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夜取函谷关,朝得杂交稻

作品:《三国:言出法随,截胡何太后

    很快,牛辅就带着亲卫们冲出大营,朝着关内通往长安的方向狂奔而去,连头都没回一下。


    城门下,典韦的冲车还在不停地撞击着城门。


    城门后的西凉军那顶得住这番巨力,随着一声巨响,厚重的城门终于被撞开一道缝隙,虎贲军士兵立刻从缝隙中涌入,与关内的守军展开厮杀。


    “弟兄们,杀进去!” 典韦一马当先,双戟挥舞间,如入无人之境,挡者披靡。


    他身后的虎贲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入,迅速控制了城门内侧的阵地。


    关内的西凉兵失去了指挥,又看到主将逃跑,早已无心恋战,纷纷放下兵器投降。


    虎贲军士兵按照荀攸的部署,分兵三路:一路控制关墙,加固防御;一路直奔粮仓,将粮草封存;一路追杀溃兵,扩大战果。


    不到一个时辰,函谷关的战斗就彻底结束了。


    虎贲军以极小的代价,攻克了这座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函谷关。


    荀攸走进关内,看着满地的尸体和投降的西凉兵,脸上没有丝毫得意,只是对身旁的典韦道:


    “典将军,立刻派人将捷报传回洛阳,报知主公。另外,清点战果,安抚降兵,加强防御,防止董卓派兵反扑。”


    “俺明白!” 典韦点了点头,转身去安排各项事宜。


    城头上,大汉刘字的旗帜在夜风中猎猎作响,取代了原来的西凉军旗帜。


    月光洒在关墙上,映照着虎贲军士兵疲惫却坚毅的脸庞,也映照着满地的鲜血与狼藉。


    这场夜袭战,不仅展现了虎贲军天下无双的战力,也向天下宣告了刘度的崛起。


    函谷关的攻克,打通了通往西凉的门户,为刘度日后西进长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此刻的洛阳大将军府,刘度正对着系统面板上暴涨的愿力值,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函谷关大捷的消息虽然还未传来,但那股汹涌而来的愿力,已经说明了一切。


    “杂交水稻的愿力够了。” 刘度低声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看着系统信息里那串充足的数字,刘度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对着虚空默念:


    “系统,消耗五十万愿力,兑换足够整个洛阳种植的杂交水稻!”


    几乎是话音刚落,脑海中就响起了熟悉的机械音:【消耗五十万愿力,兑换足够整个洛阳种植的杂交水稻,指令已执行。】


    紧接着,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程式化的严谨:


    【检测到宿主此前承诺未明确物品种类及位置,本次具现完成后,需补充选择物品存放地点。】


    刘度这才恍然想起,自己当初只是随口承诺要解决粮草问题,却没说清杂交水稻的来源和存放之处。


    看来系统的规则向来严谨,哪怕是这种细节也不会含糊。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几步,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存放地点必须慎重选择,整个皇城如今虽尽在掌控,直接具现在皇宫里固然方便,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足够洛阳全域种植的稻种数量惊人,堆在一起怕是能填满半个宫殿,若是突然出现在皇城之中,手下人难免会心生疑窦,追问这些稻种的来历。


    虽说麾下核心幕僚如贾诩、荀彧等人早已对自己忠心耿耿,好感度皆在九十以上,可系统的存在是他最大的秘密,绝不能有半分泄露的风险。


    哪怕是对那些好感度满百的亲信,也不能透露分毫,这种近乎鬼神的力量,足以让最忠诚的人也生出敬畏之外的复杂心思。


    “绝不能冒这个险。” 刘度暗自打定主意,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色。


    忽然,他想起自己此前带兵出征时,曾路过皇宫北门外的一片空地。


    那里因常年无人打理,荒草丛生,人迹罕至,却胜在距离皇城极近,后续组织人手搬运也方便,实在是绝佳的选择。


    “就选那里。” 刘度停下脚步,对着虚空朗声道:“将稻种具现在洛阳皇城北郊的空地上。”


    【指令已确认,物品已具现在洛阳皇城北郊指定区域,请宿主尽快查收。】


    系统提示音落下,刘度只觉得心中一块大石轰然落地,先前因战事紧绷的神经也彻底放松下来。


    他再也按捺不住好奇与期待,此刻别说困意,便是有千斤巨石压身,也挡不住他去看看那杂交水稻的念头。


    要知道,他前世虽久闻杂交水稻的大名,却从未亲眼见过这种能改变民生的神物。


    “来人!” 刘度扬声唤道,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急切。


    门外的许褚听到传唤,几乎是瞬间就推门而入,魁梧的身影带着夜风的寒气,单膝跪地抱拳道:“主公,属下在此,有何吩咐?”


    “立刻去请文和、文若两位先生,让他们即刻组织人手,带上马车和麻袋,前往皇宫北门外接收稻种。”


    刘度语速极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你告诉他们,我先前承诺的杂交水稻,此刻已经运到了!”


    许褚虽满心疑惑,这深更半夜的,哪来的稻种?


    可他素来不多问,只沉声应道:“属下遵命!”


    说罢,便转身大步流星地冲出府门,靴子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急促的声响,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


    刘度也按捺不住,紧随其后走出房门。


    庭院里的月光如水,将他的身影拉得颀长,夜风拂过衣襟,带来丝丝凉意,却吹不散他心中的热望。


    他沿着回廊快步走向府门,亲卫们见主公深夜出行,虽面露诧异,却也迅速跟上护卫。


    一路无话,马车很快就驶出大将军府,朝着皇宫北门的方向疾驰而去。


    车轮碾过寂静的街道,偶尔惊起几声犬吠,更显得夜色深沉。


    刘度坐在车内,指尖轻轻叩击着膝盖,脑海中不断勾勒着杂交水稻的模样。


    是颗粒更加饱满,还是秸秆更加粗壮?亩产真能如系统描述的那般,远超寻常稻种数倍?


    不多时,马车便抵达了皇宫北门。


    远远地,就看到黑压压的人群聚集在北郊的空地上,火把的光芒如繁星般闪烁,照亮了半边夜空。


    刘度推开车门,一眼就看到站在人群最前方的贾诩与荀彧,两人正低声交谈着,脸上带着几分困惑与期待。


    “主公!” 贾诩与荀彧见刘度到来,连忙上前见礼。


    刘度摆了摆手,目光越过他们,投向身后的空地,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只见那片荒地上,整齐地堆放着无数麻袋,一眼望不到边际,每个麻袋都鼓鼓囊囊的,散发着淡淡的稻香味。


    月光洒在麻袋上,能隐约看到麻袋缝隙中露出的稻粒,颗颗饱满圆润,比寻常稻种大了近一倍,色泽金黄,在夜色中仿佛泛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