压过你二哥,获得天下大部分人支持的时候,咱就册立你为皇太孙,把大明的江山传给你!”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给朱允熥如此明确的承诺。


    朱允熥瞬间激动得浑身发颤,连声音都有些结巴:


    “皇爷爷……您就……拭目以待!相信……这一天不会很远的!”


    “哈哈哈!”朱元璋仰头大笑,笑声爽朗,震得旁边的树枝都微微晃动。


    不远处几个正在踢腱子的小孩,被这突如其来的笑声吓了一跳,连忙抱着腱子跑远了些,才继续玩。


    朱允熥也嘿嘿笑着,心里满是振奋。


    老朱能说出这话,说明他是真的看好自己,只是碍于现实问题,才没立刻册封。


    可就这一个承诺,已经足够了,瞬间让他觉得最近所有的努力都没白费。


    未来可期啊!


    毕竟,自己超过朱允炆,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只要继续展现那些超出这个时代的手段,还怕赢不了朱允炆这个“土著”吗?


    见朱允熥这般信心十足、斗志昂扬,朱元璋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年轻人,就该有这般朝气。


    这又让他想起了朱允炆,比起朱允熥,朱允炆总是显得有些少年老成,暮气沉沉的,少了点年轻人该有的活力。


    以前觉得这是“沉稳”,可现在再想想,这样一个连朝气都没有的人,真的能当好大明的皇帝,带领大明走得更远吗?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灿烂的笑脸,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