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旧友

作品:《七零年代:大佬前妻带球跑

    出租车缓缓停在白云宾馆门口。林知微抬头一望,只觉得心口微微一震。


    在那个年代,广州的街道多是低矮的楼房、红砖瓦房,而眼前这栋白云宾馆,却像是凭空拔地而起的巨人——三十三层的高楼,笔直耸入夏日蓝天。


    “这就是白云宾馆啊……”林知微忍不住轻声感叹,语气里带着几分难掩的惊讶与震撼。


    周译一手拎着行李,也抬头望去,忍不住笑道:“果然不一样,不愧是全国第一高楼,一点也不夸张。”


    白云宾馆是前两年,为了满足每年两届的广交会的接待需求建设的。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大厅。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脚步声在空旷处回荡;高高的水晶吊灯散发出温润的光芒,像是洒下一层细密的星辉。


    四周人来人往,既有操着南腔北调口音的国内商贩,也有带着异域面孔的外宾,他们衣着得体,谈吐间洋溢着一种新鲜的气息。与北京的沉稳肃穆相比,这里更像是扑面而来的新世界。


    林知微在前台办理入住时,还忍不住侧头细细打量周遭的一切。她压低声音对周译说:“有点可惜,这次咱们没赶上广交会。”


    她眼中闪着遗憾,却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神色。


    夜幕降临,广州的街道依旧热闹,街边摊贩的吆喝声和远处霓虹交织成一幅夏夜的图景。


    李津过来接他们,林知微和周译跟着李津一起,来到李东行的住处。李津一路上兴冲冲地介绍,说自己最近熟悉了不少附近的路,已经有点“半个广州人”的意思。


    推门进去,李东行和妻子董琳早已在客厅等候。


    一年多未见,李东行看上去比去年更精神,整个人的气色很好,声音洪亮。他和董琳热情地迎上来,亲切招呼两人坐下,语气里透着久别重逢的喜悦。


    客厅的茶几上早就摆好了瓜果点心,董琳一边给大家倒茶,一边笑着说:“刚来广州那阵子,真是处处不习惯。天气太湿,衣服一天不到就发潮,人整天也觉得黏糊糊的。”


    林知微笑着点头,她才到广州就深有体会。


    这时候,李津已经忙不迭地跑去厨房,切水果端点心,俨然小主人一般。


    周译见状,提起正事,认真向李东行道谢:“上次的举报一事,多亏了您事先提醒,还帮我在市委苏书记面前提了一句。”


    李东行摆摆手,说:“这事儿,还是你自己做事周全,我就只是动动嘴皮子。”


    董琳笑着把切好的水果递过来,又看向林知微:“李津这孩子能考得这么好,多亏知微你一直盯着他学习。”


    林知微连忙摆手,谦逊道:“是他自己聪明、肯下功夫,我不过是帮着催一催。”


    李东行听了,笑意更深:“不管怎么说,等回北京,我一定要去拜访令尊。以后李津的学业,还得麻烦林教授多费心。”


    董琳叮嘱起周译:“在学校,还得麻烦你多管管他。这小子啊,太跳脱了。”


    周译忍不住失笑,替李津解围:“婶子放心,他也就是在自己人面前闹腾些。在外面,他一直很稳重。”


    李津正端着果盘走出来,听到这话,还挺认真地点了点头,颇有些自我认可的模样,惹得屋子里顿时一片笑声。


    李东行见几个人聊得正热,话锋一转,问起了周译的近况:“你那个废品生意做得怎么样了?”


    周译说:“目前还是挂靠在街道办,算是成立了一个社队生产组。我们主要回收废旧零件,拆解之后重新利用,也做一些简单的电器配件生产。目前规模还不大。”


    李东行听着,眼神里闪过一丝赞许:“能自己想办法折腾,不容易。现在正是需要敢闯敢试的年轻人。”


    林知微则顺势提起自己关心的议题:“李叔,我听说广东这边有不少试点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李东行叹了一口气,沉吟片刻才开口:“其实,难点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距离香江太近了。那边和这边的经济差距太大了,你们可能还没见过,光是一条深圳河,隔过去,就像是两个世界。每年都有不少人偷跑去香江,有的甚至铤而走险。”


    说到这里,他的眉心皱得更深了一些:“上面也在想办法,但光靠堵,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留住人,归根到底,还是要把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觉得在家门口一样能有盼头。”


    他话音一顿,转而看向林知微,神色带了几分认真:“知微,你是学经济的,你怎么看?”


    林知微微微一愣,随即镇定下来,缓缓道:“我觉得,目前我们最大的优势还是劳动力。若是能吸引外商投资,提供原材料、样品和技术,由我们来负责加工生产,那对他们来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对我们来说,则能引进新技术、增加就业,还能带动经济发展。这是互利共赢的事情。”


    李东行凝神听完,目光渐渐亮了几分,点点头:“这个思路很好。外商有资本,我们有人力,如果真能对接上,说不定就是一条出路。”


    李东行越听越觉得可行,他继续说:“这种模式下,我们无需投入资金,只提供厂房和劳动力,就能赚取外汇,还能学习技术和管理,这个思路还真是不错。”


    董琳趁着大家聊得热闹,悄悄把林知微叫到客厅一侧。她压低声音,神色郑重:“之前你让我帮忙留意的服装厂,我最近听到了一点消息。宝安那边有一家,可能符合你的要求。”


    林知微精神一振,坐直了身子:“婶子,具体是什么情况?”


    董琳点点头,缓缓解释:“那厂子不是国营大厂,归在‘二轻’系统里,算是地方城镇创办的。说白了,就是地方为了发展副业自己组织起来的,规模不大。眼下情况不太好,工资发放都很勉强,几乎全靠贷款在撑着,连日常的资金运转都成了问题。我那边分行的同事最近也很犯愁。”


    她说到这儿,忍不住轻叹了一声:“说句实话,这样的厂子,风险挺大。”


    林知微却没有立刻退缩,反而眼神凝了凝,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她抬头认真说道:“婶子,地址给我一下吧,我想亲自过去看看。”


    董琳点点头,“行,我先跟同事打声招呼,让小津陪你跑一趟。宝安那边离这里可不近,你们一起去,路上也有个照应。”


    林知微心里暗暗一动,轻声应下:“好,多谢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