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噪音之外,我教你看黑匣子
作品:《让你复读冲清北,你被空军特招了》 窗外的叫骂声、踹门声,混杂着楼下不知谁家被吓哭的小孩的哭声,像一锅煮沸的、肮脏的开水。
王秀兰握着擀面杖的手背青筋毕露,周建国用自己的身体,像一堵山,死死地护在妻子和家门前。
屋内的空气,却因为一个人,而诡异地宁静着。
周京泽的目光从冯毅的手机屏幕上挪开。
那些扭曲的、恶毒的评论,在他眼中没有激起半分波澜。
“这些,是噪音。”
他开口,声音不大,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客厅里所有人的紧张情绪。
冯毅愣住了。
噪音?
席卷全国、能把人活活压死的舆论海啸,在他口中,只是噪音?
周京泽没有再看他,而是转身,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那间小小的,堆满了各种飞机模型和机械零件的房间。
他戴在头上的耳机没有摘下,舒缓的古典乐还在低声流淌,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都隔绝在外。
他走到书桌前,将那张画满了【可控核聚变微型化引擎概念图】的巨大白纸小心翼翼地卷起,放到一边。
然后,他从一沓全新的A4纸中,抽出一张,平铺在桌面上。
又从笔筒里,拿起一支削得极尖的2B铅笔。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专注而平静。
仿佛他不是一个身处风暴中心、被全网唾骂的“骗子”,而是一个准备进行一场神圣创作的艺术家。
冯毅和他身后的两名行动人员,就这么看着他。
他们看着这个少年的背影,看着他拿起纸笔,一时间,竟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忘了门外那几乎要冲上来的愤怒人群。
“周京泽同志!”冯毅终于反应过来,他快步跟进房间,声音压得极低,“现在不是做这个的时候!舆论已经彻底爆了,你必须马上跟我们走,我们需要对你进行保护性隔离,并且……”
“那是你们的问题。”
周京泽头也没回,铅笔的笔尖,已经在雪白的纸上落下第一个点。
“我现在要说的,是你们真正该解决的问题。”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不容置辩的权威感。
冯毅后面的话,就这么卡在了喉咙里。
他看着周京泽的侧脸,昏黄的台灯光线下,那张年轻的脸庞,线条干净利落,神情专注得可怕。
铅笔在纸上飞快地移动。
没有复杂的计算,没有精密的刻度。
他先是画了一个长长的、类似管道的形状。
“这是机舱。”
接着,他在管道旁边,画了一条向上的箭头,代表高度。
他在箭头的高处,用笔尖点了点。
“飞机爬升到巡航高度,一切正常。但这里,”他的笔尖在纸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叉,“座舱的增压系统,出了一个极细微的故障。”
他没有用任何专业词汇,只是继续画着。
他在那个“管道”里,画了几个小小的火柴人。
“不是瞬间失压,氧气面罩不会掉下来。而是压力在缓慢地、一点一点地泄露。空气里的氧气含量,在以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察觉的速度,慢慢降低。”
他的笔尖在那些火柴人的脑袋上,轻轻画上一个圈。
“就像温水煮青蛙。”
“从乘客,到空乘,再到驾驶舱里的飞行员。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因为缺氧,陷入了沉睡。”
客厅门口,周建国和王秀兰已经挡住了那些试图冲撞的邻居,他们喘着气,靠在门后,目光担忧地望向儿子房间的方向。
他们听不清儿子在说什么,但他们看到,那几个穿着黑色西装、气势迫人的国家工作人员,正一动不动地围在自己儿子身边。
他们的站姿,像是在听取报告的学生。
“这不可能。”
冯毅终于开口,他的声音有些沙哑,眉头紧紧皱起。
“我们技术部门联合了十几位顶级专家,对MU5735的两个黑匣子,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像素级分析。飞行数据记录器(FDR)显示,飞机在进入平飞阶段后,所有姿态数据都非常平稳,没有任何异常。”
这是官方的最终结论。
一个无法解释,却只能接受的结论——幽灵航班。
周京泽像是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
他甚至没有抬头看冯毅一眼。
他的铅笔,继续在纸上移动。
在那个简单的剖面图旁边,他又画了一个坐标系,然后画出一条平缓下降的曲线。
他的笔尖,重重地点在曲线上。
“你们只看了飞机的飞行姿态数据,因为那是常规空难调查的重点。”
“你们没有去看,或者说忽略了,环控系统(ECS)的座舱压力实时记录。”
冯毅的身体,不易察觉地僵了一下。
“把这条压力下降曲线,”周京泽的笔尖从压力曲线上,划到另一边,“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VR)里,飞行员最后十五分钟的对话,放到一起看。”
“你们会发现,随着压力下降,他们的语速在变慢,每个词之间的间隔在拉长,甚至连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在发生变化。”
“把音频转换成频谱图,和压力数据进行交叉比对。”
“答案,就在里面。”
周京泽说完,放下了铅笔。
房间里,只剩下古典乐那舒缓的旋律,和窗外越来越响的,沸反盈天的叫骂。
“冯队!冯队!”
一个年轻的行动人员口袋里的通讯器剧烈震动起来,他接通后听了几秒,脸色变得惨白,他冲到冯毅身边,声音都在发抖。
“网……网上已经有人在人肉周京生的家庭住址了!还有人……还有人组织了车队,正在往这边赶!说要‘制裁骗子’!”
然而,冯毅却像没听见一样。
他死死地盯着桌上那张简单的A4纸。
那潦草的几笔画,那几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解释。
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那团由无数复杂数据和专家报告组成的迷雾。
为什么他们没想到?
为什么全国最顶尖的专家团队,会忽略掉这样一个致命的、却又如此显而易见的细节?
一股寒意,从他的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他猛地转身,对着身旁那名拿着通讯器的行动人员,下达了一个让他自己都感到心惊的命令。
“立刻!联系总部技术中心!启动最高优先级通道!”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断。
“给我调取东航MU5735,环控系统(ECS)全部压力数据!以及驾驶舱语音记录(CVR)最后三十分钟的完整音频!”
“让他们把音频立刻转换成频谱图,和压力下降曲线,进行交叉比对分析!”
“现在!马上!”
下达完命令,整个指挥链条飞速运转起来。
冯毅转过身,他看着眼前这个平静得不像话的少年,站姿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变得无比笔挺。
他深深地看着周京泽,喉结滚动了一下。
“这些……你怎么会知道?”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飞行员,甚至是一个顶级工程师的知识范畴。”
周京泽拿起桌上的铅笔,在纸张的空白处,缓缓画下了一个他刚刚从系统中获得的,未来空天战机的雏形。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穿过冯毅,望向窗外那片被城市灯光染成昏黄的夜空。
“因为。”
“我不止是想让飞机飞起来。”
“我还想让它,永远不会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