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官员安置

作品:《司马氏可为,吾如何不可为

    “如果老夫推算不错,该年是我大魏黄初二年。


    邓艾翻看着这份户籍表,嘲讽道:


    “二十年,整整二十年,你蜀地人口就增长了两万?陈尚书,这事儿你信吗?”


    陈祗不语。


    这种事不是一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其中有许多因素,最核心的因素自然是大族隐匿人口。


    这种情况,丞相在时尚不敢大动干戈,丞相走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再者说,邓将军是魏人,对类似的情况应该更加清楚才对,岂不知中原地方豪族更是“无法无天”?


    “罢了。”邓艾倒没有刨根问底,只道:“自此以后益州将会走向正轨,届时自会有人查明情况。”


    陈祗松了一口气。


    “对了,“劳烦陈尚书拿官员名册来。”


    邓艾暂且不问此事,却又提起一桩事来:


    “陛下授我承制专事之权,我有义务在新官上任之前,将各地官员妥善安置。”


    “是。”


    跪坐在蒲团上的陈祗起身走到门口,对小吏吩咐两句又折返回来。


    两人对坐着攀谈了一会儿,不多时,小吏捧着一摞册子回到了此处。


    邓艾很快翻看起来。


    但只是粗略一番,他的眉头便再次皱了起来。


    他一边哗啦哗啦地翻着,一边对陈祗道:


    “阴平、武都、汉中、梓潼、巴、巴西、巴东、涪陵、犍为、江阳、蜀郡等十五个郡,即便再加上南中七郡,也不过二十二郡。


    “九十余万民,十万兵,老夫倒还能理解为姜伯约穷兵黩武,可这剩下的八十万里竟有三万五千官吏?”


    “呵呵,你们尚书台跑腿的小吏是不是都要一天换个好几班啊?”


    邓艾嗤笑一声,再次出言讥讽。


    事实上,蜀汉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冗官,乃是刘备埋下的雷。


    昔年刘备入蜀后,为了安抚原从勋贵、荆州士人和益州豪族,沿用汉朝的察举制,允许其子嗣们都能通过察举制进入庙堂任职。


    而且当时,有不少人是先做官,再补办察举的手续,譬如彭羕、周群、张翼、马忠等人都是受益者。


    然而勋贵集团真正有能力的凤毛麟角。


    关羽之子关兴、向朗之侄向宠,算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剩下的大部分子弟基本都是混日子,这样的官场可谓是鱼龙混杂。


    如果只看眼前的话,魏国的九品中正制乃是时代的进步,吴国的世袭领兵制和复客制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而蜀汉自己却落后于时代,这也是其人才匮乏乃至断档的因素之一。


    面对邓艾的询问,陈祗依旧保持沉默。


    做一个亡国之臣,挺难的。


    人家跑过来评头论足,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处挑毛病,然后你还不好说什么。


    算了,反正日后如何治理蜀地是你们的事,我也不操这份闲心。


    就在这时,门口有卫兵走来禀道:“(中军)大将军,秦王殿下和王监军到了。


    “哦?”邓艾放下手中官册,看向陈祗。


    陈祗很有眼色,还没等邓艾开口,他便连忙起身:“那么,在下就先行告退。”


    邓艾点点头,拿起茶碗抿了一口,随即起身向门外走去。


    见舅甥二人结伴而来,他迎了上去。


    王松见状,赶忙道:“怎劳大将军亲自相迎。”


    虽然近来邓艾心态骄傲,整个人轻飘飘的,但他可以对着蜀地士人吆五喝六,对着士族同僚轻蔑无视,却唯独不敢对这两个人。


    他心底有最起码的分寸。


    一个是陛下的姻亲,一个是陛下的嫡子。


    这不是惹不惹得起的问题,而是他打心底里不敢忘记当年陛下的知遇之恩。


    “二位快请。”邓艾伸手迎道,“我正为益州官员安置问题犯难,不如帮我参谋一二?”


    “好。”王松笑道,“将军请。”


    三人来到府堂入座,邓艾让人上了茶,很快进入主题:


    “益州初定,人心不稳,我意让王监军代领益州刺史,接管蜀中政务。”


    “好。”


    王松当场答应了下来。


    他并非邓艾的人,本质上是来监督邓艾的。


    蜀汉的益州刺史(牧)地位超然。


    截止到今日,一共有西人担任,分别是刘备、诸葛亮、蒋琬、费祎,如此可见一斑。


    故而邓艾将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他,算是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邓艾看向夏侯森:


    “殿下的官职乃陛下亲授,我就不便插手了。如须临时调动,殿下与监军商议即可。”


    夏侯森点头。


    “对了,王监军。”邓艾说道:“此前由于事出紧急,地方官员的上任需要耗费时间,所以我就先委任庞会担任蜀郡太守、成倅担任犍为太守、赵虞担任东广汉太守。”


    “无妨。”王松道,“将军这是以大局为重。”


    说实话,邓艾这么做乃情理之中。


    蜀地初定,原有官员肯定要先撤换,这种时候不用自己亲信去控制局面,还能用外人不成?


    然而别有用心之人会拿这个来说事,不过好在王松没那么多心思。


    “接下来就是蜀国公卿了。”邓艾道,“当务之急要让政令通达,整个官僚体系运转起来,否则等从中原调任过来,不知要到何时。”


    “我也是此意。”王松点头道。


    邓艾道:“不如按官职高低来任免官员,或首接辟为你我二人的僚属,一则可安抚人心,二则可辅佐我等尽快熟悉益州军政。”


    “在二位来之前,尚书令陈祗就在我处听任,配合我查阅户籍、兵册、田亩等务。”


    “呃先不提这个。就说这个提议,二位以为如何?”


    王松想了想,道:“可。”


    秦王亦是点头认同。


    “好。”邓艾发现二位都是爽快人,随即开始安排起来:


    “我意,拜刘禅为骠骑将军,刘璿为奉车都尉,其他儿子皆拜驸马都尉吧。”


    王松刚刚喝了一口茶,差点没吐出来。


    他用袖口抹了抹嘴,欲言又止:“这”


    先不说骠骑将军尚且在阙,就算有阙,也不能这么封啊。


    对刘氏一族怎么处理,那是陛下该考虑的事,作为一名将军,任免其他官员无可厚非,去沾皇室可就犯了忌讳了。


    “将军。”


    这时,耳边响起秦王的声音:


    “孤听说,刘公嗣两人妻子皆出自张氏,张氏之母乃是当年被张飞强掳为妻的夏侯氏女论辈分,孤还要管他叫罢了,懒得算了。”


    “孤的意思是,刘氏与夏侯氏有亲,日后八成是要到洛阳与家父一叙。”


    “现在将军即便封赏了,没过多久或许又要改封,岂不麻烦?”


    “孤有两个建议,一,令刘氏一族暂居故宫,派专人看管,等庙堂诏令。”


    “二,即刻将其送去洛阳。”


    “至于非刘氏皇亲之人,以将军之英明神武,自能封赏得当。”


    夏侯森说完,王松惊讶地看着外甥。


    这小子小时候飞鹰走狗,顽劣不堪,他本以为这辈子顶天就是个武夫。


    没想到如今长大了,言谈也开始变得有水平了。


    倘若首接拒绝邓艾,势必会让人脸上无光,然而在阿森这么委婉地一说后,便给了对方一个台阶,就看对方下不下了。


    邓艾深思熟虑了一阵,点头道:


    “也好,那就送刘禅等人入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