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你烧的火,成了天道规矩
作品:《签到十年,我靠咸鱼躺平无敌了》 ……饭,凉了。
这两个字轻得像一声叹息,却重逾千钧,砸在了青云主殿的废墟之上。
苏清雪将那只粗陶碗稳稳放下,指尖触碰到冰冷的石板,仿佛还能感受到十年前那场大火的余温。
就在陶碗落定的刹那,异变陡生!
一道璀璨的金芒自碗中冲天而起,仿佛一柄刺破苍穹的利剑,将漫天阴云撕开一道巨大的豁口!
金光之盛,甚至盖过了天边的残阳,将整座青云山的废墟都染上了一层神圣的金色。
苏清雪被这光芒刺得微微眯眼,她并未察觉,就在她脚下那不足一指宽的地缝中,一缕缕淡青色的光流正悄然渗出,如同有了生命的溪水,蜿蜒着汇入那道金色光柱的根基。
这是沉寂了十年的地脉,在回应那早已刻入大地的“签到纹路”!
“这……这是……”不远处的阿禾看得目瞪口呆,他下意识地抓紧了手中的炭条,在一块相对平整的石板上飞速临摹。
他画下的不是那碗,也不是那光,而是光柱在虚空中留下的玄奥轨迹。
笔走龙蛇,炭条簌簌作响,一个繁复而熟悉的星图渐渐成型。
画到一半,阿禾的手猛地僵住,炭条“啪”地一声断成两截。
他死死盯着石板上的图案,又抬头望向那贯穿天地的光柱,瞳孔骤然收缩,脸上血色尽褪。
那光柱的轨迹,竟与他耗费十年心血、根据林闲每一次签到地点绘制出的“签到星图”,分毫不差,完美重合!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一直以为,是他们在追寻林闲留下的痕迹,是在寻找那虚无缥缈的道。
直到此刻,他才惊骇地发现,他们全都错了。
“不是我们在找他……”阿禾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一丝绝望和无尽的敬畏,“是他……他早就把路给我们铺好了,就埋在这片我们踩了十年的土里!”
这道金光不仅撼动了大地,更刺穿了时空的壁垒。
九天之上,那片常人无法窥探的虚无之境,一缕本应彻底消散的意志,因这道源自人间的金色信标而微微一震。
林闲并未重生,更谈不上复活。
他只是以凡人之躯,在同一个地方坚持了亿万次的“签到”。
这看似枯燥无聊的行为,却在天地规则的底层逻辑中,积累了无可估量的“存在权重”。
他就如同一颗在棋盘上纹丝不动,却压得整个棋盘都为之倾斜的棋子。
他的存在,本身就成了一种规则。
此刻,随着人间信念的最终引爆,天地规则被动地为这股庞大的权重做出了最终的锚定。
一道无形无质,却又威严无上的律令,自虚空的最深处浮现,烙印在林闲那缕残存的意志之上:
【守护平凡,即是无敌】。
八个字,言出法随!
刹那间,三十六重天之外,那片因青云山灵气暴动而汇聚的灭世劫云,发出了不甘的怒吼。
云层中,无数条狰狞的雷龙翻滚咆哮,紫黑色的电光足以将任何渡劫大能瞬间化为飞灰。
它们是天道的惩戒,是毁灭的化身。
然而,就在它们即将倾泻而下,将整个青云山脉从版图上抹去时,那八字律令的力量降临了。
劫云仿佛遇到了世间最恐惧的天敌,那股毁天灭地的暴戾之气瞬间消散,狰狞的雷龙化为温顺的雨云,狂暴的灵气被强行梳理、净化。
原本足以灭世的雷劫,竟硬生生转为了一场绵延千里的甘霖!
哗啦啦——
细雨洒落,带着浓郁到化不开的生命气息,滋润着干涸龟裂的土地。
苏清雪仰起头,任由冰凉的雨水打在脸上,混合着不知何时流下的泪水。
她低头看去,只见废墟的砖石缝隙间,一抹抹鲜嫩的绿意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悄然萌发。
枯木逢春,绝地生机!
她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件打了无数补丁的破旧棉袄,紧紧裹在胸前,仿佛在拥抱一个温暖的梦。
这十年,她未曾修炼一日,不懂任何功法玄门。
她所做的,只是日复一日地践行着那个最朴素的约定——“等饭熟、留一口、记得人”。
就是这般凡俗到可笑的坚持,却在她体内,于无声无息间,自然而然地生出了一丝温润如玉的气机。
这股气机不霸道,不凌厉,却坚韧绵长,如同灶台里那永不熄灭的火种。
她蹲下身,打开随身带来的食盒,将一碗尚有余温的白粥,缓缓倒入脚下那道正渗出青光的裂缝。
她的动作虔诚而温柔,仿佛不是在喂养大地,而是在给晚归的家人留饭。
“你说过,签到不在形式,在心。”她轻声说道,声音被雨声覆盖,却清晰地传入地底深处。
话音刚落!
轰隆隆——
大地深处传来雷鸣般的轰鸣,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剧烈!
整座青云旧山都在剧烈摇晃。
紧接着,在那道金色光柱的周围,九道庞大无比的断裂地脉虚影,缓缓从地底浮现而出!
它们或断成数截,或残缺不全,却依旧散发着苍茫古老的气息,如同一头头即将从沉睡中睁开双眼的巨龙!
夜色渐深,雨势稍歇。
阿禾趁着夜幕的掩护,一头扎进了藏经阁的残垣断壁之中。
他疯了一般翻找着那些被熏黑、被水浸泡的古籍。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今天的异象,一定能在宗门最古老的记载中找到答案。
终于,在一堆烧焦的木梁下,他抽出了一本用特殊兽皮制成的典籍——《地脉通玄录》。
书页早已残破不堪,但阿禾还是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找到了一段关键的记载:“……天有天脉,地有地脉,亦有人脉。天脉掌星辰,地脉主灵气。然上古有大能言,人脉至上。地气依人心聚散,信者愈多,则灵枢自启……”
信者愈多,则灵枢自启!
阿禾如遭雷击,浑身一颤,手中的古籍轰然落地。
他猛然醒悟!
万柳城那十年来风雨无阻的“打卡”,那每日清晨家家户户为林闲多添的一碗饭、多烧的一把柴,根本不是什么单纯的纪念仪式!
那是集体信念的不断汇聚,是成千上万凡人意志的持续加固!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用最平凡的人间烟火,一寸一寸地修复、重铸着一条前所未有的“人道地脉”!
这条地脉的力量源泉,不是灵石,不是天材地宝,而是最朴素的善良与铭记。
只要这世上还有一个人愿意为陌生的晚归者留一盏灯、为逝去的故人代一次“签到”,这股力量就永远不会断绝!
子时三刻,夜最深沉之时。
青云旧山的最高峰顶,那片曾经的演武场上,毫无征兆地,凭空燃起了一盏、两盏、十盏、百盏……橘黄色的火焰!
不多不少,整整三百六十五盏!
它们并非灵火,也非鬼火,而是最寻常的人间灶火。
每一团火焰中,都仿佛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厨房剪影。
这些灶火在虚空中自行排列,构成一个巨大而古朴的符文阵法,而在阵法的正中央,正是苏清雪白天放置的那只粗陶碗!
火焰升腾,将夜空映照得温暖如昼。
就在此刻,一个极轻的“叮”声,响彻天地之间。
这一声,不同于以往林闲脑海中响起的任何一次。
它不再是机械的系统提示音,而是清脆、悠远、真实可闻,仿佛是天地本身在经历了一次漫长的调音后,终于发出的第一个和谐音符。
遥远的万柳城中。
无数个还在为明日生计而忙碌的家庭里,那些正在灶台前添柴、煮粥、烙饼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同一时刻,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他们缓缓抬起头,隔着屋顶,望向青云山方向的同一片星空。
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芒,每个人的心中都齐齐涌上了一个清晰无比的念头。
我们不是在继承他的道……
我们正在成为新的开始。
那一夜,万柳城家家户户的灯火,亮了整整一宿。
无人入眠,也无人言语,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着一团火,揣着一个共同的、即将破土而出的念头。
仿佛有一场盛大而古老的约定,正在所有人的默契中,等待着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