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诗一首,震惊全场

作品:《当兵,我被迫娶了36个老婆

    那目光里没有谄媚,没有怯懦,只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静与了然。


    他深吸一口气,稍稍清了清嗓子,让自己的声音更加清亮。接着,他面带微笑,不卑不亢地说道:


    “在下姓王名胜,虽才疏学浅,但也斗胆对着巧巧娘子的题目献丑作诗一首,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这首诗名为《出塞》。”


    说罢,他似乎想要将心中积压已久的郁气全部倾泻而出一般,猛地挺直了身子,


    然后,以一种缓慢而庄重的语调,一字一顿、清晰而有力地吟诵起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每个字都像是从千年前的时空穿越而来,带着历史的厚重与苍凉。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在大厅里回荡,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念到 “万里长征人未还” 时,他的语调微微下沉,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悲悯;


    而念到 “不教胡马度阴山” 时,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与豪情。


    声音落下,他静静地站在那里,脸上没有丝毫得意,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分内之事,


    又像是在诉说一个早已尘埃落定的故事。


    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那 “秦时明月” 四字一出,仿佛有一轮亘古不变的明月从历史深处升起,


    清冷的光辉洒满整个怡红院,将在扬所有人都笼罩其中。


    “万里长征人未还” 又带着无尽的苍凉,让人仿佛看到了边关将士们浴血奋战、埋骨他乡的悲壮景象。


    李公子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嘴角还保持着上扬的弧度,可眼里的得意瞬间褪去,只剩下错愕,仿佛被这诗句狠狠抽了一耳光。


    手里的折扇 “啪” 地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在这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


    他身后的跟班们也都收了声,刚才还使劲拍着的桌子,此刻手还悬在半空,忘了落下,脸上的谄媚笑容凝固成了呆滞。


    邻桌那个刚才还在嘲笑李公子诗句的老秀才,先是愣住了,浑浊的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狼毫笔


    “啪嗒”


    一声掉在砚台里,墨汁溅了满袖。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都摇晃起来,茶水洒了一桌。


    “好!好一个‘秦时明月汉时关’!”


    他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声音因为过于兴奋而有些嘶哑,


    “这意境,这气魄,前无古人啊!


    “‘龙城飞将’,用典精准,”


    “‘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道出了多少将士的壮志豪情!”


    此时正值胡人在城外肆虐,更是应景能让大家产生情感共鸣。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上比划着,仿佛要将这诗句刻进骨子里。


    几个武将端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脸上的不屑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震撼。


    其中一个脸上带疤的武将,猛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重重地把酒杯放在桌上,发出 “砰” 的一声。


    “这才是咱当兵的心声!”


    他粗着嗓子喊道,眼眶微微泛红,像是想起了边关的岁月,


    “想当年,我等在边关浴血奋战,寒风吹裂了皮肤,鲜血染红了战袍,图的不就是‘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另一个武将也感慨道:


    “这诗里有血有肉,有咱军人的魂啊!”


    那些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文人们,此刻也都炸开了锅。


    有的手舞足蹈地和身边人讨论着诗句,有的低头沉思,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几句诗,仿佛要将每个字都嚼碎了咽进肚子里。


    “‘万里长征人未还’,道出了多少将士的辛酸啊!”


    一个年轻书生感慨道,声音里满是敬佩,


    “这短短四句,胜过千言万语,把忠勇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另一名书生模样打扮的人接着说道: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扬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苏巧巧猛地抬起头,眼里的薄雾瞬间散去,清泉似的眸子死死盯着王胜,嘴唇微微颤抖。


    她手里的玉笛因为攥得太紧,指节都泛白了。


    父亲生前总在军帐里念叨,要是有李广那样的将才,何愁胡马不灭,可如今…… 想到这里,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让掉下来。


    这诗句,仿佛道尽了父亲一生的夙愿,也道尽了她心中的委屈与不甘。


    她仿佛从这诗句中看到了父亲征战沙扬的身影,看到了边关将士们的忠勇不屈。


    王胜的弟兄们更是目瞪口呆。


    王宝张大着嘴,能塞下一个鸡蛋,刚才还想把王胜拉回来的手,此刻僵在半空。


    他喃喃自语:


    “哥…… 胜哥啥时候会作诗了?还这么…… 这么厉害。”


    王虫使劲揉了揉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他拉着陈三的胳膊,声音发颤:


    “三…… 三哥,我没听错吧?胜哥…… 胜哥他咋这么厉害?这诗听着就带劲,比戏文里唱的还带劲!”


    陈三也点了点头,脸上写满了与有荣焉的骄傲,


    “咱哥可是王胜!他厉害是应该的!”


    连那些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丫鬟和龟奴们,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


    刚才那个被王虫撞翻花架的龟奴,此刻也忘了计较,只是一个劲地搓着手,嘴里念叨着: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看似乡下来的汉子,肚子里竟有这么多墨水!”


    “这诗听得我心里都热乎乎的,咱平阳城怕是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作出这样的诗了!”


    苏巧巧身边的侍女在得到苏巧巧的传话后大声宣布:


    “今日作诗王胜公子胜出”。


    此言一出,大家都点头赞同,并不断有人叫好夸赞。


    李公子看着众人对王胜的诗赞不绝口,苏巧巧望向王胜的眼神里又带着自己从未见过的光彩。


    一股难以遏制的嫉妒之火从心底熊熊燃起,烧得他五脏六腑都像在翻腾。


    他胸口剧烈起伏,双手紧紧攥成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实在无法接受,自己精心准备,在平阳城引以为傲的诗才,竟然被一个穿着粗布短褂、一看就是乡野村夫的人比了下去,而且是以这样惨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