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新中式
作品:《七零年代:大佬前妻带球跑》 悠悠和父亲不欢而散,她心里堵得慌,回家后没跟许芸提起。第二天见到林知微,才忍不住开口吐槽。
悠悠气得直翻白眼:“你说,他到底怎么想的?还要让我去他婚礼,认识一下他的新夫人?”
她的声音里带着满满的讽刺和不解。
林知微轻轻叹了口气,却能多少揣摩到一些陈劲的心思:“他可能,就是想让别人看看,你们父女关系并没有彻底弄僵。毕竟当时离婚的时候动静闹得挺大,你爸,又是个要面子的人。”
她顿了顿,又补上一句:“不过,我看啊,他就是想要的太多了,到最后,说不定啥也得不到。”
悠悠冷笑:“男人,果然都薄情。”
话音刚落,林知微轻轻咳嗽了一下。悠悠这才意识到——客厅里,正坐着周译、李津,还有二姨夫。三个人显然都听见了。
李津眉头一拧,刚要开口反驳:“你这话……”
周译伸手拉住他,低声说:“悠悠就是发泄几句。”
悠悠眼角余光瞥到李津,突然话锋一转:“李津,你是不是后悔学建筑了?我听说你们班里没几个女孩儿吧?是不是很失望?”
李津瞪圆了眼睛,几乎是咬牙切齿:“陈悠悠!你以为我上大学,是去谈恋爱的吗?”
悠悠撇撇嘴,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像是故意要气他:“那可说不准。”
许茹回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一个小包袱,走进屋子就递给林知微。
林知微接过来,随手一解开,里面整整齐齐叠放着几件孩子的小衣裳。小小的一堆,色彩素净,却带着针脚密密的细致与温柔。
“妈,这是……”林知微有些好奇。
许茹笑了笑:“找我同事的母亲做的,是不是还可以?她母亲是裁缝,手巧得很。”
悠悠也凑了过来,和林知微一件件拿出来细看。每一针每一线都很规整,布料柔软又实用,看的出来是下了功夫的。
“真好。”林知微忍不住感叹。
许茹把小衣服一件件摊开,忍不住叹息:“要说这做衣服啊,还是以前关姨的手艺最好。你小姨年轻那会儿最爱美,常常去找她做裙子。每次穿出去,都得意得很。”
林知微听着,心底浮现出一些模糊的印象。
她记得关奶奶——那位曾在民国时给达官贵人做过衣裳的裁缝,针线功夫极好,做衣服有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名声远近闻名。
“关奶奶,现在还好吗?”林知微忍不住问。
许茹微微叹气,神色里有一丝怅然:“这几年,形势不好。她家里啊,就剩她跟一个小孙女了,那孩子跟悠悠差不多大。关姨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怕是很少再做活儿了。”
“妈,您知道关奶奶住哪里吗?”林知微问。
许茹说了一个地址,林知微记下来,若有所思。
午饭后,林知微和悠悠提着水果、糕点,顺着许茹给的地址来到交道口附近的胡同。
胡同里的院落不大,却住了好几户人家。
院门一推开,迎面便是一股煤灰与潮湿的味道。林知微上前询问,一位邻居随手一指:“就在那边,洗菜的那姑娘,她家就是。”
林知微顺着望过去,只见一个与悠悠年纪差不多的姑娘,身形清瘦,眉眼秀气。手里捧着盆,正仔细择着青菜。
姑娘抬头,神色有些警惕,但很快又放松下来,轻声道:“你们是来找我奶奶做衣服的吗?奶奶这几天病了,怕是做不了活儿。”
林知微连忙摆手,笑着解释:“不是做衣裳,我们只是想看看关奶奶。”
姑娘略一迟疑,点了点头,把她们领进屋。
屋里陈设极为简单,炕上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身子有些佝偻,眼睛却还透着精神。听见动静,她缓缓抬起头。
“奶奶,有人找你。”姑娘轻声唤。
林知微上前一步,说:“关奶奶,您好。我是许茹的女儿,听我妈提起您,特意过来看看。”她又拉过悠悠,“这是我小姨的女儿。”
关奶奶听到“许茹”两个字,眼神里立刻有了暖意,脸上皱纹堆叠开来,笑意满满:“原来是许家的呀,快进来,快进来坐。”
她招呼着孙女:“娜娜,快去沏茶。”
关奶奶抬头看了林知微一眼,声音里透着几分迟疑:“你们过来,是想做衣服吧?我这双手啊,现在已经哆嗦得厉害,没有以前利落了。要是要做衣裳,怕是得多等一段时间。”
林知微忙摇头,语气温和而认真:“关奶奶,我今天过来,不是找您做衣服的。我妈以前常跟我说起您,说您不仅会做衣裳,还会自己画图设计。我来,其实是想问问,能不能买您手里那些设计图纸。”
关奶奶愣了愣,眼底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她缓缓伸手,从炕边的柜子里翻出一沓用旧牛皮纸夹好的画稿,递到林知微面前:“你说的,是这些东西吗?”
林知微小心接过,轻轻翻看。
纸页微微泛黄,但线条分明,每一张都透着讲究的构思。有端庄优雅的旗袍,也有线条流畅的连衣裙,还有剪裁干练的大衣、合体的衬衫。虽然年代久远,但放在眼下,仍然让人眼前一亮。
关奶奶见她翻得仔细,轻声道:“这些东西,你要是喜欢,就拿走吧,不用花钱。”
林知微心头微动,正要说话时,目光停在其中一张稿子上。那是一件别致的连衣裙,腰身收得合体,裙摆略微敞开,最特别的是在领口和袖口处,借鉴了旗袍的弧线,既古典又现代。
“这张画得真好。”林知微由衷赞叹。
还没等关奶奶开口,一旁的小姑娘脸颊微红,低声说:“那是我画的。”
林知微抬眼,正好对上她清澈却略带羞涩的眼神。
关奶奶笑了笑,颇为自豪:“这是我孙女,娜娜。她在北京市服装厂上班,做打板工。平时也爱拿着笔随便画上几笔。”
林知微心里一动。北京市服装厂,她自然知道,那是出了名的国营大厂,做的“天坛”牌衬衫,在全国都叫得响,和上海的“海螺”牌、“熊猫”牌并称。能在那样的厂子里工作,已经足以证明这姑娘的手艺。
关奶奶翻开画稿,逐一指给林知微看:“这几张,也是娜娜画的。你瞧,这件外套的肩线,她自己研究的,还有这条裙子,细节都花了心思。”
林知微翻看着这些年轻手笔与传统工艺结合的设计,心里暗暗生出几分激动。她想,这不就是,后面流行的“新中式”风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