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两本账,阎老西的算盘经
作品:《四合院:嫂子别怕,看我干死他们》 自从找到了老农这个新“客户”,阎埠贵整个人都跟上了发条似的,精神头足得吓人。
他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天不亮,先去学校后厨,跟刘师傅套近乎,顺便把“上等货”和“中等货”分拣出来。
然后,拉着一车的“宝贝”,先去菜市场找张屠户,卖掉那点“次食”。
接着,穿街走巷,给那个老农送“中等货”。
最后,才把那两桶掺了菜叶子的“下等货”,拉到养猪场,卖给老王。
一天下来,蹬着三轮车得跑几十里地,累得跟狗似的。可他一点不觉得苦。
每天晚上,他最享受的时刻,就是把自己关在屋里,点上一盏小油灯,拿出他的两本账本。
一本,是给学校看的“明账”。
上面清清楚楚地记着:
“某月某日,售卖泔水两大桶,收入四毛。”
“某月某日,售卖泔水两大桶,收入四毛。”
……
这本账,做得是滴水不漏,谁也挑不出毛病。
而另一本,才是他的“暗账”,他的宝贝疙瘩。
这本账,他用的是自己发明的速记符号,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
上面记的,就五花八门了。
“张屠户,肉,一斤二两,收款两分。”
“张屠户,馒头,四个,收款一分。”
“王老农,中等货一桶,收款一毛。”
……
每天晚上,他都要把这两本账拿出来,用算盘“噼里啪啦”地打一遍。
每当看到“暗账”上那个不断增长的数字,他心里就跟喝了蜜一样甜。
第一天,四毛三分。
第二天,他多跑了两个村子,又发展了两个“下线”,收入变成了六毛五分。
第三天,他发现有些老师傅也私下里养鸡,就把一些碎馒头渣卖给了他们,收入到了七毛。
……
半个月下来,他那本“暗账”上,记下的收入,竟然已经超过了十块钱!
这还只是开始!
他那颗算盘脑子,每天都在高速运转。
他发现,不同地方的泔水,价值是不一样的。
小学食堂的,油水最足,是上品。
中学食堂的,学生能吃,剩的少,是中品。
要是能把附近几个大学的泔水也包下来……那他可就真发了!
这个念头一出来,就把他自己吓了一跳。
他胆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了?
可转念一想,怕什么?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缩在讲台上,靠死工资过活的阎老师了。
他是“阎主任”!是手握京城各大食堂“资源”的,未来的“泔水大王”!
有了钱,阎埠贵家里的伙食,立马就改善了。
以前,三大妈买根葱都要算计半天。
现在,阎埠贵每天收工回来,都会从兜里摸出几毛钱,往桌上一拍。
“去,割二两肉,再打半斤酒!”
那口气,豪横得跟旧社会的地主老爷似的。
三大妈拿着钱,乐得合不拢嘴。她现在看自家老头子,是越看越顺眼。虽然身上那股子味儿还是不好闻,但这可是“钱”的味儿啊!
阎解成和阎解放两兄弟,看着家里桌上隔三差五出现的肉菜,也是目瞪口呆。
“爸,您……您这是在哪儿发的财啊?”阎解成忍不住问道。
“发什么财?”阎埠贵端起酒杯,滋溜一口,美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这叫劳动致富!你爸我,现在是凭本事吃饭!”
他那副样子,看得阎解成心里直犯嘀咕。
他总觉得,他爸这钱,来得有点邪乎。
光靠卖那点泔水,能天天吃上肉?
他不信。
可他问了几次,阎埠贵都守口如瓶,只是神神秘秘地说,这是李顾问给的机会。
一听到“李顾问”三个字,阎解成就什么都不敢问了。
那是神仙。
神仙给的机缘,凡人,还是少打听为妙。
阎埠贵在家里抖起来了,在学校,也渐渐找回了点“主任”的派头。
他不再是那个见了谁都点头哈腰的“泔水工”。
他现在是后勤处的一把手。
他每天在学校里溜达,看见哪个老师的桌子腿坏了,立马就安排人去修。看见哪个教室的玻璃破了,二话不说就叫人去换。
而且,他办这些事,花的都是他自己“创收”来的钱。
学校的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学究,最烦的就是跟钱打交道。以前后勤处三天两头找他批条子要钱,他头都大了。
现在好了,阎埠贵来了,不但不要钱,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校长看他,是越看越满意。
“小阎啊,”有一次,校长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这个同志,很有想法,也很有办法嘛!把后勤交给你,我放心!”
阎埠贵听得,腰杆都挺直了。
他感觉,自己好像又活过来了。
虽然活成的,不是他以前想要的那个样子。
但现在这个样子,好像……也不赖?
他有钱,有权(虽然只是管东西的权),还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他甚至觉得,李顾问把他从教导主任的位置上撸下来,不是在罚他,而是在“点化”他!
是李顾问,慧眼识珠,看出了他阎埠贵,是个经商奇才!
这个想法一出来,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随即,又觉得无比的合理。
不然,怎么解释自己现在这顺风顺水的日子?
他甚至在想,等自己这“泔水”生意做大了,是不是该提点东西,再去“感谢”一下李顾问这位“伯乐”?
就在阎埠贵飘飘然,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第二春的时候。
一双眼睛,已经在暗中,盯上了他。
这双眼睛的主人,是许大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