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有了这个开端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许大茂是个很自私的人,上次来找赵繁打听消息,主要是受了娄家的嘱咐。


    后来赵繁提醒他注意阵营,虽然当时没听懂,去找老爹许富贵商量过后就知道了,毕竟最近底层人民和资本家的矛盾闹得那么尖锐。


    许大茂这门婚事是许富贵的妻子在中间牵线搭桥,一开始是听说娄家为了降低影响,打算找个工人女婿。


    在娄家帮佣多年,许大茂的母亲非常清楚娄家的豪富,人家稍微漏一点手指缝,就够自家吃一辈子的。


    即便是娄家一直拖延婚事,许家也无怨无悔地等着,还一再叮嘱许大茂别招惹寡妇,保持风评优势。


    建国以后资本家的处境确实不好过,但和人民的矛盾也不像这两年这么尖锐,看这架势,好像不干倒对方就誓不罢休一样。


    如今的政府可是代表人民一方,无产阶级的基数摆在这里,最后谁会赢,小孩都知道答案。


    这也是娄家让许大茂试探赵繁口风的原因,毕竟谁也不想坐以待毙。


    可惜许大茂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媳妇也已经“到手”两年了,提起裤子就装聋作哑,怎么也不肯再掺和这件事。


    娄家倒也没生气,毕竟自家闺女回来说了,许大茂是见过赵繁之后才不愿意再打听的。


    他们想着是不是托毛脚女婿上门显得没有诚意,人家才没透露一星半点,于是带着不少礼物亲自来四合院。


    赵繁也就刚进外交部的时候和家里稍微透露了一点工作上的消息,这几年可是什么也没说,娄家即便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打听不到什么消息。


    于是赵繁不太在意地说道:“爸,别说我还是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了,就是明天调职内政部门,我也不可能透露工作内容啊。”


    言外之意就是我知道的那些,你们也都知道。


    敏锐的赵德福却听出来了其他的意思,“你这是要调职啊?”


    华夏的聪明人很多,缺少的只是出头的机会,赵繁不意外,老爹一下子就猜到了,他要走两年的时间呢,怎么可能不告诉家里调职的事。


    他点头说道:“是啊,调职到新成立的一个部门,总部在沪市,年后就得去上任了。”


    可能是外交部真的不愿意放人,赵繁的人事关系暂时放在外交部,宿舍也保留,以后回京做工作汇报,还是能住在那里。


    建国虽然十多年了,可赵德福这样老一辈的人还是封建的固有思想,觉得京官比地方官要高一级,赵繁这样可就相当于降级了。


    他心有余悸地问道:“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怎么被调职去了沪市,你在外交部不是挺受重用的吗?”


    自从一直升行政待遇,功劳也记了好几个,赵繁就不愿意和家人分享这些事,免得他们心态不稳。


    特别是这次调职,享受司级待遇,他自己都觉得心惊肉跳。


    虽然在赵繁的有意为之之下,这个人民理事工会权力比原有的历史小了很多,可到底是要带领全国运动的。


    赵繁再想隐瞒也瞒不住,他笑着摇头说道:“不是您想的那样,我这算是破格提拔了,以后你们可能还会经常听到我的名字,只是名声估计不太好听。”


    这场运动相当于园丁手里的大剪刀,需要把长歪长偏的枝枝叉叉修剪掉,只留下一个方向的树枝,试图避免浪费不必要的养分,也能让留下的枝条茁壮成长。


    可人家好好长着,吸收到更多的养分也是凭个人本事,谁愿意被修剪啊,所以这把剪刀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


    赵德福虽然人情世故上比儿子敏锐,可在工作上就两眼一抹黑了,连厂里的这点门道都搞不清楚。


    京城修建了两座新的钢铁厂,为了老带新,原有的钢铁厂员工增加了一次考级机会。


    赵德福学会了不少字,也看了不少的零件图,可还是没能考上六级。


    其实这场考试是给那些想换地方的人一个机会,带着一点礼物去找后勤的李主任,最后能升一级,然后去新的单位。


    赵德福哪里知道这个,自然没去走动,没升级也没能被选去新的工厂。


    听到儿子说起工作,他实在不懂,只知道是升职了,至于名声之类的,只要按照上级领导命令行事,那就不会有错。


    见儿子没把娄家拜访放在心上,赵德福提醒道:“我们当然知道什么也没说,可别人不一定知道啊。”


    他主要是怕娄家借着这次的拜访捏造什么不实的消息,最后让赵繁的职业生涯蒙上阴影。


    这点赵繁也不是很担心,人民理事工会的职责有肃清国内资本思想倾向,首当其冲就是这些资本家。


    按照计划虽然不至于对这些资本家赶尽杀绝,肯定没现在日子那么好过,作为对立的部门,娄家污蔑不了赵繁。


    因为不能透露工作的内容,赵繁只能说道:“爸,这不过是小事,我能处理好的。”


    知道儿子要调职沪市,至少两年内不能回来,全家都有点沮丧,赵繁不想这种气氛弥漫,于是说起了陈敏。


    王桂香听说是个柔弱漂亮的小姑娘,一下就心生好感了起来。


    主要是怕门不当户不对的,要是对方很强势,他们都不知道要怎么与之相处。


    想起对方有自己的照片,赵繁笑着对母亲说道:“去拜访彭书记的时候,还聊了不少工作上的事,完全忘记了和陈敏要一张照片,要不然你们可以看看。”


    不过这也不是很难办,既然和对方说好了写信,也不一定要去沪市了才能写,于是当天他就写了一封信。


    王桂香还拿出了赵家传给她的银镯子,让儿子附在信封里,虽然这个礼物显得很寒酸,到底是象征赵家的东西,也算是一份心意。


    可能就是一个城市的原因,四天后赵繁就收到了回信,里面除了照片,还有一个玉戒指,陈敏在信里说这是彭家象征意义的物件。


    只能说这个时期正是旧社会过渡到新社会的阶段,各种风俗都是新旧交替,对赵繁这样穿越人士来说还挺新奇的。


    有了这个开端,给陈敏的信件就勤了一点,每周一封是必须的,有时间就每周两封。


    过完年后,赵繁就回到外交部,准备去沪市走马上任了,而领导的召见通知也来了。