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攻心为上

作品:《被相府抛弃后,她成了太子心尖宠

    苏迪娜在一名女官的陪同下,走下马车。她换上了一身寻常人家的衣衫,摘掉了所有华丽的首饰,若不仔细看,很难将她与那位西昭公主联系起来。


    她被引到一间教室的窗外。


    窗户开着,里面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教书的先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秀才,正带着孩子们诵读《千字文》。


    教室里的孩子,大的不过十岁,小的只有五六岁。他们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小脸蛋有黑有白,但一双双眼睛都亮晶晶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苏迪娜静静地站在窗外,一动不动。


    在西昭,读书是贵族的特权。像这样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出生起,命运便已注定。男孩长大后要么成为牧民,要么成为士兵,在战场上消耗生命。女孩则早早嫁人,为生计操劳。


    他们从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像这样,安安稳稳地坐在一起,学习文字,了解天地宇宙的奥秘。


    她看到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因为跟不上先生的节奏而急得快要哭出来,旁边一个稍大些的男孩便凑过去,压低声音,一字一句地教她。


    她看到先生在课间,拿出自己带来的麦芽糖,分给表现最好的几个孩子,孩子们欢呼雀跃,仿佛得到了天底下最好的赏赐。


    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没有冰冷的武器,只有知识的传递,和最朴素的温情。


    苏迪…迪娜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她一直以为,国家的强大在于辽阔的疆域、锋利的弯刀和剽悍的士兵。可眼前这一幕,却让她看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一种根植于最底层,润物细无声,却能塑造一个国家未来的力量。


    不知过了多久,女官在她身边轻声提醒:“公主,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苏迪娜这才如梦初醒,她深深地看了一眼那间传来朗朗读书声的教室,转身默默地上了马车。


    回去的路上,她一言不发。


    回到四方馆后,她破天荒地没有看书,只是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散去,夜色渐渐笼罩大地。


    当天晚上,李知安收到了女官的详细回报。


    “看来,这次参观对她的触动很大。”李知安对齐逾说。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齐逾执起她的手,“西昭的铁骑再强,也踏不碎我们传承千年的风骨。苏迪娜是个聪明人,她会想明白的。”


    自从民学监一行后,苏迪娜像是变了个人。


    她依旧每日读书,但不再局限于大安的风土人情,而是开始涉猎农桑、水利、工匠之术等更为务实的书籍。


    她写给东宫的信笺内容也愈发深入,有时会探讨一句诗经中的农事,有时会询问一种工具的改良方法。


    李知安看着这些变化,心中了然。


    攻心之计,已然初见成效。


    这日,北疆的加急信件与边市的商队文书一同送抵东宫。


    其中一封厚厚的私信,被凌风单独拣出,恭敬地呈给了李知安。


    信封上的字迹苍劲有力,李知安一眼便认出,是柳慎元的笔迹。


    她展开信纸,熟悉的墨香夹杂着边关的风沙气息扑面而来。


    信的开头,是惯常的问候与军务简报,言辞简练,一如他镇国公的身份。


    但从第二页起,笔锋陡然一转,变得温和而细腻。


    “……见安儿来信,言及民学监之事,吾心甚慰。教化为立国之本,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想你母亲在世时,亦常言女子读书明理,方能不为俗物所困。如今见你所为,远胜吾之所想,若她泉下有知,定会为你骄傲。”


    看到“母亲”二字,李知安的指尖微微一颤。


    她仿佛能透过这字里行间,看到那位素未谋面的母亲,温柔而坚韧的模样。


    柳慎元在信中追忆了许多往事,那些关于他与亡妻的点滴,字字句句都透着深切的思念。


    他没有直接抒发对女儿的疼爱,却将这份情感尽数融入了对亡妻的回忆之中,以及对李知安如今成就的欣慰与自豪里。


    “……安儿如今贵为太子妃,行事务必周全,宫中人心叵测,万不可轻信于人。吾在北疆,一切安好,勿念。塞外风硬,入冬后尤甚,望安儿与太子殿下皆保重身体。”


    信的末尾,他话锋再次一转,提到了正事。


    “近日,边境捕获数名西昭哨探。审讯之下,得知西昭国内正大规模征集牛马牲畜,驱赶至西北方向的戈壁深处,用途不明。此事蹊跷,吾已增派斥候,深入查探,一有消息,会即刻上报。”


    李知安将信读完,心中百感交集。


    那份迟来了二十年的父爱,厚重而温暖,让她鼻尖有些发酸。


    而信末的情报,则让她瞬间警惕起来。


    她拿着信,径直去了齐逾的书房。


    齐逾正在批阅奏折,见她进来,便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岳父的信?”


    “嗯。”李知安将信递了过去,“你看看最后一段。”


    齐逾接过,迅速扫过,当他看到“大规模征集牛马牲畜”时,动作停顿了一下。


    “西北戈壁……牲畜……”他轻声念着,修长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声响。


    “苏迪娜之前提过,西昭有一种名为‘火石’的矿产,开采极为艰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畜力。”李知安提醒道。


    齐逾抬起头,两人的思路对接到了一起。


    “你是说,他们征集牲畜,是为了大规模开采火石?”


    “很有可能。”李知安分析道,“西昭国力不如大安,正面交锋并无胜算。他们唯一的优势便是骑兵。可骑兵再强,也需要精良的兵器。火石……能用来做什么?除了照明取暖,在军事上,它最大的用途就是冶炼。”


    齐逾的表情严肃起来。


    “更高温度的冶炼,意味着可以锻造出更坚硬、更锋利的兵器。甚至……是更强的铠甲。”


    这个推论让书房内的空气都凝重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